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湖北省和四川省的一個地級市,一個是炎帝故里,一個是陳毅故里!

地級市是第二級行政區劃之一, 因其行政建制為地區級別的“市”, 故稱“地級市”。 自1983年11月5日開始, 取代之前的省轄市之稱, 截至2017年3月, 在總計334個地級行政區中, 其中有293個地級市、30個自治州、8個地區、3個盟, 地級市數量約占地級行政區總數的88%, 地級市已逐漸取代地區成為地級行政區的主體。 今天咱們說說湖北省和四川省的兩個地級市, 它們的存在有點尷尬。


第一個是隨州, 湖北省最年輕的地級市, 面積9636平方公里, 人口258萬, 下轄一市一區一縣:廣水市、曾都區、隨縣。 隨州素有“漢襄咽喉”, “鄂北明珠”之稱。 是湖北省對外開放的“北大門”, 被譽為炎帝神農故里, 編鐘古樂之鄉,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中國專用汽車之都, 世界四大古銀杏群落之鄉, 世界三大蘭花產地之一 。

隨州古稱“漢東之國”, 以“古、奇、美、新”而著稱, 據史籍記載和國內外專家學者考證, 華夏始祖炎帝神農氏就誕生在隨州烈山, 隨州烈山已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問祖的聖地。 隨州城西擂鼓墩出土的戰國早期大型成套系列編鐘, 被海內外譽為世界奇跡。 被稱為“楚北天空第一峰”的荊楚名勝大洪山, 也是這裡。 橫跨鄂豫兩省的桐柏山, 成為中國南北界河淮河的發源地。

以西周封國隨為名。 春秋分屬隨、厲、唐三國。 戰國末屬楚, 置隨縣。 西魏大統元年置隨州。 1949年屬孝感專區。 1952年屬襄陽專區。 1970年屬襄陽地區。 1979年隨縣城關鎮從隨縣劃出, 成立縣級隨州市, 均屬襄樊市。 1983年撤銷隨縣, 併入縣級隨州市。 1983年, 撤銷隨縣,

將襄樊市隨縣的行政區併入隨州市。 1988年, 撤銷孝感市應山縣, 設立廣水市。 1994年, 將隨州市由襄樊市管轄改為省轄。 2000年設立地級市, 並設立曾都區, 將孝感市代管的廣水市劃歸地級隨州市代管。

第二個是資陽市, 古代文豪萇弘、 董鈞 、王褒並稱“資陽三賢”,

在中國歷史上, 資陽西元前135年西漢時期置縣, 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 1998年, 設立資陽地區, 2000年, 撤銷資陽地區設立地級資陽市。 面積約5757平方公里, 資陽的城市名片是:“中國西部車城” 、“中國節能之都” 、“綠色資陽” 、“三賢故里”、“中國長壽之鄉“。 面積5757平方公里, 人口358萬。

資陽,周朝時屬蜀國。秦昭襄王六年,為秦國蜀郡轄地。西漢時設資中縣。北周時因縣城在資水之北,故稱資陽縣。隋唐時屬簡州、資州。明朝時資州改為資縣。清雍正五年,設資州直隸州。民國時複改為資陽縣,後改為內江地區。1993年改為縣級資陽市,1958年,撤銷遂寧專區,將安岳、樂至兩縣劃入內江專區。1968年,改為內江地區,1993年,撤銷資陽縣,設立縣級資陽市,2000年,撤銷資陽地區和縣級資陽市,設立資陽市和雁江區,簡陽市由資陽市代管,2016年資陽市代管的簡陽市改由成都市代管。

文:淩晨小米粥

資陽,周朝時屬蜀國。秦昭襄王六年,為秦國蜀郡轄地。西漢時設資中縣。北周時因縣城在資水之北,故稱資陽縣。隋唐時屬簡州、資州。明朝時資州改為資縣。清雍正五年,設資州直隸州。民國時複改為資陽縣,後改為內江地區。1993年改為縣級資陽市,1958年,撤銷遂寧專區,將安岳、樂至兩縣劃入內江專區。1968年,改為內江地區,1993年,撤銷資陽縣,設立縣級資陽市,2000年,撤銷資陽地區和縣級資陽市,設立資陽市和雁江區,簡陽市由資陽市代管,2016年資陽市代管的簡陽市改由成都市代管。

文:淩晨小米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