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末三先生,此人更是被稱為“三百年絕等雙”

1, 孫詒讓

孫詒讓(1848年9月16日—1908年6月20日), 幼名效洙, 又名德涵, 字仲容, 別號籀廎, 浙江里安人。 中國晚清經學大師、愛國主義者和著名教育家。 與俞樾、黃以周合稱清末三先生。 有“晚清經學後殿”、“朴學大師”之譽, 章太炎稱他“三百年絕等雙”。 [1]

同治六年舉人, 五應會試不中。 官刑部主事, 旋歸不復出, 專攻學術, 精研古學垂四十年, 融通舊說, 校注古籍, 著書三十餘種。

所著《周禮正義》為一生心力所瘁, 為清代群經新疏中傑出之作。 《墨子間詁》亦為注墨的權威之作。 《契文舉例》為考釋甲骨文開山之作。 《溫州經籍志》, 被譽為“近世匯志一郡藝文之祖”。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批註》二十卷, 《四部別錄》二卷, 則是目錄版本學的專著。

2、黃以周

黃以周(1828—1899), 字元同, 號儆季, 又號哉生, 定海廳紫微鄉(今屬舟山市定海區)人。 黃式三子。 幼承父教, 以“傳經明道”為己任。 清同治九年(1870)舉人, 初任浙江分水縣(今桐廬)訓導。

光緒十四年(1888)賜內閣中書銜, 十六年升教授。 時, 江南學政黃體芳在江陰創建南菁書院, 聘以周任講席15年, 江南不少學者多出其門下。 邊講學邊治學, 搜集漢至清代典章制度, 撰《禮書通故》100卷, 考釋中國古代禮制、學制、國封、職官、田賦、樂律、刑法、名物、占卜等, 糾正舊注不少謬誤, 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還著有《子思子輯解》7卷、《軍禮司馬法》2卷、《經訓比義》3卷及《儆季雜著》等。

3、俞樾

俞樾(1821.12.25-1907.2.5), 字蔭甫, 自號曲園居士, 浙江德清城關鄉南埭村人。 清末著名學者、文學家、經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 現代詩人俞平伯的曾祖父, 章太炎、吳昌碩、日本井上陳政皆出其門下。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進士, 曾任翰林院編修。

俞樾後受咸豐皇帝賞識, 放任河南學政, 被禦史曹登庸劾奏“試題割裂經義”, 因而罷官。 遂移居蘇州, 潛心學術達40餘載。 治學以經學為主, 旁及諸子學、史學、訓詁學, 乃至戲曲、詩詞、小說、書法等, 可謂博大精深。 海內及日本、朝鮮等國向他求學者甚眾, 尊之為朴學大師。 所著凡五百餘卷, 稱《春在堂全書》。 除《群經平議》五十卷、《諸子平議》五十卷、《茶香室經說》十六卷、《古書疑義舉例》七卷外,

其《第一樓叢書》三十卷、《曲園俞樓雜纂》共百卷。 《清史稿》有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