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的另類臉譜:總統變皇帝的戲法,袁世凱其實是一個演員

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二百一十二):演戲是最荒誕的藝術。

在袁世凱的一生中, 洪憲遺恨之前最讓他耿耿於懷的事情, 莫過於“二十一條密約”帶來的天下駡名。 作為一個長期依靠臉面與威望立足的強人, 袁世凱不能接受自己從一個光鮮的時代扛纛人, 變成一個賣國的跳樑小丑。 他迫切希望改變普羅大眾對他的看法, 畢竟人在廟堂混, 人設崩坍才是最大的事故。 急於求成的袁世凱, 對復辟稱帝這樣的下策也可以接受, 因為人設最需要的就是包裝, 北洋王朝在蹣跚前行三年之後, 迎來了第一次歷史倒車,

急不可耐的袁世凱即使用開快車的方法, 仍然不忘表演, 北洋宦海的那套自欺欺人, 單從演技著眼, 袁世凱絕對是演技炸裂的出色演員。

其後, 舉國上下的所謂代表們, 不僅神速, 而且沒有一票反對或者廢票。 心有靈犀的北洋各省區, 連推戴書都是一模一樣的四十五個字,

沒有任何一個字不同。 然而在最後一步總統變皇帝的戲法上, 袁世凱的表演則不夠高明。 因為拿捏架子的袁世凱, 又表演了一出“兩揖兩讓”的戲份, 略顯肉麻與造作。 其實袁世凱這樣的雄才, 肯定對自己的人設相當愛惜, 所以第二次“推戴”的戲份, 行文主要集中在為袁世凱洗刷“篡清”和“違約”的內容上, 這樣袁世凱登基上位, 也就成了看似順理成章的光彩之事。 第二篇推戴書中列舉了袁世凱的六大功績, 包括經武、匡國、開化、靖難、定亂以及交鄰等, 不僅為老袁消除了思想顧慮, 最後還給了“盡瘁先朝, 無愧民國”這樣的評語。

但是, 隨著袁世凱搖身一變, 成了不倫不類的洪憲皇帝, 所有的功績都成了掩耳盜鈴的遮羞布。 當總統變皇帝的戲法到此表演結束, 袁世凱也註定從一個掌舵者變成一個真小人。 袁世凱不會想到, 他的演員面目會被揭穿, 一系列的表演早已被其後倒戈的諸省將把柄抓在手中, 曾經嚴令“一律查明燒毀”的有關電文,

在西南軍閥出頭之後, 各省也紛紛跟風將藏匿的原件公諸于世, 袁世凱一時措手不及。 當現實與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馳, 袁世凱終於體會到什麼叫“該配合你演出的我, 演視而不見”, 袞袞諸公中的“牆頭草”, 給了袁世凱心理上的致命一擊。

最終, 袁世凱處心積慮的籌畫,

“總統變皇帝”的把戲仍然這樣狼狽收場, 廟堂名利場的勢力角逐遠非他這個日薄西山的老頭子可以繼續左右。 如果說二十一條之後, 北洋大家長的威望已經大打折扣, 那麼洪憲帝制的遺恨, 則徹底將袁世凱推入萬劫不復之地。 不僅聲望掃地, 本就功高震主的北洋舊部, 更沒人甘願洗乾淨脖子等著新君“削藩”, 與其說舊部倒戈, 在利益至上的權力場, 不如說這也是一種未雨綢繆的自我保全, 否則面對眾志成城的北洋軍閥, 西南軍閥再如何不滿, 也折騰不出大浪。 然而袁世凱的演員面目被拆穿, 得不償失的下場, 是他一直無法面對的人設崩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