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曾國藩秘聞:以誠待偽 偽可趨誠

“相識滿天下, 知心有幾人”, 這是很多人社交狀態的真實寫照。 在高品質人際關係的建立過程中, 華麗的談吐、嫺熟的社交技巧,

都不如心靈的交流重要。 如何與人“走心”交往呢?真誠是關鍵。

曾國藩從一介布衣到出將入相, 一生能得到眾多良師益友的鼎力相助, 其關鍵就在於他與人交際能以誠相待, 以心換心。 曾國藩看來, 真誠能化解交往中很多虛偽與隔閡, 而“守誠”是為人處世的重要方法。

據史料記載, 當初曾國藩在會試、殿試高中後, 前往拜謁恩師——主考官穆彰阿。 當晚, 穆彰阿接見了曾國藩, 順便對他進行面試考察。 寒暄幾句後穆彰阿說, 要曾國藩珍惜以三甲進翰林的機會。

接著, 又直言相告, 說曾國藩天賦並不高, 只有中等素質, 優點是真誠、勤奮。 他還勉勵曾國藩:“翰林院是為國家培養棟樑之才的要地, 藏龍臥虎, 起點高, 你一生事業從此地發軔,

望好自為之!”

穆彰阿這番話對當時的曾國藩來說, 好比醍醐灌頂, 遇到這樣一位恩師, 真是最大的福氣。 大恩大德, 將何以報答?曾國藩含著熱淚, 用顫抖的聲音說:“中堂大人, 門生永遠銘記您山高海深般的恩情, 銘記您今晚的諄諄教誨, 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報答您對門生的知遇之恩。 ”

穆彰阿對曾國藩的感激很是滿意。 作為一個閱世頗深的高級官員, 憑他的觀察, 知道曾國藩的這番話是發自內心的。 這類出身農家的子弟, 一旦確定一種信念, 產生一種情感, 便會終生不渝。

而那些來自官宦之家, 生於大都市的闊少爺, 儘管發起誓來指天畫地, 但他們的感情, 大多來得快, 去得也快, 表演的成分多, 實在的東西少。 自此之後, 曾國藩在穆彰阿的提攜之下, 十年時間由從六品迅速擢升至正二品, 為他後來的輝煌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真誠待人不僅能獲得貴人的賞識, 還能化解交往中的矛盾與隔閡。 咸豐七年, 曾國藩的父親去世, 他不等朝廷批准就扔下軍隊回家奔喪。 這在當時是一件嚴重違紀事件, 引得官場一片批評之聲。 其實, 曾國藩也是因朝廷的猜忌內外交困, 此舉實屬迫不得已。 作為朋友的左宗棠不僅不理解他, 反而帶頭進行指責, 這導致曾國藩與左宗棠兩人交惡。

此時, 曾國藩的九弟曾國荃顯得左右為難。

因為, 曾國荃與左宗棠性格相投, 而且兩人命運也有共同之處, 都是科舉不順, 以軍功來獲得官職, 兩人關係很是要好。 咸豐七年十二月初六, 曾國藩在給九弟的信中談起了左宗棠, 說左宗棠對老九非常關心, 提醒他在與左宗棠的交往中應該以真心相待, 不可總是帶著心機交往。

人以偽來我以誠往

凡事別人以虛偽前來,我則以真誠回報,時間久了則虛偽者也跟我一道走向了真誠。從這句話中,曾國藩道出了一個可普遍施行的道理,即以誠待偽,則偽可趨誠。

當然,並非所有的偽者都可以被誠感化,但應當相信,真正有力量真正可攻堅摧固的,還是真誠,而不是虛偽。

◑ 本文內容來自【拙誠學堂】微信公眾號(zhuochengWH),歡迎訂閱。

人以偽來我以誠往

凡事別人以虛偽前來,我則以真誠回報,時間久了則虛偽者也跟我一道走向了真誠。從這句話中,曾國藩道出了一個可普遍施行的道理,即以誠待偽,則偽可趨誠。

當然,並非所有的偽者都可以被誠感化,但應當相信,真正有力量真正可攻堅摧固的,還是真誠,而不是虛偽。

◑ 本文內容來自【拙誠學堂】微信公眾號(zhuochengWH),歡迎訂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