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在不斷的勝利中衰落的帝國:兩次世界大戰後英帝國解體

英帝國這個人類歷史上最為龐大的帝國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達到了巔峰狀態, 如果說今天的美國是世界上的超級大國, 那麼20世紀初的大英帝國則是那個時代的超級大國, 而且影響力更大, 牢牢佔據著當時世界霸主的地位。 在兩次世界大戰中, 英帝國都是最重要的戰勝國之一, 為打敗敵對國家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大英帝國卻在二戰後逐漸瓦解。

英帝國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

事實上英帝國的衰落是有一個漸進的過程的。 在19世紀末英國的工業總量已經被新興的德國和美國超越, 各殖民地為爭取更大的權力不斷發動起義, 弄得英帝國內部動盪不安, 同時實力不斷下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 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區經過鬥爭就已經取得了英帝國內部自治領(並非獨立國地位)的地位, 這意味著英帝國已經開始顯露出崩潰的跡象。

雖然當時的英帝國在經濟上已經從世界老大的地位跌落下來, 但是從綜合角度來看, 它依然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它擁有最為龐大的海軍, 軍事基地遍佈世界各地, 它的海軍大炮可以蹂躪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 所以它在當時的國際上話語權是非常大的, 當時美德兩國與它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而且它掌握著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最豐富的資源。

英帝國在20世紀初暫且維持的體面被兩次世界大戰徹底打破。 在空前殘酷的一戰中, 面對世界上最精銳的德意志帝國軍團, 體力不支的英國從它在全世界的殖民地徵召了大量青年參戰。 由各種民族和各種膚色的殖民人民組成的軍團在戰爭中被迫為英國人充當炮灰,

強烈的激發了他們的民族情緒。 一戰結束後英國和其他戰勝國瓜分了德國的殖民地, 使英帝國的面積達到了史無前例的狀態, 但是它已經沒有能力來消化這些“戰利品”, 原因就在於一次大戰中與德國的廝殺嚴重消耗了它的實力。 20世紀30年代很多殖民地和自治領相繼爆發起義, 謀求獨立, 並且有很多地區都取得成功, 英帝國的實力進一步下降, 陷入混亂。

一戰耗盡了英國的元氣

如果說一戰讓英國一蹶不振, 那麼二戰的結果就是徹底將其擊垮了。 它的實力已經無法對戰爭起到決定性作用, 這一點從英軍在二戰中的表現就可以看出來。 整個二戰英軍僅僅陣亡不到40萬人, 和一戰的傷亡相比不值一提, 英軍在對德戰爭中除了北非戰爭外沒有進行大規模的陸戰, 也沒有獨立組織進行大型海上戰鬥, 唯一值得稱道的地方是對德戰略大轟炸和海上的封鎖。 但是英國為了籌集戰爭經費, 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甚至為了換取美國援助而對美出售海外基地。

在雅爾達會議中, 邱吉爾就直言不諱的稱英國在美蘇中間, 就是如同一頭小毛驢兒在北美野牛和北極熊中間, 可見昔日的大英帝國已經衰落到了何種地步。

二戰英軍被希特勒輕易趕出歐洲大陸

二戰結束後英軍達到500多萬, 但是此時美軍與蘇軍都有1000多萬, 並且英國經濟崩潰,本土在戰爭中也化為廢墟。所以事實上以它的實力已經淪為一個二流國家,這一點在1956的蘇伊士運河戰爭中表現的非常明顯,當時英軍面對蘇聯赤裸裸的核威脅非常驚慌,被迫撤退。

一個實力衰退的國家想維持一個世界上最龐大的殖民帝國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戰後英國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不斷發生起義,紛紛獨立,英帝國也徹底瓦解。

並且英國經濟崩潰,本土在戰爭中也化為廢墟。所以事實上以它的實力已經淪為一個二流國家,這一點在1956的蘇伊士運河戰爭中表現的非常明顯,當時英軍面對蘇聯赤裸裸的核威脅非常驚慌,被迫撤退。

一個實力衰退的國家想維持一個世界上最龐大的殖民帝國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戰後英國在世界各地的殖民地不斷發生起義,紛紛獨立,英帝國也徹底瓦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