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夷陵之戰,明明孫權打了勝仗,為什麼還率先向劉備求和?原因簡單

西元263年, 曹魏兵分三路滅蜀, 鄧艾率軍直逼成都城下, 迫降劉禪, 尚在前線拼殺的薑維, 接到了投降的命令。 當時他已迫得鐘會回軍, 卻不得不向自己的手下敗將低頭, 實在憋屈, 因此他屬下的將士, 用劈砍石頭, 也發洩心頭的悲憤。 品讀史書時, 每每讀到此處, 後人都會唏噓不已。 然而在三國時期, 這樣的事情, 上演了不止一次——西元222年, 東吳在夷陵之戰中, 大敗蜀漢, 取得了勝利, 卻在戰爭結束之後, 主動遣使請和。 作為勝利的一方, 而且沒有人逼迫他們低頭, 為什麼東吳卻主動求和呢?是因為孫權太慫嗎?

比起父親孫堅, 以及哥哥孫策, 孫權的確缺乏魄力, 例如赤壁之戰剛剛結束的時候, 周瑜建議扣留劉備, 清除這股勢力, 與曹操兩分天下, 他卻猶豫不決, 最後更是聽取魯肅的建議, 幫助劉備發展壯大, 導致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但是在夷陵之戰後, 他不但沒乘勝追擊,

反而主動遣使求和, 卻與性格原因無關。 小編認為, 孫權作為勝利的一方, 卻主動低頭, 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蜀漢尚有餘力

西元221年, 劉備以替關羽報仇的名義, 興兵復仇, 他不但御駕親征, 還出動了大量的軍隊, 然而這並不是蜀漢的全部實力, 他在發兵之前, 留下了不少軍隊駐守成都, 這一點從黃元叛亂的時候, 能夠被迅速被平定, 便可以看出。 另外, 劉備兵敗之後, 也沒有全軍覆滅, 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先主自猇亭還秭歸, 收合離散兵, 遂棄船舫, 由步道還魚複, 改魚複縣曰永安。 ”而且根據孫權的反應,

我們不難推斷出, 這一部分兵力, 依舊能夠震懾住孫權, “孫權聞先主住白帝, 甚懼, 遣使請和。 ”

也就是說, 孫權在夷陵之戰中取勝後, 不是不想乘勝追擊, 只是蜀漢並沒有一敗塗地, 如果不見好就收, 他不但不會占到太大的便宜, 反而可能吃虧。

比起江東的利益, 面子什麼的都不重要, 所以東吳主動遣使求和了。

二、曹魏虎視眈眈

如果當時並非三國角逐, 而是僅有江東與蜀漢對峙, 孫權或許也不會慫, 但是曹魏並非擺設。 夷陵之戰時, 曹魏雖然沒有參與其中, 卻以幫助江東為名, 派出了兵馬。 但是因為孫權遲遲不肯送兒子作人質,引起了曹丕的不滿。所以在夷陵之戰後不久,曹魏便向江東開火了。在那個時候,後方的穩定,遠比前線的勝利更重要,而且東吳也不具備兩線作戰的實力。所以為了避免在攻打蜀漢的時候,自己的地盤被曹魏吞併,東吳只能與蜀漢休戰。

三、劉備主動威脅

在夷陵之戰後,蜀漢的大軍一直沒有撤回後方,如果東吳想戰,蜀漢隨時都能做出反應。但是東吳不一樣,曹丕正在他們的後方虎視眈眈,這個時候,孫權最害怕的事情,莫過於蜀漢與曹魏聯合滅吳。劉備自然早就看透了這一點,於是主動給陸遜去通道:“賊今已在江陵,吾將複東,將軍謂其能然不?”意思是說,魏軍已經在江陵了,我如果再次東進,你還能應付的過來嗎?雖然陸遜回信嘲諷劉備,說他根本沒有了伐吳的實力,但是劉備到底有沒有能力,陸遜還是清楚的。

再說了就算劉備兵力不足,他難道就不能與曹魏聯合了嗎?要知道赤壁之戰前,劉備不但丟失了糧草輜重,兵馬也不多,但是在將曹操迫回江北之後,他不也照樣分了一杯羹?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東吳是不敢賭的,既然劉備想讓他們主動低頭求和,那就主動求和,否則等自己的地盤真的被瓜分了,就連求和的資格都沒有了。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雖然夷陵之戰中,東吳是戰勝的一方,但是他們的處境不但沒有比蜀漢好,反而更加危險,因此,當時主動向蜀漢遣使求和,對他們而言,是最好的選擇。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但是因為孫權遲遲不肯送兒子作人質,引起了曹丕的不滿。所以在夷陵之戰後不久,曹魏便向江東開火了。在那個時候,後方的穩定,遠比前線的勝利更重要,而且東吳也不具備兩線作戰的實力。所以為了避免在攻打蜀漢的時候,自己的地盤被曹魏吞併,東吳只能與蜀漢休戰。

三、劉備主動威脅

在夷陵之戰後,蜀漢的大軍一直沒有撤回後方,如果東吳想戰,蜀漢隨時都能做出反應。但是東吳不一樣,曹丕正在他們的後方虎視眈眈,這個時候,孫權最害怕的事情,莫過於蜀漢與曹魏聯合滅吳。劉備自然早就看透了這一點,於是主動給陸遜去通道:“賊今已在江陵,吾將複東,將軍謂其能然不?”意思是說,魏軍已經在江陵了,我如果再次東進,你還能應付的過來嗎?雖然陸遜回信嘲諷劉備,說他根本沒有了伐吳的實力,但是劉備到底有沒有能力,陸遜還是清楚的。

再說了就算劉備兵力不足,他難道就不能與曹魏聯合了嗎?要知道赤壁之戰前,劉備不但丟失了糧草輜重,兵馬也不多,但是在將曹操迫回江北之後,他不也照樣分了一杯羹?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東吳是不敢賭的,既然劉備想讓他們主動低頭求和,那就主動求和,否則等自己的地盤真的被瓜分了,就連求和的資格都沒有了。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雖然夷陵之戰中,東吳是戰勝的一方,但是他們的處境不但沒有比蜀漢好,反而更加危險,因此,當時主動向蜀漢遣使求和,對他們而言,是最好的選擇。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