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績溪,那些千百年的古村落

績溪在南朝梁大同元年 ( 西元 535 年 ) 建縣, 至今已有近 1500 年歷史, 而自唐以來以績溪命名設縣超過 1200 多年, 是安徽省五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據統計, 境內 1000 年以上古村落有 25 個, 500 年以上古村落有 30 個。 胡適先生曾經說過:在績溪, 你信步走進一個山村, 就會翻開一頁歷史;你隨意踩到一塊石頭, 就會觸動一個朝代;你偶爾遇見一個路人, 就可能是個秀才。 那麼, 這些古村落, 你又知道那幾個呢?

尋績古村, 尋找那些在悠長歲月中, 被時光之手雕刻而成的績溪古村落, 翻開這本精美地古村落畫卷, 新舊潮流文化的碰撞交流, 遠離城市喧囂的寧靜力量讓人為之感動, 為之震撼, 時間和傳承讓這一切都有了意義, 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龍 川 村

所在地:績溪縣瀛洲鎮

始建年代:東晉

全國歷史文化名村, 這裡有千回百轉的古廊橋、有歷經千年的古祠堂, 有一門三尚書的古牌坊, 有千嬌百媚的水街、有三江匯流的園林水口。 龍川村地形如靠岸之船, 東聳龍鬚山, 緊依登源河, 南有龍川東流, 西偎鳳冠秀峰, 北峙崇山峻嶺, 山環水繞, 景色秀麗。 村前有一大片油菜花田, 油菜花季節到處金燦燦的, 景色非常美麗。

胡氏宗祠, 始建于明朝

胡宗憲少保府, 始建于明朝

龍川水街, 始建于明朝

仁 裡 村

始建年代:南北朝

中國最美休閒鄉村,仁裡村依山傍水,文化積澱深厚,建村已有一千四百年的歷史,全村人大多姓程,為理學大師程頤、程灝後人,是古徽州名副其實的 " 程朱闕裡 "。歷史上是徽商會集的水陸碼頭,聚財蓄氣,千丁萬灶,為徽杭古道上的重鎮。古村按龜形設計,目前仍完好地保留了明清時期的風貌。全村有三街十八巷,有四座古代村門樓、三座明清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古書院、古碼頭、桃花古壩、古井隨處可見……依然可現當年歷史商業重鎮的繁華。

伏 嶺 村

所在地:績溪縣伏嶺鎮

始建年代:元代以前

伏嶺村又名紋川,省級歷史文化名村,邵姓聚族而居,舊稱千灶萬丁,為全縣第一大自然村,村中原有房屋均為典型徽派傳統建築,除多年來因自然損毀和人為破壞而改建外,現存徽派建築面積仍超過村莊建築面積總量一半以上,這些建築文化遺存,時間跨度長達數百處,磚木結構,粉牆黛瓦,飾以磚雕、木雕、石雕等構件或牆頭畫,既符合徽派建築黑白、對稱,自然、內秀四大審美特色,又體現了不同時代的歷史風貌。

徽派古建築群,始建於明清

古戲臺,始建於民國

非遺代表性專案

省級:徽劇、徽菜、徽雕、竹藝 舞徊、遊燈、腰鼓

其他:木雕、竹雕、點心、撻粿、傳統手工藝

尚 啊 村

所在地:績溪縣家朋鄉

尚村群山環抱,位於山雲嶺腳下,東邊是綿延連亙的山雲嶺—皖浙天路,風光迤邐,尤其以名聞遐邇的飯甑尖奇峰,突兀屹立,雲海翻騰,蔚為壯觀。尚村一年四季風景各異,春日黃花退雪,仲夏小荷尖尖,金秋葵迎金穗,寒冬雪藏靜謐。每年秋天尚村曬秋也吸引了大量遊客。

許氏宗祠,始建於清代

章氏支祠,始建於清代

周氏宗祠,始建於清代

鐵匠、竹匠、石匠、木匠、磚匠、紙紮 匠等 30 余種工匠

霞 水 村

所在地:績溪縣伏嶺鎮

霞水村,自古至今,名稱有雲川、下許村、下水村、霞川、霞光。位於績溪縣東北部天目山餘脈雲山之麓,距縣城約 40 公里。建村之後,隨著許姓、胡姓、唐姓、周姓、汪姓以及鄭姓等姓氏人口的陸續遷入,繁衍生息,也得人丁興旺。屬兩省 ( 安徽、浙江 ) 三縣 ( 績溪、甯國、昌化 ) 的交界地帶,古時隸屬十五都。村的東面是東戈溪源,西面為西戈溪源桐源河流域。霞水村就在桐源河的支流霞川河上。登源古道穿越西、東戈溪源,經霞水村 ( 稱登源古道裡節段 ) 然後進入浙江昌化縣界。在唐宋時,這條古道在進入東戈溪源後,沿線人煙稀少,沒有多少完整的村落,而霞水村是為數不多的村子之一。

殺年豬過小年、糕點製作、霞水、腰鼓隊、徽州九碗六

宅 坦 村

所在地:績溪縣上莊鎮

宅坦,古稱龍井,它是在大學者胡適的祖居地,安徽省創辦最早的書院——桂枝書院的所在地和皖南人工水系的典範。宅坦村竹峰山逶迤東來,葫蘆嶺、長嶺北南環抱,整個村呈飛鳥型。它因保存從明代嘉靖以來連綿四百多年、共 4000 多冊 ( 份 ) 的宗族和村務文獻 ( 實物 ) 而被學界譽為中國村落文化的活化石 ; 它還因有築塘提高水位引山水進村,以興飲用洗滌、農灌、消防及調節小氣候諸利的人工水系,成為皖南水系的一絕。

國家級:楊氏太極拳

省級:跳五猖、胡氏族譜、竹雕、童謠 " 安苗了 "、舞龍

其他:游花船、包粽子、編竹蔑、包餃子

石 家 村

所在地:績溪縣上莊鎮

始建年代:明代

石家村位於績溪縣上莊鎮,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因全村居民皆姓石,故名石家村,又因地處旺山麓,也稱旺山村。村內道路分為三條經線、五條緯線,錯落有致,道道相通,整個村莊的佈局如一個棋盤,因此又被稱為棋盤村。石家村的民居大多是明清時期典型的徽派民宅。外觀為石庫門、小青瓦、白粉牆、馬頭牆等,石庫門的門蓋上置有門樓。

魁星閣,始建於清朝

石氏宗祠,始建于明朝

思永堂古宅,始建於清朝

約個當地人帶你玩

8只小豬旅行平臺

全球130+國家,800+城市的上萬當地人,為您帶來獨一無二的生活體驗

始建年代:南北朝

中國最美休閒鄉村,仁裡村依山傍水,文化積澱深厚,建村已有一千四百年的歷史,全村人大多姓程,為理學大師程頤、程灝後人,是古徽州名副其實的 " 程朱闕裡 "。歷史上是徽商會集的水陸碼頭,聚財蓄氣,千丁萬灶,為徽杭古道上的重鎮。古村按龜形設計,目前仍完好地保留了明清時期的風貌。全村有三街十八巷,有四座古代村門樓、三座明清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古書院、古碼頭、桃花古壩、古井隨處可見……依然可現當年歷史商業重鎮的繁華。

伏 嶺 村

所在地:績溪縣伏嶺鎮

始建年代:元代以前

伏嶺村又名紋川,省級歷史文化名村,邵姓聚族而居,舊稱千灶萬丁,為全縣第一大自然村,村中原有房屋均為典型徽派傳統建築,除多年來因自然損毀和人為破壞而改建外,現存徽派建築面積仍超過村莊建築面積總量一半以上,這些建築文化遺存,時間跨度長達數百處,磚木結構,粉牆黛瓦,飾以磚雕、木雕、石雕等構件或牆頭畫,既符合徽派建築黑白、對稱,自然、內秀四大審美特色,又體現了不同時代的歷史風貌。

徽派古建築群,始建於明清

古戲臺,始建於民國

非遺代表性專案

省級:徽劇、徽菜、徽雕、竹藝 舞徊、遊燈、腰鼓

其他:木雕、竹雕、點心、撻粿、傳統手工藝

尚 啊 村

所在地:績溪縣家朋鄉

尚村群山環抱,位於山雲嶺腳下,東邊是綿延連亙的山雲嶺—皖浙天路,風光迤邐,尤其以名聞遐邇的飯甑尖奇峰,突兀屹立,雲海翻騰,蔚為壯觀。尚村一年四季風景各異,春日黃花退雪,仲夏小荷尖尖,金秋葵迎金穗,寒冬雪藏靜謐。每年秋天尚村曬秋也吸引了大量遊客。

許氏宗祠,始建於清代

章氏支祠,始建於清代

周氏宗祠,始建於清代

鐵匠、竹匠、石匠、木匠、磚匠、紙紮 匠等 30 余種工匠

霞 水 村

所在地:績溪縣伏嶺鎮

霞水村,自古至今,名稱有雲川、下許村、下水村、霞川、霞光。位於績溪縣東北部天目山餘脈雲山之麓,距縣城約 40 公里。建村之後,隨著許姓、胡姓、唐姓、周姓、汪姓以及鄭姓等姓氏人口的陸續遷入,繁衍生息,也得人丁興旺。屬兩省 ( 安徽、浙江 ) 三縣 ( 績溪、甯國、昌化 ) 的交界地帶,古時隸屬十五都。村的東面是東戈溪源,西面為西戈溪源桐源河流域。霞水村就在桐源河的支流霞川河上。登源古道穿越西、東戈溪源,經霞水村 ( 稱登源古道裡節段 ) 然後進入浙江昌化縣界。在唐宋時,這條古道在進入東戈溪源後,沿線人煙稀少,沒有多少完整的村落,而霞水村是為數不多的村子之一。

殺年豬過小年、糕點製作、霞水、腰鼓隊、徽州九碗六

宅 坦 村

所在地:績溪縣上莊鎮

宅坦,古稱龍井,它是在大學者胡適的祖居地,安徽省創辦最早的書院——桂枝書院的所在地和皖南人工水系的典範。宅坦村竹峰山逶迤東來,葫蘆嶺、長嶺北南環抱,整個村呈飛鳥型。它因保存從明代嘉靖以來連綿四百多年、共 4000 多冊 ( 份 ) 的宗族和村務文獻 ( 實物 ) 而被學界譽為中國村落文化的活化石 ; 它還因有築塘提高水位引山水進村,以興飲用洗滌、農灌、消防及調節小氣候諸利的人工水系,成為皖南水系的一絕。

國家級:楊氏太極拳

省級:跳五猖、胡氏族譜、竹雕、童謠 " 安苗了 "、舞龍

其他:游花船、包粽子、編竹蔑、包餃子

石 家 村

所在地:績溪縣上莊鎮

始建年代:明代

石家村位於績溪縣上莊鎮,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因全村居民皆姓石,故名石家村,又因地處旺山麓,也稱旺山村。村內道路分為三條經線、五條緯線,錯落有致,道道相通,整個村莊的佈局如一個棋盤,因此又被稱為棋盤村。石家村的民居大多是明清時期典型的徽派民宅。外觀為石庫門、小青瓦、白粉牆、馬頭牆等,石庫門的門蓋上置有門樓。

魁星閣,始建於清朝

石氏宗祠,始建于明朝

思永堂古宅,始建於清朝

約個當地人帶你玩

8只小豬旅行平臺

全球130+國家,800+城市的上萬當地人,為您帶來獨一無二的生活體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