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661年金聖歎被處斬,臨死前開了四個玩笑,調戲劊子手和監斬官

金聖歎是明末清初眾所周知的犀利點評家, 他對《水滸傳》、《西廂記》的點評讓現如今的人都十分欽佩。 金聖歎為人瀟灑不羈, 直到臨刑前還在跟監斬官和劊子手開玩笑, 更加讓人緬懷他的才華, 可憐一代英才被貪官誣陷隕落。

一、金聖歎臨死前開玩笑

金聖歎因冒犯皇帝, 受"抗糧哭廟"案牽連而被朝廷處以極刑。 行刑日, 淒涼肅穆, 方圓不大的一塊陰森森空地, 四周閃著刀光劍影, 顯得陰森恐怖。 胸藏秀氣, 筆走龍蛇, 蔑視朝廷的一代文學批評家金聖歎, 披枷戴鎖, 巋然立於囚車之上。 刑場上, 劊子手手執寒光閃閃的鬼頭刀, 令人毛骨悚然, 不寒而慄。

金聖歎在臨刑前表現出的幽默更為文人們稱道。 據說, 他請獄卒帶信給家人, 獄卒為討好官員, 就先打了小報告。 官員懷疑信裡有辱駡官府的語言, 就自己打開信看, 結果發現上面寫著:“字付大兒看:鹽菜與黃豆同吃, 大有胡桃滋味。 此法一傳, 吾無遺恨矣。 ”官員大笑說:“金先生臨死還要開玩笑。 ”

二、金聖歎留言好疼

金聖歎馬上要被殺頭時, 向行刑的劊子手要求先殺自己。 劊子手說:“你一個要死的人, 我憑什麼聽你的話?”金聖歎說:“我身上有兩張銀票, 如果你肯先殺我,

銀票就歸你。 ”

劊子手於是相信了他的話, 在行刑時第一個殺了金聖歎。 等人頭落地後, 劊子手果然找到了金聖歎的兩張紙條, 大喜過望地打開一看, 卻是一張寫著“好”, 一張寫著“疼”。

三、金聖歎臨終對聯

金聖歎臨終前留下了一副流傳千古的對聯——“蓮子心中苦,

梨兒腹內酸。 ”據傳, 對聯的來歷是這樣的:金聖歎的兩個兒子, 一名蓮子, 一名梨兒, 眼睜睜看著父親即將喪命于大刀之下, 不由得淚如泉湧, 泣不成聲。 金聖歎雖然極為心疼, 卻依然鎮定, 反而為了安慰孩子故意要給他們出對聯。

他隨口說出上聯“蓮子心中苦”,

“蓮”與“憐”同音, 意思是看到兒子悲切慟哭的樣子深感可憐。 兩個孩子在生離死別之際, 自然回答不上來, 金聖歎於是自己對出“梨兒腹內酸”的下聯。 “梨”與“離”同音, 意即自己即將離別兒子, 心中感到酸楚難忍。

表面看來只是對“蓮子”和“梨兒”的寫實描述, 暗中卻蘊含了一位父親的如許深情。臨刑前,金聖歎說“砍頭最是苦事,不意于無意中得之”,本是感歎自己無端惹來殺身之禍。在口耳相傳中,這句話卻衍變成他的英雄事蹟之一。

四、金聖歎臨終遺言

他在臨刑前泰然自若地向監斬官索酒酣然暢飲,邊酌邊說:“割頭,痛事也;飲酒,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金聖歎的形象,就這樣在人們的想像中越來越具有高大偉岸的英雄氣質。

暗中卻蘊含了一位父親的如許深情。臨刑前,金聖歎說“砍頭最是苦事,不意于無意中得之”,本是感歎自己無端惹來殺身之禍。在口耳相傳中,這句話卻衍變成他的英雄事蹟之一。

四、金聖歎臨終遺言

他在臨刑前泰然自若地向監斬官索酒酣然暢飲,邊酌邊說:“割頭,痛事也;飲酒,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金聖歎的形象,就這樣在人們的想像中越來越具有高大偉岸的英雄氣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