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再見LG:中國市場競爭太激烈,份額太低,LG正式退出中國市場

說到LG, 可能部分人還以為LG只是家電電器公司, 殊不知, LG也生產智慧手機, 同時也銷售手機零部件以及相關硬體給其它手機廠商, 作為三星的老鄉, LG和三星一樣, 在手機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不過後來隨著國產手機的強勢崛起, 像蘋果三星這樣的優秀的國產手機競爭對手, 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也逐漸變得低下來, 近來的三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手機銷量上不去, 沒了往日的風光。

早在之前, 就有相關消息稱, LG新款旗艦LG G7被打回去重新打造, 這樣的動作, 對於LG來說, 是不好的。 雖然LG能自給自足, 但是提供給其它手機廠商的相關零部件卻出了問題, 就像小米note2的螢幕, 谷歌手機也一樣, 螢幕不正常, 就連LG自己本身, 手機也會出現燒屏燒硬體的現象, 雖然不是普遍現象, 但也算是挺嚴重的事。

當然, 這些可能不會影響到LG什麼, 畢竟有能力創造出來也會有能力修改錯誤。 然而對於LG最大的問題就是, LG手機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越來越低, 存在感也一樣低, 很多機型也沒有發佈國行版本, 即使發佈了, 半年不到, 便開始大降價, 高端旗艦機的價格和國產手機比起來, 根本就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吸引到國內消費者,
而中端和入門機型配置又低, 價格又高, 很難入眼國內的消費者。
根據相關媒體的報導所知, 北美一直都是LG手機最大市場, 約占45%, 其次是拉美市場, 將近20%, 其餘市場包括歐洲和亞太地區, 如韓國、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等;而到了2017年, LG手機在各個市場的表現都不容樂觀;在主市場北美,
在面對三星、蘋果等競爭對手時, LG手機高端系列產品表現欠佳, 在美國的中低端手機市場中LG佔有率稍高。 不過, 在這一市場中, 2007年就開始在美國銷售手機的中興勢頭十分強勁。
從拉美市場來看, 聯想收購摩托羅拉以來, 憑藉著摩托羅拉原有運營商和管道的優勢,
聯想手機獲得了不少的市場份額, 華為、中興、TCL在拉美市場也有不俗表現, 這些廠商都對LG構成了威脅。 調研機構CounterPoint資料顯示, 2016年第三季度到2017年第三季度, LG手機在拉美的市場份額從10.4%下降到了9%。

其次在歐洲市場, 華為的競爭力更加明顯。 “當初LG、索尼在西歐中低端市場都曾經擁有很大的佔有率, 華為進入歐洲以後, 以更大的市場投入和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戰勝了這兩個品牌。 而且華為在管道方面也建立起了優勢, 比如大多數運營商與華為有基建方面的合作, 華為高端品牌榮耀在芬蘭、俄羅斯的市場份額排名已進入前三, LG這時已表現不佳。

而在亞太市場方面, LG的表現分為兩種情況。 在南亞、東南亞等發展中地區, 走中低端路線的LG手機,被小米、OPPO、vivo等中國品牌擠壓嚴重。小米在印度市場的表現尤為亮眼,資料顯示,2017年上半年,小米在印度的業績同比增長率高達328%。到了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LG在高端手機市場依舊保有一定的佔有率。
總體而言,LG現在只在港澳臺以及韓國本土還有市場表現得還不錯,歸根結底就是消費者群體早已固有化,而在中國內陸市場,面對現在的國產佼佼者華為小米、OV等,LG則是一種有心而力不足的狀態,畢竟競爭對手太多也太強,LG早已沒有競爭力可言。所以,LG現在只能被迫退出中國市場。但好久回歸中國內陸市場,這最後還是要看LG的最終做法了。

對了,你是怎麼看LG手機退出中國市場的,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

(特別申明:部分圖片/資料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帖,文章碼字不容易,轉載請注明出處,抄襲必究!)

走中低端路線的LG手機,被小米、OPPO、vivo等中國品牌擠壓嚴重。小米在印度市場的表現尤為亮眼,資料顯示,2017年上半年,小米在印度的業績同比增長率高達328%。到了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LG在高端手機市場依舊保有一定的佔有率。
總體而言,LG現在只在港澳臺以及韓國本土還有市場表現得還不錯,歸根結底就是消費者群體早已固有化,而在中國內陸市場,面對現在的國產佼佼者華為小米、OV等,LG則是一種有心而力不足的狀態,畢竟競爭對手太多也太強,LG早已沒有競爭力可言。所以,LG現在只能被迫退出中國市場。但好久回歸中國內陸市場,這最後還是要看LG的最終做法了。

對了,你是怎麼看LG手機退出中國市場的,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

(特別申明:部分圖片/資料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帖,文章碼字不容易,轉載請注明出處,抄襲必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