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兩百年前,乾隆跟嘉慶各寫聖旨給英國,內容差不多,國人看了羞愧

清朝的乾隆皇帝是一個非常驕傲自大的人, 他當政期間, 雖然國家實力表面上看非常強大, 比整個歐洲都要強盛。 而這個時候的歐洲, 瓦特剛改良蒸汽機, 工業革命正在進行中, 還沒有完成, 各國國力都比清朝弱上不少, 這讓乾隆十分得意。 到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的時候, 英國的工業產量占世界的50%多, 中國的可以忽略不計了。

但大清並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落後, 仍然自我感覺良好, 乾隆八十大壽, 英國國王喬治三世慕名天朝皇帝已久, 於是派遣使臣馬嘎爾尼來華祝壽。 為了向乾隆展示工業革命的成功, 喬治三世這次特意準備祝壽的禮品, 望遠鏡、新式手槍、蒸汽機模型等新型漂洋過海來到中國。

戛爾尼使團出發時, 英國國王英王喬治三世一再告誡馬戛爾尼要完成使命, 見到中國皇帝, 本來, 這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次絕好的機會, 可惜, 被傲慢、自負的乾隆皇帝乾脆地拒絕了。 在他看來, 英國不過是偏邦蠻夷, 跟天朝大國怎麼比?他們哭著喊著要和大清做買賣, 還不是覬覦中原的無限財富麼?

然後給馬格爾尼一道聖旨, "爾等小國太偏僻, 朕就不派人往你那裡傳旨了, 爾等代傳吧。 " 讓英國國王擺上香蠟跪著。 聖旨是這麼寫的:我天朝物產豐盈, 無所不有, 原不借外夷貨物互通有無。 但絲巾、瓷器、大黃乃爾國必需之物, 故加以體恤, 每年賞賜若干, 不必算錢。 爾國偏在海嶼, 心向天朝。 "

馬嘎爾尼將乾隆的賞賜和聖旨帶回英國, 而喬治三世看到乾隆的聖旨後, 先是呆了一會, 然後大笑不止, 甚至將自己的假牙都笑了出來(簡直是歷史版笑掉大牙)。 這次馬嘎爾尼1793年的出使, 首次打破了清朝"盛世"的神話, 清王朝自認為是泱泱大國, 看不清世界的形勢, 整日沉浸在自己的美夢之中。

幾十年後, 喬治四世也派人訪華, 此時清王朝是嘉慶皇帝執政, 這次嘉慶皇帝連使臣都沒有見, 直接頒佈聖旨, 內容:天朝富有四海, 怎需要與小國互通貨物。 現在, 這兩道聖旨都被保留在英國的外交部檔案館中, 偶爾會展覽出來, 西元1840年, 鴉片戰爭就爆發了, 隨後開啟了中國近百年國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