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職業生涯成功在實際中怎麼評判?

作者:鄧玉金

職業生涯成功是個人職業生涯追求目標的實現。 職業生涯成功的含義因人而異, 具有很強的相對性, 對於同樣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有著不同的含義。 每個人都可以, 也應該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成功進行明確界定, 包括成功意味著

什麼, 成功時發生的事和一定要擁有的東西、成功的時間、成功的範圍、成功與健康、被承認的方式、想擁有的權勢和社會的地位等。 對有些人來講, 成功可能是一個抽象的、不能量化的概念, 例如覺得愉快。 在和諧的氣氛中工作, 有工作完成後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在職業生涯中, 有的人追求職務晉升, 有的人追求工作內容的豐富化。 對於年輕員工來說, 職業生涯的成功“易應在其工作上建立滿足感與成就感, 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快速晉升;在工作設計上, 設法擴大其工作內容, 使工作更具挑戰性”。

職業生涯成功能使人產生自我實現感, 從而促進個人素質的提高和潛能的發揮。 職業生涯成功與否, 個人、家庭、企業、社會判定的標準都存在一定的差異。 從現實來看, 職業生涯成功的標準與方向具有明顯的多樣性。

目前大家共識的有五種不同的職業生涯成功方向:

進取型——使其達到集團和系統的最高地位。

安全型——追求認可、工作安全、尊敬和成為“圈內人”。

自由型——在工作過程中得到最大的控制而不是被控制。

攀登型——得到刺激、挑戰、冒險和“擦邊”的機會。

平衡型——在工作、家庭關係和自我發展之間取得有意義的平衡, 以使工作不至於變得太耗精力或太乏味。

職業生涯成功的標準也具有多樣性。 國外一些學者在對多種公司的經理和人事專家進行調查後, 根據他們的自我意識, 系統地闡述了四種職業生涯成功的標準:

一些人將成功定義為一種螺旋型的東西, 不斷上升和自我完善(攀登型)。

一些扎實的人需要長期的穩定和相應不變的工作認可(安全型)。

還有一些是暫時的——他們視成功為經歷的多樣性(自由型)。

直線型的人視成功為升入企業或職業較高階層(進取型)。

學者們假設這些職業生涯觀念來自于個人的思維習慣、動機和決策類型,

並成為指導人們長期職業生涯選擇的根據。

職業生涯成功與家庭生活之間也有著非常密切關係。 個人與家庭發展遵循著並行發展的邏輯關係, 職業生涯的每階段都與家庭因素息息相關, 或協調或衝突。 職業生涯與家

庭的責任之間的平衡, 對於年輕雇員特別是女性雇員尤為重要。 每個人在社會生命週期中都扮演著多種社會角色, “但我們作為子女、父母的角色是不可逆的。 我們能放棄一項職業, 卻不能放棄這些角色。 相反, 我們要設法完成這些角色”。 因此, 家庭成員的意見對雇員的工作成效有重大影響。

要對職業生涯成功進行全面的評價, 必須綜合考慮個人、家庭、企業、社會等各方面的因素。

有人認為職業生涯成功意味著個人才能的發揮以及為人類社會做出貢獻, 並認為職業生涯成功的標準可分為“自我認為”、“社會承認”和“歷史判定”。 對於企業管理人員來說, 按照其人際關係範圍, 可以將其職業生涯成功標準分為自我評價、家庭評價、企業評價和社會評價四類評價體系, 如表所示。 如果一個人能在這四類體系中都得到肯定的評價, 則其職業生涯必定成功無疑。

職業生涯成功評價體系

評價

方式

評價者

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自我評價

本人

1. 自己的才能是否充分施展;

2. 對自己在企業發展、社會進步中所做的貢獻是否滿意;

3. 對自己的職稱、職務、工資待遇等方面的變化是否滿意;

4. 對處理職業生涯發展與其他人生活動的關係的結果是否滿意。

根據個人的價值觀念及個人的知識、水準、能力

家庭評價

父母、配偶、子女等家庭成員

1. 是否能夠理解和肯定

2. 是否能夠給予支援和説明

根據家庭

文化

企業評價

上級、平級、下級

1. 是否有下級、平級同事的讚賞

2. 是否有上級的肯定和表彰

3. 是否有職稱、職務的晉升或相同職務責權利範圍的擴大

4. 是否有工資待遇的提高

根據企業文化及其總體經營結果

社會評價

社會輿論社會組織

1. 是否有社會輿論的支持和好評

2. 是否有社會組織的承認和獎勵

根據社會文明程度、社會歷史進程

由於職業生涯成功方向和標準的多樣性, 企業應根據員工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戰略, 這是對雇員人格價值的尊重;同時,企業也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工作的戰略目標和措施。通過兩者之間的平衡,找到企業發展和個人發展之間的最佳結合點,促進企業和雇員的共同發展。

(本文作者鄧玉金是資深HRD,知名培訓師,公眾號:鄧玉金人力資源實戰,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

這是對雇員人格價值的尊重;同時,企業也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職業生涯開發與管理工作的戰略目標和措施。通過兩者之間的平衡,找到企業發展和個人發展之間的最佳結合點,促進企業和雇員的共同發展。

(本文作者鄧玉金是資深HRD,知名培訓師,公眾號:鄧玉金人力資源實戰,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