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抗戰時期我軍將士用過的知名手槍,你見過幾把?

都說八路軍“小米加步槍”, 其實那只是一個籠統的比喻。 抗戰時期, 八路軍、新四軍除了步槍, 還有手槍、輕重機槍、擲彈筒、迫擊炮、山炮等, 但主要是輕武器, 重武器很少, 更別說坦克、飛機了。

八路軍、新四軍剛改編時, 武器裝備一是改編前自帶的紅軍武器, 二是國民黨政府撥給的少量武器彈藥。 以後, 就主要靠繳獲敵人的和根據地自製了。 今天就帶著大家認識幾款抗戰時期我軍將士用過的知名手槍。

單響手槍“獨撅子”

這是一種民間土法製造的手槍, 一次只能打一發子彈, 打完後, 還要把握把向下掘開退出彈殼, 再裝彈, 所以又稱“撅把子”“獨一撅”“獨角牛”“單打一”。 這些槍的槍管都是自行打制, 有的用鐵條盤成。 形制不一, 口徑也是五花八門, 有的發射手槍彈, 有的甚至發射來源廣泛的步槍彈。 其中有些有膛線, 而多數則是滑膛。

為滿足抗日武裝對槍的需求, 根據地大量製造這種“獨撅子”, 主要裝備民兵和遊擊隊, 甚至在八路軍、新四軍正規部隊中也有少量使用。 根據一份1943年1月4日楊立三通知十八集團軍後勤部軍工部加制單響槍及其分配問題的記錄, 可以看出, 單響手槍(獨撅子)在1943年的使用量還不小,

一次就造了1000支, 而且都是分配給主力部隊使用。

“十四年式”手槍“王八盒子”

“王八盒子”即“十四年式”手槍。 但是, 在當時以至現在的中國百姓中, 說起“十四年式”手槍, 幾乎沒有幾個人知道。 但是, 要提起“王八盒子”來, 幾乎是婦孺皆知!

上世紀20年代, 日本於1925年在陸軍大將南部麒次郎設計的南部陸式8毫半自動手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一種通用手槍, 定名為“十四年式”手槍。 第二年, 名古屋兵工廠開始批量生產“十四年式”手槍。 此後, “十四年式”手槍很快在日軍中普遍裝備。 因為“十四年式”手槍槍套像烏龜殼, 又是日本鬼子使用的, 就被中國軍民稱為“王八盒子”。

勃朗寧手槍“擼子”

勃朗寧研製手槍始於19世紀末,1897年取得專利,其產品主要由比利時的FN國營兵工廠、美國的柯爾特武器公司及雷明頓武器公司製造。從民國初年開始,中國仿造了大量的勃朗寧1900式手槍。民間對彈匣位於握把內的小手槍俗稱“擼子”,又細分為“槍牌擼子”(M1900 7.65mm)“馬牌擼子”(M1903 7.65mm)“花口擼子”(1910 7.65/9mm)。

在舊中國“擼子”槍數量、種類僅次於駁殼槍,是這一時期中國軍隊中裝備使用較多的手槍之一。正因為如此,勃朗寧手槍也被八路軍、新四軍繳獲甚多並裝備使用。其型號有M1900式7.65毫米、M1903式9毫米、M1906式6.35毫米、M1910式7.65/9毫米等,此外還有上海金陵兵工廠等仿製的M1900式勃朗寧手槍。由於勃朗寧手槍體積小、製作精良,在八路軍、新四軍中視為“高檔”武器,一般做為中高級幹部佩槍使用。

駁殼槍“盒子炮”

駁殼槍,在中國有多種稱謂,如“二十響駁殼槍”“大肚匣子”“大鏡面”“自來得”“快慢機”“盒子炮”等等。德國毛瑟兵工廠1896年正式生產的一種手槍,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由德國費德勒兄弟研製,命名7.63mm M1896毛瑟軍用手槍。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中國又稱“盒子炮”,也有稱為“匣槍”的。該手槍具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等優點,廣泛流傳於世界許多國家。德國毛瑟兵工廠從18世紀末開始,在近40年中先後生產了約100萬支各種型號的駁殼槍,舊中國作為一個巨大的市場,接納了其中70%以上的數量。中國很早就有仿造,漢陽兵工廠於1921年首先仿造帶10發子彈固定彈匣的毛瑟衝鋒手槍,以後10餘年間,產量驚人。隨後,河南鞏縣兵工廠等五個兵工廠也仿造該槍。這些國產的毛瑟手槍與原裝的(M1896式)在構造上完全相同,只不過在槍上刻有不同的廠名或廠徽。駁殼槍裝彈6發、10發、20發都有,但主要是10發、20發的。6發、10發彈匣為固定式,20發多為插入式。

駁殼槍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最喜歡的輕武器之一。許多英雄形象都離不開駁殼槍:雙槍李向陽、英雄蔣三腰插兩把駁殼槍,神氣!

軍媒推薦

央視軍事(CCTV-7_Junshi)

中央電視臺軍事節目中心官方發佈平臺

勃朗寧手槍“擼子”

勃朗寧研製手槍始於19世紀末,1897年取得專利,其產品主要由比利時的FN國營兵工廠、美國的柯爾特武器公司及雷明頓武器公司製造。從民國初年開始,中國仿造了大量的勃朗寧1900式手槍。民間對彈匣位於握把內的小手槍俗稱“擼子”,又細分為“槍牌擼子”(M1900 7.65mm)“馬牌擼子”(M1903 7.65mm)“花口擼子”(1910 7.65/9mm)。

在舊中國“擼子”槍數量、種類僅次於駁殼槍,是這一時期中國軍隊中裝備使用較多的手槍之一。正因為如此,勃朗寧手槍也被八路軍、新四軍繳獲甚多並裝備使用。其型號有M1900式7.65毫米、M1903式9毫米、M1906式6.35毫米、M1910式7.65/9毫米等,此外還有上海金陵兵工廠等仿製的M1900式勃朗寧手槍。由於勃朗寧手槍體積小、製作精良,在八路軍、新四軍中視為“高檔”武器,一般做為中高級幹部佩槍使用。

駁殼槍“盒子炮”

駁殼槍,在中國有多種稱謂,如“二十響駁殼槍”“大肚匣子”“大鏡面”“自來得”“快慢機”“盒子炮”等等。德國毛瑟兵工廠1896年正式生產的一種手槍,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由德國費德勒兄弟研製,命名7.63mm M1896毛瑟軍用手槍。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中國又稱“盒子炮”,也有稱為“匣槍”的。該手槍具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等優點,廣泛流傳於世界許多國家。德國毛瑟兵工廠從18世紀末開始,在近40年中先後生產了約100萬支各種型號的駁殼槍,舊中國作為一個巨大的市場,接納了其中70%以上的數量。中國很早就有仿造,漢陽兵工廠於1921年首先仿造帶10發子彈固定彈匣的毛瑟衝鋒手槍,以後10餘年間,產量驚人。隨後,河南鞏縣兵工廠等五個兵工廠也仿造該槍。這些國產的毛瑟手槍與原裝的(M1896式)在構造上完全相同,只不過在槍上刻有不同的廠名或廠徽。駁殼槍裝彈6發、10發、20發都有,但主要是10發、20發的。6發、10發彈匣為固定式,20發多為插入式。

駁殼槍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人最喜歡的輕武器之一。許多英雄形象都離不開駁殼槍:雙槍李向陽、英雄蔣三腰插兩把駁殼槍,神氣!

軍媒推薦

央視軍事(CCTV-7_Junshi)

中央電視臺軍事節目中心官方發佈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