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考入清華的學霸姐妹花:假期不是用來休息的

1

堅持不懈

在學習上, 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真正的成功都是積累的結果。 超常發揮是可望而不可求的, 我們不能把我們的未來寄託在那渺茫的希望上, 因為高中三年我們是在拿自己的青春下賭注, 我們不敢輸, 也輸不起。 不要說什麼“只要有1%的希望, 就要盡100%的努力”, 即使是0%的希望, 也要盡120%的努力。 不堅持到最後,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成功。

只要高考交卷鈴聲還沒有響起, 任何一個人都有創造奇跡的機會。 你只要拼盡了全力, 即使最後失敗了, 也不會留下遺憾, 而不會後悔。 因為即使重來,

你還能怎麼樣呢?現實一點說, 竭盡全力的人很多, 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跨入清北的大門。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與成長軌跡, 是難以比較的, 再加上太多的運氣與偶然, 結果是否如人意往往難以預料, 我們要做的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不要去想是否能夠成功, 既然選擇了遠方, 就要義無反顧, 風雨兼程。 我們相信一切付出都會有回報, “不是不報, 時候未到”。

現在有些同學, 一點也不願多付出, 每一份付出, 他都期待等量的回報;還有一些人, 淹死在沒有回報的痛苦的漩渦中。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 我們需要的是一種破釜沉舟的勇氣與決心。 別說為5%的收穫付出90%, 即使是0%, 你敢不敢說, 我心甘情願, 無怨無悔?你敢不敢繼續拼,

繼續賭。 如果你有這樣的氣魄, 那就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前進的步伐。

2

不忘初心

不管發生什麼意外, 不忘初心, 始終如一。 可能有很多事情會干擾你, 但你自己要堅定, 不鬆懈。

比如, 每次從外地比賽或培訓回來, 如果是在上學期間, 我們從來不會先回家,

而是下了車, 就直接去了教室;每個大年三十, 我們吃完了餃子就看書;大年初一當鞭炮聲響起的時候, 我們還在做題;除了要輸液, 我們沒請過一天的病假, 即使是輸液, 我們也會在輸完液之後立即趕到學校, 哪怕還有最後一節課;有時在外出培訓的路上, 我們也依然在看書。

在清華, 大多數人都有類似的經歷, 現在想來, 這一切貌似很瘋狂, 難以堅持。 但有些路, 走過了就不覺得有多麼曲折;有些苦, 咽下了就不覺得有什麼滋味。 一些在外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 在當事人看來, 也不過就是平平。

這樣的生活, 開始是約束, 後來是習慣, 最後是麻木。 因為有信念的支持, 你只會向著你的目標不顧一切地奔跑, 不知疲憊。 不是只有學霸才具有這樣的能力,

任何人都有, 只要進入了那個狀態, 你就會理解他們的世界。 三年, 說說很長, 過過卻很短。 人的潛力總是無窮的, 你不去激發, 就永遠不可能超越。

3

拼搏無悔

在清華, 永遠不要說你已經盡力了。 軍訓的時候, 有時早餐只有5分鐘, 時間最緊的一次,

我們只有20分鐘的時間, 這20分鐘, 要從操場跑回宿舍, 騎車大約5分鐘的路程, 吃完晚飯, 換好衣服並集合完畢。 我們沒有時間抱怨, 只能立刻投入行動, 結果我們都做到了。

有人說, 清華學生身上有一種讓人十分敬畏的精神力量, 他們可以為了自己的目標放棄任何誘惑。 那裡人人騎的都是飛車, 走路都像小跑。 在路上少有步行的人, 大家都行色匆匆。 上課時間幾乎沒有學生在外面走動。 考試前幾周, 兩個圖書館, 六個教學樓, 幾乎每個教室都有人自習。

清華校園很美, 是全球十大最美校園之一, 是亞洲唯一一所入選的學校, 可惜那裡的學生沒時間欣賞。 可能你會認為他們很傻, 你可能覺得自己只需上一所普通的大學, 過一種平淡的生活。但幾年後,你一定會後悔,不是因為你過的不夠好,而是因為你想起,你從來沒有過那樣的青春,沒有過那樣的激情與拼搏。沒有被汗水洗禮過的青春是不圓滿的,沒有燃燒過激情的人生是飽含缺憾的。

高考在人的一生中越來越不佔有決定性地位,你收穫的不僅是高考成績,更是那一段哭過、笑過、失望過、欣慰過的歲月。我們的高中可以不成功,但一定要精彩。

4

相互促進

現在回想初中、高中的六年,如果沒有對方,很可能就沒有我們的今天。相互踩著對方的肩膀,我們才爬到了今天的高度。

作為雙胞胎,看到對方奮筆疾書,你怎麼能放鬆得心安理得?除了拿起課本,你沒有選擇。在我們的心中,對方始終比自己水準高。不是我們想爭個高下,而是從小,就總有人要把我們比個高下。每次考試後,成績偏低的那個人都會更加努力地學習,想盡一切辦法擠出更多的學習時間,這給另一個人帶來深深的危機感。於是我們的學習時間越來越長,效率越來越高。

記得初二的週末,我們一天只能學五六個小時,後來逐漸增加到七八個小時。初二的暑假就學到了十個小時。上了高中,乾脆取消了休息的時間,一天學到了13個小時。我們的注意力逐漸轉移到成績上,高分對我們有極大的吸引力,與分相比,電視、電腦、手機、iPad對我們全都沒有誘惑力。日復一日,我們進入了麻木的狀態,覺得這樣緊張的生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身處其中,也不覺得無聊或乏味。

與別的孩子不同,我們時刻都瞭解自己的對手在幹什麼,與對手的差距時刻逼迫我們保持緊張。這根弦,一繃就是六年。六年裡,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我們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對方。這是真正的雙贏。

5

不一樣的假期

中學的假期不是用來休息的,是用來反超的。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很多人贏在了假期,也有很多人輸在了假期。下面是我們一個假期的生活:早晨起床後,吃過早飯就開始了一天的學習。除了吃飯、上廁所以及飯後簡短的休息,我們從早到晚都不會離開我們的學習桌。從數學到物理,從化學到生物。

當然,假期中不僅是做題,也有我們自己安排的單元測試,每一個測試成績不過85的單元都需要重新來過。這一切努力都不會白費,開學以後,我們沒有接受新知識的迷茫與痛苦,一切都已那麼自然。

這看似很恐怖,但對大部分清華學子,卻是那麼真實。看看那些連作業都沒完成或最後抄完的同學,你就明白一個假期會造成多麼大的差距。很多時候一個人的領先不是因為他比別人多長了個腦子,而是因為他與別人早已不在一條起跑線上。

6

時間和效率

提高成績無非就是靠時間和效率。

你可能看不起那些零碎的時間,但下面的數字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讓我們來算一下。9個課間90分鐘,中午飯後午睡前大約30分鐘,上放學等車以及在車上的時間大約40分鐘,下午2:10之前大約15分鐘,晚飯後大約35分鐘,共3.5小時,比一個晚自習的時間還長!還有,平時走路快一點,邊走邊思考下一步的學習計畫或不懂的題,吃飯、睡前不磨蹭等,都可以節省出不少的時間。

那些晚上熬到一兩點,自以為自己很努力的同學,請問問自己,白天這些時間是否充分利用了?你是否在跑操後只顧盡情的休息而忘了學習?是否在期末考完後只期待著放假而丟開了課本?如果這些時間你不能好好地把握,那你晚上熬到再晚又有什麼作用呢?也有一些同學可能覺得自己也沒有浪費時間,一天到晚一直坐在那裡,但成績依然不理想。

那是因為你沒有時刻保持緊張。既然坐在那裡,就要向你坐在那裡的每一分鐘要效率,很多人坐在那裡真的只是坐在那裡,這樣即使你在那坐一天,又有什麼意義呢?

至於效率,在不同的階段,我們有不同的理解。初中的時候,我們認為效率就是一個小時看了多少書,做了多少題;上了高中以後,我們認為效率就是一個小時記住了多少知識點,學會了多少題型。到了高三,我們發現效率是一個小時掃清了多少知識盲點,你一小時內做的工作能為你高考增加多少分。高中時間很緊,很多事情沒有重返功的機會,書看一遍就要有一遍的效果,不要只是圖塊,最後什麼也沒記住。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你說的很對,可就是堅持不了,做事往往是三分鐘熱度,五分鐘沸騰,六分鐘一個泡,沒了。那就要自己給自己找動力。清華的一個學生高中的時候,為了報答自己的班主任,把班主任的名字刻在自己的水瓶上,每天四點半起來,發瘋似的看書。是班主任給了他堅持下去的決心,最終使他夢圓清華。

7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搜索

很多同學相信“題海戰術”,覺得題做的越多越好。不錯,我們承認“題海戰術”有一定的作用,但並不是對每一個人都管用。有人基礎知識都還沒記住,基礎題還沒吃透,就忙著去刷題,追求弄懂一些很難的題以炫耀自己的水準與智商,殊不知,一個不牢的基礎,會讓你在關鍵時刻功虧一簣,全盤皆輸。

即使有些同學,在最後的模考中,憑藉題海戰術佔有了一席之地,也多半會在高考的時候被打回原形。不要指望高考所有的題型你都刷過,總還會有你沒遇到過的問題。基礎知識才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法寶。做題練的是能力而不是記憶。機械地背題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不要因為題太簡單就放過,特別是對於學奧賽的同學,不要覺得課餘時間少就捨不得拿出時間做簡單題。像你們這樣的學生,更需要一個扎實的基礎,不要對一輪複習抱太大希望,你可能根本沒有一輪複習的機會,要爭取一遍成功,不要給自己留後患。也有很多同學不願意做改錯這樣枯燥、毫無挑戰性的工作。他們覺得他們會了就萬事大吉了。其實會做根本不管用,分數才是硬道理。

再一個拉開我們差距的就是課堂。在這種事上,不要過於自信。不要覺得自己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不要看不起老師強調的那些貌似愚蠢的錯誤。相信自己不會犯錯的人其實恰恰是犯錯的人。你我都是智商再普通不過的人,不可能輕易避開大家常犯的錯誤。

相信你的老師,不要整天牛氣沖天,自命不凡,看不起老師,看不起同學,只認為老子天下第一。這樣的人可能學得不差,但永遠不會是最後的贏家。所以說149與150是有本質區別的,如果你總是有那樣的心態,那你永遠無法跨越149的坎。不要以為那樣就是自信,自信並不是相信自己已經學得足夠好,而是相信自己可以學得更好。

8

獨立思考

清華大學飯桌上有這樣的話:“只要方法正確,總會有突破瓶頸,柳暗花明的那一天。”那為什麼有些同學看起來付出了很多,卻成績平平?是不夠聰明嗎?是缺少天賦嗎?不,那都是藉口。

部分人之所以這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思考和回顧的重要性。他們要麼一天到晚忙著做題,要麼一天到晚忙著問題,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做了大量的表面功夫,自己確實很累,但沒有絲毫效果。因為他們永遠在接受別人的思想,沒有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這樣的人只是“紙老虎”,題目一旦發生變化,就現出了原形。隨著年級的升高,題目的增多,他們會不堪重負,越學越吃力,最終往往會歸結於自己太笨了而放棄。

9

遠離藉口

有的人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甚至他們從來認識不到自己錯了。每次考完試,他們總會有找不完的客觀理由。比如考完試一想就明白了,但當時就是沒反應過來;我本來想改這個答案,但後來想來想去還是沒改;我本來寫對了,後來又改錯了;收卷前我發現這個題錯了,但我來不及改了……還有人考完就改分,說這個地方不該扣,那個地方也不該扣;為什麼我們寫的一樣,我被扣分了而他沒有等等等等。其實這些全都是藉口。

有的時候考得不理想確實是有偶然因素,但偶然中一定有必然,一味的尋找偶然因素就會忽略必然因素。不要永遠把錯誤的原因推得離自己遠遠的,說我沒有錯,是運氣不好。如果你真的都是對的,那你怎麼還有進步的可能性呢?還有一種藉口,說我都會,只是粗心,但我們的老師告訴過我們,那根本不是粗心,那是學藝不精。

縱使你有一萬個理由,在高考面前,他們也統統與不會等同。至於發燒、缺少睡眠這樣的理由,在高考前也同樣可能出現,但高考絕不會因為你個人而推遲一分鐘。趁著年輕,對自己狠一點,不要太嬌嫩了。

10

彌補弱科

在高考的戰場上,最致命的弱點就是偏科,下面我們就這個問題,談一下我們的感受。首先,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做到主抓語數外,其餘各科齊頭並進。

如果出現薄弱的科目,要及時補救。比如,在高一的時候,我的英語比較薄弱,英語甚至有一次考到了120。在班主任的提醒下,我在假期開始補習。那一陣,我每天拿出六個小時學習英語,僅一個暑假,我背了15篇英語作文,背完了必修五到必修九的所有單詞,做了近50篇完形填空,近250篇閱讀理解。開學後,我的英語成績提高了20多分,真正告別了英語弱科的歷史。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短板效應”,其實總成績往往不取決於你的優勢科目,而取決於你的劣勢科目。有人可能每一科都不是年級最高,但總成績照樣排第一;有人可能在某一科發揮格外突出,但一門排名總不過百的學科就讓他永遠與第一絕緣。

高考志願規劃專家藺志鵬 簡介

▲藺志鵬 學霸高考首席志願規劃專家

藺志鵬是國家高考規劃高級認證師,國家心理諮詢師,學霸教育創始人,內蒙古高考資深媒體人,內蒙古高考頭條特約撰稿人,獨創四維一體報考模式!從事中學生學業規劃志願填報十餘年幫助上千家庭解決志願規劃的困惑,在各高校為大學生提供職業規劃以及培養規劃師不計其數。

過一種平淡的生活。但幾年後,你一定會後悔,不是因為你過的不夠好,而是因為你想起,你從來沒有過那樣的青春,沒有過那樣的激情與拼搏。沒有被汗水洗禮過的青春是不圓滿的,沒有燃燒過激情的人生是飽含缺憾的。

高考在人的一生中越來越不佔有決定性地位,你收穫的不僅是高考成績,更是那一段哭過、笑過、失望過、欣慰過的歲月。我們的高中可以不成功,但一定要精彩。

4

相互促進

現在回想初中、高中的六年,如果沒有對方,很可能就沒有我們的今天。相互踩著對方的肩膀,我們才爬到了今天的高度。

作為雙胞胎,看到對方奮筆疾書,你怎麼能放鬆得心安理得?除了拿起課本,你沒有選擇。在我們的心中,對方始終比自己水準高。不是我們想爭個高下,而是從小,就總有人要把我們比個高下。每次考試後,成績偏低的那個人都會更加努力地學習,想盡一切辦法擠出更多的學習時間,這給另一個人帶來深深的危機感。於是我們的學習時間越來越長,效率越來越高。

記得初二的週末,我們一天只能學五六個小時,後來逐漸增加到七八個小時。初二的暑假就學到了十個小時。上了高中,乾脆取消了休息的時間,一天學到了13個小時。我們的注意力逐漸轉移到成績上,高分對我們有極大的吸引力,與分相比,電視、電腦、手機、iPad對我們全都沒有誘惑力。日復一日,我們進入了麻木的狀態,覺得這樣緊張的生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身處其中,也不覺得無聊或乏味。

與別的孩子不同,我們時刻都瞭解自己的對手在幹什麼,與對手的差距時刻逼迫我們保持緊張。這根弦,一繃就是六年。六年裡,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我們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對方。這是真正的雙贏。

5

不一樣的假期

中學的假期不是用來休息的,是用來反超的。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很多人贏在了假期,也有很多人輸在了假期。下面是我們一個假期的生活:早晨起床後,吃過早飯就開始了一天的學習。除了吃飯、上廁所以及飯後簡短的休息,我們從早到晚都不會離開我們的學習桌。從數學到物理,從化學到生物。

當然,假期中不僅是做題,也有我們自己安排的單元測試,每一個測試成績不過85的單元都需要重新來過。這一切努力都不會白費,開學以後,我們沒有接受新知識的迷茫與痛苦,一切都已那麼自然。

這看似很恐怖,但對大部分清華學子,卻是那麼真實。看看那些連作業都沒完成或最後抄完的同學,你就明白一個假期會造成多麼大的差距。很多時候一個人的領先不是因為他比別人多長了個腦子,而是因為他與別人早已不在一條起跑線上。

6

時間和效率

提高成績無非就是靠時間和效率。

你可能看不起那些零碎的時間,但下面的數字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讓我們來算一下。9個課間90分鐘,中午飯後午睡前大約30分鐘,上放學等車以及在車上的時間大約40分鐘,下午2:10之前大約15分鐘,晚飯後大約35分鐘,共3.5小時,比一個晚自習的時間還長!還有,平時走路快一點,邊走邊思考下一步的學習計畫或不懂的題,吃飯、睡前不磨蹭等,都可以節省出不少的時間。

那些晚上熬到一兩點,自以為自己很努力的同學,請問問自己,白天這些時間是否充分利用了?你是否在跑操後只顧盡情的休息而忘了學習?是否在期末考完後只期待著放假而丟開了課本?如果這些時間你不能好好地把握,那你晚上熬到再晚又有什麼作用呢?也有一些同學可能覺得自己也沒有浪費時間,一天到晚一直坐在那裡,但成績依然不理想。

那是因為你沒有時刻保持緊張。既然坐在那裡,就要向你坐在那裡的每一分鐘要效率,很多人坐在那裡真的只是坐在那裡,這樣即使你在那坐一天,又有什麼意義呢?

至於效率,在不同的階段,我們有不同的理解。初中的時候,我們認為效率就是一個小時看了多少書,做了多少題;上了高中以後,我們認為效率就是一個小時記住了多少知識點,學會了多少題型。到了高三,我們發現效率是一個小時掃清了多少知識盲點,你一小時內做的工作能為你高考增加多少分。高中時間很緊,很多事情沒有重返功的機會,書看一遍就要有一遍的效果,不要只是圖塊,最後什麼也沒記住。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你說的很對,可就是堅持不了,做事往往是三分鐘熱度,五分鐘沸騰,六分鐘一個泡,沒了。那就要自己給自己找動力。清華的一個學生高中的時候,為了報答自己的班主任,把班主任的名字刻在自己的水瓶上,每天四點半起來,發瘋似的看書。是班主任給了他堅持下去的決心,最終使他夢圓清華。

7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搜索

很多同學相信“題海戰術”,覺得題做的越多越好。不錯,我們承認“題海戰術”有一定的作用,但並不是對每一個人都管用。有人基礎知識都還沒記住,基礎題還沒吃透,就忙著去刷題,追求弄懂一些很難的題以炫耀自己的水準與智商,殊不知,一個不牢的基礎,會讓你在關鍵時刻功虧一簣,全盤皆輸。

即使有些同學,在最後的模考中,憑藉題海戰術佔有了一席之地,也多半會在高考的時候被打回原形。不要指望高考所有的題型你都刷過,總還會有你沒遇到過的問題。基礎知識才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法寶。做題練的是能力而不是記憶。機械地背題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不要因為題太簡單就放過,特別是對於學奧賽的同學,不要覺得課餘時間少就捨不得拿出時間做簡單題。像你們這樣的學生,更需要一個扎實的基礎,不要對一輪複習抱太大希望,你可能根本沒有一輪複習的機會,要爭取一遍成功,不要給自己留後患。也有很多同學不願意做改錯這樣枯燥、毫無挑戰性的工作。他們覺得他們會了就萬事大吉了。其實會做根本不管用,分數才是硬道理。

再一個拉開我們差距的就是課堂。在這種事上,不要過於自信。不要覺得自己一聽就懂,一看就會。不要看不起老師強調的那些貌似愚蠢的錯誤。相信自己不會犯錯的人其實恰恰是犯錯的人。你我都是智商再普通不過的人,不可能輕易避開大家常犯的錯誤。

相信你的老師,不要整天牛氣沖天,自命不凡,看不起老師,看不起同學,只認為老子天下第一。這樣的人可能學得不差,但永遠不會是最後的贏家。所以說149與150是有本質區別的,如果你總是有那樣的心態,那你永遠無法跨越149的坎。不要以為那樣就是自信,自信並不是相信自己已經學得足夠好,而是相信自己可以學得更好。

8

獨立思考

清華大學飯桌上有這樣的話:“只要方法正確,總會有突破瓶頸,柳暗花明的那一天。”那為什麼有些同學看起來付出了很多,卻成績平平?是不夠聰明嗎?是缺少天賦嗎?不,那都是藉口。

部分人之所以這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思考和回顧的重要性。他們要麼一天到晚忙著做題,要麼一天到晚忙著問題,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做了大量的表面功夫,自己確實很累,但沒有絲毫效果。因為他們永遠在接受別人的思想,沒有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這樣的人只是“紙老虎”,題目一旦發生變化,就現出了原形。隨著年級的升高,題目的增多,他們會不堪重負,越學越吃力,最終往往會歸結於自己太笨了而放棄。

9

遠離藉口

有的人不願承認自己的錯誤,甚至他們從來認識不到自己錯了。每次考完試,他們總會有找不完的客觀理由。比如考完試一想就明白了,但當時就是沒反應過來;我本來想改這個答案,但後來想來想去還是沒改;我本來寫對了,後來又改錯了;收卷前我發現這個題錯了,但我來不及改了……還有人考完就改分,說這個地方不該扣,那個地方也不該扣;為什麼我們寫的一樣,我被扣分了而他沒有等等等等。其實這些全都是藉口。

有的時候考得不理想確實是有偶然因素,但偶然中一定有必然,一味的尋找偶然因素就會忽略必然因素。不要永遠把錯誤的原因推得離自己遠遠的,說我沒有錯,是運氣不好。如果你真的都是對的,那你怎麼還有進步的可能性呢?還有一種藉口,說我都會,只是粗心,但我們的老師告訴過我們,那根本不是粗心,那是學藝不精。

縱使你有一萬個理由,在高考面前,他們也統統與不會等同。至於發燒、缺少睡眠這樣的理由,在高考前也同樣可能出現,但高考絕不會因為你個人而推遲一分鐘。趁著年輕,對自己狠一點,不要太嬌嫩了。

10

彌補弱科

在高考的戰場上,最致命的弱點就是偏科,下面我們就這個問題,談一下我們的感受。首先,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做到主抓語數外,其餘各科齊頭並進。

如果出現薄弱的科目,要及時補救。比如,在高一的時候,我的英語比較薄弱,英語甚至有一次考到了120。在班主任的提醒下,我在假期開始補習。那一陣,我每天拿出六個小時學習英語,僅一個暑假,我背了15篇英語作文,背完了必修五到必修九的所有單詞,做了近50篇完形填空,近250篇閱讀理解。開學後,我的英語成績提高了20多分,真正告別了英語弱科的歷史。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短板效應”,其實總成績往往不取決於你的優勢科目,而取決於你的劣勢科目。有人可能每一科都不是年級最高,但總成績照樣排第一;有人可能在某一科發揮格外突出,但一門排名總不過百的學科就讓他永遠與第一絕緣。

高考志願規劃專家藺志鵬 簡介

▲藺志鵬 學霸高考首席志願規劃專家

藺志鵬是國家高考規劃高級認證師,國家心理諮詢師,學霸教育創始人,內蒙古高考資深媒體人,內蒙古高考頭條特約撰稿人,獨創四維一體報考模式!從事中學生學業規劃志願填報十餘年幫助上千家庭解決志願規劃的困惑,在各高校為大學生提供職業規劃以及培養規劃師不計其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