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廣州市內一日遊:陳家祠—沙面—石室聖心大教堂—上下九

今天的行程基本上是市內主要景點的一日遊, 主要行程是:陳家祠—沙面—石室聖心大教堂—上下九。

其實今天的行程雖然景點很多, 但是彼此之間的距離都非常近, 每個景點需要的時間也不是很長, 所以其實行程安排並沒那麼緊張。

頭一天到的比較晚, 所以今天也沒打算早起, 也不想把行程安排的那麼緊張, 隨遇而安吧, 9點多出門, 先“搬家”。 一切安置妥當後, 邊外出覓食。 第一站:同泰腸粉。 離住的地方非常近, 除了胡同大概走20米就到了, 而且味道很贊, 叉燒腸粉非常好吃, 還點了艇仔粥!

飽餐一頓後, 前往第一個目的地:陳家祠。 陳家祠距離我們住的地方不遠, 而且中途可以路過荔灣花市, 所以我們決定步行前往, 順便感受一下廣州的氛圍, 這個的街道上人來人往, 真的是熱鬧非凡, 沿著人流大概走10多分鐘, 便到了陳家祠。

陳家祠是廣東現存祠堂中最富有嶺南地區特色的藝術建築群。

籌建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 二十年(1894)落成, 為廣東72縣陳姓族人捐資合建的宗祖祠和書院。 陳氏書院集中了廣東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 巧妙運用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銅鐵鑄和彩繪等裝飾藝術。 其題材廣泛、造型生動、色彩豐富、技藝精湛, 是一座民間裝飾藝術的璀璨殿堂。

開放時間:8:30-17:30(17:00停止售票)

陳氏書院坐北朝南, 門前有開闊的廣場, 設有前、後、東、西四院, 占地面積13200平方米。 主體建築面寬和縱深均為80米, 平面呈正方形。 總體採用“三進三路九堂兩廂杪”佈設, 以六院八廊互相穿插。 佈局嚴謹對稱, 空間寬敞, 主次分明。 在建築的處理上, 以中軸為主線, 兩邊以低矮偏間、廊廡圍合, 襯托出主殿堂的雄偉氣概, 形成縱橫規整而又突出主體的構局。建築週邊有青磚圍牆,形成一座外封閉內開放的建築群體,是典型的廣東民間宗祠式建築。

每間主建築裡都展出了廣東民間的各式精妙工藝,其中以象牙雕最為驚人。

整個陳家祠並不大,大概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差不多可以逛完。

從陳家祠出來第二個景點直奔沙面,坐地鐵一號線,從陳家祠站到黃沙站,總共就2站,從D出口出來以後能看到一個過街天橋,橋的另一端就是沙面。

沙面,曾稱拾翠洲,因為是珠江沖積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沙面有大小街巷八條,面積0.3平方公里。在清朝時為英、法租界。所以島上的建築主要以歐陸風為主,極具特色,是廣州著名的旅遊區、風景區和休閒勝地。

沙面不大,歐式建築與植被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是喧囂中一處安靜的所在,可以慢慢品味其中的風情,逛完整個島大概需要1.5-2個小時左右,看個人喜好。

海關館舍屬法租界內的建築,曾用作海關館舍。解放前“紅樓”是粵海關俱樂部,只有中、高級以上官員才有資格入住。解放後,它被用作海關員工宿舍。

沙面基督堂是英國聖公會在沙面廣州英租界設立的一座專供外僑禮拜的教堂,位於沙面五街,建於1864年。位於該租界西端,屬中華聖公會港粵教區管理,一直由英籍牧師主持,用英語禮拜。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中國政府收回租界,該堂移交中華聖公會華南教區管理。1949年以後被政府部門佔用,1980年代由省基督教兩會收回,1991年恢復宗教活動,稱為沙面會堂。

午後的光影美得讓人沉醉。

從沙面出來原路返回地鐵,地鐵六號線依舊2站,到一德路地鐵站,A1出口出,出了地鐵沿一德路前行(沿單行路方向),大概走200米左右,在左右邊就能看到石室聖心大教堂。

石室聖心大教堂於1863年6月18日聖心瞻禮日正式舉行奠基典禮,故命名聖心大教堂。歷時25年始建成,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最具有特色的一間大教堂。石室聖心大教堂由法國設計師設計,中國工匠建造而成。

石室聖心大教堂是國內現存最宏偉的雙尖塔哥特式建築之一,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天主教建築,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特式教堂建築之一(另外三座是巴黎聖母院、威斯敏斯特教堂、科隆大教堂),由於教堂的全部牆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岩石砌造,所以又稱之為“石室”或“石室耶穌聖心堂”、“石室天主教堂”。1996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去的時候教堂沒有開門,只是在外面環繞著教堂轉了一圈。所以沒用多長時間就出來了。沿原路返回。繼續地鐵返回到黃沙地鐵站,從黃沙站出來步行奔向上下九覓食。

從黃沙地鐵站到上下九雖然不是特別的近,不過慢慢溜達大概20分鐘也可以到達,於是轉去斜對面的蓮香樓碰碰運氣,這讓我們欣喜異常。不過排隊的人非常多

好不容易排到了我們,終於可以感受一下美味的粵式美食,叉燒、蟹黃餃等

雖然這只是簡單的一頓飯,但卻別有一番風味,給人不一樣的感受,飽餐一頓後,反正也沒什麼急事,索性感受一下在一座陌生的城市漫步的愜意。

意外的在路上遇到了一家仁信雙皮奶,店面很小,但是很火,縱然酒足飯飽又豈能錯過,雙皮奶的味道非常贊,奶味很濃是我的菜。小小一碗讓人吃的開懷。

吃了一碗甜到心裡的雙皮奶後,繼續前進。

形成縱橫規整而又突出主體的構局。建築週邊有青磚圍牆,形成一座外封閉內開放的建築群體,是典型的廣東民間宗祠式建築。

每間主建築裡都展出了廣東民間的各式精妙工藝,其中以象牙雕最為驚人。

整個陳家祠並不大,大概一個小時的時間就差不多可以逛完。

從陳家祠出來第二個景點直奔沙面,坐地鐵一號線,從陳家祠站到黃沙站,總共就2站,從D出口出來以後能看到一個過街天橋,橋的另一端就是沙面。

沙面,曾稱拾翠洲,因為是珠江沖積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沙面有大小街巷八條,面積0.3平方公里。在清朝時為英、法租界。所以島上的建築主要以歐陸風為主,極具特色,是廣州著名的旅遊區、風景區和休閒勝地。

沙面不大,歐式建築與植被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是喧囂中一處安靜的所在,可以慢慢品味其中的風情,逛完整個島大概需要1.5-2個小時左右,看個人喜好。

海關館舍屬法租界內的建築,曾用作海關館舍。解放前“紅樓”是粵海關俱樂部,只有中、高級以上官員才有資格入住。解放後,它被用作海關員工宿舍。

沙面基督堂是英國聖公會在沙面廣州英租界設立的一座專供外僑禮拜的教堂,位於沙面五街,建於1864年。位於該租界西端,屬中華聖公會港粵教區管理,一直由英籍牧師主持,用英語禮拜。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中國政府收回租界,該堂移交中華聖公會華南教區管理。1949年以後被政府部門佔用,1980年代由省基督教兩會收回,1991年恢復宗教活動,稱為沙面會堂。

午後的光影美得讓人沉醉。

從沙面出來原路返回地鐵,地鐵六號線依舊2站,到一德路地鐵站,A1出口出,出了地鐵沿一德路前行(沿單行路方向),大概走200米左右,在左右邊就能看到石室聖心大教堂。

石室聖心大教堂於1863年6月18日聖心瞻禮日正式舉行奠基典禮,故命名聖心大教堂。歷時25年始建成,是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最具有特色的一間大教堂。石室聖心大教堂由法國設計師設計,中國工匠建造而成。

石室聖心大教堂是國內現存最宏偉的雙尖塔哥特式建築之一,東南亞最大的石結構天主教建築,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特式教堂建築之一(另外三座是巴黎聖母院、威斯敏斯特教堂、科隆大教堂),由於教堂的全部牆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崗岩石砌造,所以又稱之為“石室”或“石室耶穌聖心堂”、“石室天主教堂”。1996年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去的時候教堂沒有開門,只是在外面環繞著教堂轉了一圈。所以沒用多長時間就出來了。沿原路返回。繼續地鐵返回到黃沙地鐵站,從黃沙站出來步行奔向上下九覓食。

從黃沙地鐵站到上下九雖然不是特別的近,不過慢慢溜達大概20分鐘也可以到達,於是轉去斜對面的蓮香樓碰碰運氣,這讓我們欣喜異常。不過排隊的人非常多

好不容易排到了我們,終於可以感受一下美味的粵式美食,叉燒、蟹黃餃等

雖然這只是簡單的一頓飯,但卻別有一番風味,給人不一樣的感受,飽餐一頓後,反正也沒什麼急事,索性感受一下在一座陌生的城市漫步的愜意。

意外的在路上遇到了一家仁信雙皮奶,店面很小,但是很火,縱然酒足飯飽又豈能錯過,雙皮奶的味道非常贊,奶味很濃是我的菜。小小一碗讓人吃的開懷。

吃了一碗甜到心裡的雙皮奶後,繼續前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