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宋朝大將中有1個神箭手,活捉36個梁山好漢,在靖康之變中被氣死

歷史上有一種說法叫“南宋無相, 北宋無將”。 這種說法的由來, 是因為北宋長期實行以文馭武、重文抑武的做法, 朝廷有意識打擊抑制武將的地位和職權, 使得北宋武將始終處於處處受限、壯志難酬的窘境。 因此北宋武將集群, 很少出現一個像唐朝李靖那樣出將入相、獨當一面的大將之材。 並非北宋武將無能, 而是朝廷不給他們這個機會。

在靖康之變中, 北宋一員名將的遭遇, 就鮮明體現出了北宋武將的悲劇命運。 此人名叫張叔夜, 河南開封人, 歷任禮部侍郎、龍圖閣直學士、青州知州等職務。 張叔夜為人忠心耿耿, 慷慨勇烈, 不僅飽讀書史, 且騎射精熟, 是宋朝末年不可多得的文武雙全之才。

張叔夜在蘭州府任職期間, 每逢冬天來臨, 黃河結冰後, 對岸的羌人騎兵經常趁機踏冰過河, 日夜騷擾宋境, 邊防官軍常連續數月不能解甲而眠, 時刻需防範敵兵來襲,

苦不堪言。 張叔夜為了扭轉宋軍的被動局勢, 親自踏勘數百里河防, 在黃河最易被突破的天都之地, 修建一座城池, 扼守住了羌人進攻要道, 使得羌人邊患大為緩解。

張叔夜不僅將略過人, 本人也武藝高強。 《宋史》記載, 他曾經奉命出使遼國。

遼國人屬遊牧部族, 射箭是看家本領, 他們也以此自得。 在招待張叔夜時, 他們存心想讓他出乖露醜, 就在席間提出比試射箭。 他們原以為這個宋朝使臣不敢接受, 誰知張叔夜毫無懼色, 當場張弓搭箭, 每發必中, 箭術超群, 連精於騎射的遼國人都敬佩不已。

《水滸傳》中一百零八條好漢的原型, 是北宋宣和年間的宋江起義。 真實的宋江起義, 雖沒有小說中那麼聲勢浩大, 但也曾威震一時, 席捲河北山東, 持續三年多時間, 多次重創官軍, 《宋史》記載, 朝廷官軍“莫敢攖其鋒”。 只不過宋江手下的頭領並非一百零八人, 而是三十六人。

張叔夜擔任濟南知府期間, 宋江起義正處於高峰期。 張叔夜決心徹底剿滅這支義軍。 有一次宋江等人乘船下海, 掠奪到數十支大海船, 滿載金銀財貨, 耀武揚威, 想攻打海州城。 張叔夜事先埋伏下重兵, 然後派少數人馬挑戰, 誘使宋江帶領大隊人馬登岸。 宋軍伏兵四起, 切斷宋江義軍後路, 同時派人搶奪焚燒宋江的海船。 結果宋江大敗虧輸, 三十六個頭領束手就擒, 後被朝廷招安。 宋人李若虛的詩《捕盜偶成》中, “三十六人同拜爵”一句, 就是說的這件事。

靖康年間,金兵大舉南下,兵鋒銳利直指宋朝國都汴梁。張叔夜審時度勢,上書朝廷,建議乘金兵孤軍深入,宋軍應儘快抽調精銳騎兵,切斷金兵後路,在中原腹地把金兵圍殲。張叔夜這一招可謂真知灼見,當時另一個名將種師道也曾向皇帝提出過類似建議。可惜昏聵軟弱的宋欽宗卻毫無鬥志,置之不理,白白喪失扭轉戰局的良機。

當年十一月,金兵再次進攻汴梁。張叔夜組織三萬大軍,星夜奔赴汴梁城下勤王救駕。與金兵激戰一場後,張叔夜進入城中見到宋欽宗。他深感金兵勢大,且戰力強悍,建議皇帝儘早撤出京師,南遷到襄陽,以免不測,日後徐圖大事。事實證明,如果宋欽宗聽從張叔夜,靖康之變將是另一種結局,北宋絕不會因此滅亡。

可無能的宋欽宗猶豫不決,幻想能與金兵議和了事。張叔夜也無可奈何。金兵圍城之後,張叔夜毫不畏懼,接連四次出城大戰金兵,陣斬金國兩名武將。但宋欽宗卻被金兵嚇破膽,最終決定議和乞降。他出城之際,張叔夜攔住他的車駕放聲痛哭。結果宋欽宗成為俘虜,汴梁被攻破,張叔夜力戰負傷被俘。

靖康之變後,張叔夜與北宋皇族、大臣等數萬人,被金兵押往北國。途中張叔夜眼見國破家亡,二帝被擄,滿懷悲憤之情,一病不起。北上途中經過宋金交界白溝河,有人說:“馬上要過界河了!”張叔夜聞聽猛然起身,翹首南望,仰天大呼,悲憤難以抑制,第二天就負氣而亡。

靖康年間,金兵大舉南下,兵鋒銳利直指宋朝國都汴梁。張叔夜審時度勢,上書朝廷,建議乘金兵孤軍深入,宋軍應儘快抽調精銳騎兵,切斷金兵後路,在中原腹地把金兵圍殲。張叔夜這一招可謂真知灼見,當時另一個名將種師道也曾向皇帝提出過類似建議。可惜昏聵軟弱的宋欽宗卻毫無鬥志,置之不理,白白喪失扭轉戰局的良機。

當年十一月,金兵再次進攻汴梁。張叔夜組織三萬大軍,星夜奔赴汴梁城下勤王救駕。與金兵激戰一場後,張叔夜進入城中見到宋欽宗。他深感金兵勢大,且戰力強悍,建議皇帝儘早撤出京師,南遷到襄陽,以免不測,日後徐圖大事。事實證明,如果宋欽宗聽從張叔夜,靖康之變將是另一種結局,北宋絕不會因此滅亡。

可無能的宋欽宗猶豫不決,幻想能與金兵議和了事。張叔夜也無可奈何。金兵圍城之後,張叔夜毫不畏懼,接連四次出城大戰金兵,陣斬金國兩名武將。但宋欽宗卻被金兵嚇破膽,最終決定議和乞降。他出城之際,張叔夜攔住他的車駕放聲痛哭。結果宋欽宗成為俘虜,汴梁被攻破,張叔夜力戰負傷被俘。

靖康之變後,張叔夜與北宋皇族、大臣等數萬人,被金兵押往北國。途中張叔夜眼見國破家亡,二帝被擄,滿懷悲憤之情,一病不起。北上途中經過宋金交界白溝河,有人說:“馬上要過界河了!”張叔夜聞聽猛然起身,翹首南望,仰天大呼,悲憤難以抑制,第二天就負氣而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