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康熙幹嘛要先滅掉鼇拜再削藩,為什麼不利用鼇拜來平亂呢?

說起鼇拜, 就不得不先說康熙即位前後, 權利中心的佈局情況。 按照順治生前的遺願, 是不會有四大輔政大臣的。 因為順治並沒有打算讓自己的兒子來繼承皇位。 根據史料分析順治臨終前召見了近臣王熙, (清史稿·王熙傳)順治最初的遺詔是由他起草的。

據推測遺詔中應該是肯定了他親征以後實施的扶持提拔漢臣和廢除諸如圈地等滿語舊制, 並且沒有在自己的兒子當中選立繼承人, 而是打算選擇一位年富力強而且支持新政改革的皇家親王來作為繼承人, 以確保他生前所做的一切努力不會付諸東流。

然而這份遺詔的起草者王熙卻將這份遺詔呈給了孝莊太后(孝莊是死後的諡號, 在此以諡號稱呼。 )。 孝莊太后命王熙當著她的面又重新起草了一份遺詔, 就是大家現在看到的。

這份遺詔中全面否定了順治生前的所有的施政舉措,

以順治自己的口吻自認十三條大罪, 並且選擇三子玄燁為繼承者, 命索尼, 蘇克沙哈, 遏必隆, 鼇拜為四大輔政大臣。 (清史稿·世祖本紀)這種權利的分配, 其實是從維護滿洲皇親勳貴的根本利益出發的。 在當時清軍入關不過十八年, 議政王貝勒大臣會議往往淩駕於皇權之上, 資格老, 有軍功, 威望重的滿洲老臣比比皆是。

順治有意抬高漢臣地位, 廢除滿族舊制, 就是要借此抗衡滿臣, 擺脫干擾皇權的勢力。 然而, 隨著順治的過早離世(近幾年根據多方史料證明順治並不是離位出家, 而是染天花去世的。 )權利中心出現了短暫的真空, 許多壓抑許久的皇族勳貴趁勢而起, 作為身在權力中心的孝莊太后首先不能容忍由皇族勳貴來做繼承人, 其次也絕對不能容忍有人借著“主少國疑”之際借機發難, 於是他改立了玄燁為帝, 並且選擇一直得到孝莊信任的索尼等四人為輔政大臣, 最後通過順治的“罪己詔書”來安撫滿族勳貴, 重新回復這些人的利益, 經過這三步舉措, 從而使得皇權順利過渡,

暫時使皇權得到穩定

四個權臣中, 以鼇拜最為驕狂, 當與皇帝意見不一致時, 竟敢抗旨不尊, 矯旨擅殺大臣, 蘇納海等三大臣就是被鼇拜矯旨殺害。 康熙非常生氣, 但懼鼇拜的權勢, 對其所作所為無可奈何。

面對內憂外患, 康熙可謂心力交瘁。 可以說, 鼇拜不死, 不只外患難除, 就連自己這個皇帝, 都有被隨時廢除之憂。 鼇拜雖然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霸, 但康熙畢竟不是漢獻帝啊, 於是暗自訓練年輕的死士, 用計除掉了鼇拜。

面對外患,如果康熙用鼇拜平亂,首先有鼇拜聽不聽的問題,鼇拜是有抗旨不尊的勇氣的,之前已經表現過了;其次,鼇拜既便聽了,是不是有借平亂之機,繼續坐大的問題。本來夠強大了,如果繼續坐大,是不是要象曹操一樣,加封魏王,封九錫,繼而取而代之呢?

攘外必先安內,自古使然。滅鼇拜是康熙解決清廷的內部矛盾,達成滿族各旗統一戰線、樹立自身威望的重要法寶。因為這些顧慮,所以康熙必先滅掉鼇拜再削藩,而不會利用鼇拜來平亂。

面對外患,如果康熙用鼇拜平亂,首先有鼇拜聽不聽的問題,鼇拜是有抗旨不尊的勇氣的,之前已經表現過了;其次,鼇拜既便聽了,是不是有借平亂之機,繼續坐大的問題。本來夠強大了,如果繼續坐大,是不是要象曹操一樣,加封魏王,封九錫,繼而取而代之呢?

攘外必先安內,自古使然。滅鼇拜是康熙解決清廷的內部矛盾,達成滿族各旗統一戰線、樹立自身威望的重要法寶。因為這些顧慮,所以康熙必先滅掉鼇拜再削藩,而不會利用鼇拜來平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