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電磁軌道炮上艦,距離批量生產裝艦還有多遠?

自義大利的76MM速射炮誕生, 在可靠性、高射速、多用途之間找到一個近乎完美的最大公約數之後, 人類的火炮技術與思維似乎已經局限。 但電磁軌道炮的出現, 則是顛覆性的技術革命, 從原理到性能, 唯一繼承的可能就是身管。

一個產品, 大抵要經歷原理驗證、工程樣機、樣機試驗、實用化產品等幾個階段。 對於實用化艦載武器, 要考慮性價比、可靠性、適裝性等諸多要素, 每一項都要進行妥協, 最後取得性能均衡的實用化產品。 對於艦炮來說, 也是面臨著這樣的問題, 僅僅是適裝性一項, 就會導致許多武器進不了實用化那一步。

從時間節點上看, 電磁軌道炮已進入上艦試驗階段, 可以說研發已進入後期, 上艦試驗主要是產品化驗證, 對局部細節進行適應性改進, 一般不會出現顛覆性的問題。 同時也說明, 性價比、可靠性也達到了預期標準, 下步的運用主要還是看技術層次最低的適裝性, 這項標準一直變化不大, 常理都是“多大馬拉多大車”。

現代自動化艦炮, 炮塔只是冰山一角。 炮塔下方還有自動揚彈機、彈庫等機構, 一般垂直佈置, 對艦體高度、存儲空間要求較高, 所以大型艦艇與小型艦艇選裝的艦炮差異巨大。 以經典的奧拓76炮為例, 雖然適裝性較好, 甚至有300噸的導彈艇裝備, 但炮與炮之間還是有較大差異, 例如導彈艇用的76炮, 為了減重, 備彈就在炮塔內, 數量極其有限, 火力持續性也就不足。

具體到電磁軌道炮, 也面臨同樣的問題。 對於加裝大重量物品, 合理裝載位置是艦體中部更為合適, 對艦艇穩性影響較小。 從艦首位置加裝炮塔看, 炮塔重量與龐大外觀並不是正比關係, 內部可能還有較大儲備空間。 所以單從炮塔角度來看, 電磁炮上艦並不會影響艦艇總體佈局, 依然可以佈置在艦體前部。

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 就是加裝艦艇的吃水線。 從公開圖片看, 艦體水線已經很低, 說明艦艇已經接近滿載, 間接說明了電磁軌道炮全系統的重量不菲, 具體重量也能找到參考數值。 大型坦克登陸艦滿載可裝載10輛左右的中型坦克, 外加人員與攜帶裝備, 總重量在300噸-500噸之間。所以,電磁炮全系統的重量也是在此數位之間,最後的產品重量應該比此更小,為何?

顯然,改裝載艦的動力系統,是無法滿足電磁炮的電力需求的。所以,容納附屬設備的各式集裝箱,甚至是坦克艙中,包括一整套的獨立電力供應設備,而這套設備後期可由戰鬥艦艇的主動力系統分擔,例如4-6台的大功率燃氣輪機,完全有足夠餘力進行供電。這樣,整個電磁炮系統重量增加部分,包括新的主動力與儲能裝置,重量增加在百噸左右。

最大的困難是空間需求。從改裝艦選擇登陸艦來看,似乎便是有此考慮,寬敞的坦克艙可容納更多配套設備,艙面的集裝箱可能只是其中小部分。同其他電子設備與動力設備一樣,電磁炮的附屬設備重量可接受,對空間需求量較大,如果集成化效果不甚明顯,只用通過平臺大型化來適應。

綜上,重量、空間與電力需求硬性要求,用電磁軌道炮改裝現有艦艇並不現實。所以,搭載電磁軌道炮的艦艇,將是一種全新的大型平臺,而這是一個需要時間的系統工程。

總重量在300噸-500噸之間。所以,電磁炮全系統的重量也是在此數位之間,最後的產品重量應該比此更小,為何?

顯然,改裝載艦的動力系統,是無法滿足電磁炮的電力需求的。所以,容納附屬設備的各式集裝箱,甚至是坦克艙中,包括一整套的獨立電力供應設備,而這套設備後期可由戰鬥艦艇的主動力系統分擔,例如4-6台的大功率燃氣輪機,完全有足夠餘力進行供電。這樣,整個電磁炮系統重量增加部分,包括新的主動力與儲能裝置,重量增加在百噸左右。

最大的困難是空間需求。從改裝艦選擇登陸艦來看,似乎便是有此考慮,寬敞的坦克艙可容納更多配套設備,艙面的集裝箱可能只是其中小部分。同其他電子設備與動力設備一樣,電磁炮的附屬設備重量可接受,對空間需求量較大,如果集成化效果不甚明顯,只用通過平臺大型化來適應。

綜上,重量、空間與電力需求硬性要求,用電磁軌道炮改裝現有艦艇並不現實。所以,搭載電磁軌道炮的艦艇,將是一種全新的大型平臺,而這是一個需要時間的系統工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