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貼春聯、放鞭炮、討紅包……

提示:點擊上方"愛輝發佈" ↑ 免費訂閱本號內容

二十三, 糖瓜粘

二十四, 掃房子

二十五, 磨豆腐

二十六, 去割肉

二十七, 宰公雞

二十八,

把面發

二十九, 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春開始, 就得開始備好各種年貨, 好讓咱過年能歡聚一堂, 節的腳步越來越近, 是不是不少小夥伴已經開始放假啦?對於美食大國而言, 這過節怎能離得開吃呢~ 按照傳統習俗, 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酒足飯飽。

按照傳統習俗得“宰雞趕大集”, 家家戶戶要宰殺自家的家禽, 還要趕集、採購, 買鞭炮、春聯、牛羊肉、禮品, 當然啦, 還有新衣服~

那麼, 除了年前買買買, 春節還有哪些年味兒十足的習俗?下面就讓輝寶帶你細數一番

貼春聯

喜慶的大紅春聯是對聯的一種, 在春節時張貼, 故名春聯。 最初在古代是人們用來避邪迎福的~ 因為是對聯的一種, 所以通常成對張貼, 而雙數在中國文化中也象徵吉祥好運~當然咯, 通常大家都會上街買現成的春聯, 您要是有雅興, 也可以自己鋪紙潑墨, 寫春聯~

貼福字

話說, 這一過年, 各家各戶、大街小巷都能看見“福”字。

根據中國傳統, 民間為了更充分的體現祈福, 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 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據說,真正貼福字的時間應該在大年三十的下午,日落之前,且順序應該是從外向裡貼,先貼“抬頭福”(房內一進門正前方),再貼門福,以此類推,最後一個才能貼倒福,意味著一年的福氣都要從外面流進來。

年夜飯

對於很多人來說,過年最期待,最重要的一項活動就是吃年夜飯了~在鞭炮聲中,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共進晚餐,一同辭舊迎新。

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是農曆除夕的最後一餐。這一餐也是必須相當的豐盛~ 一般來說,大家都講究要吃魚,象徵年年有餘,也會有餃子、餛飩、元宵、長面或年糕等主食。想想就已經開始流口水了有木有~

看春晚

過去二十多年來,每年除夕看春晚都成了中國人的一種傳統了~ 全家一起坐在電視前聊著天,調侃嬉笑,也是非常難得的事兒~ 所以,重點已經不是春晚的節目啦~ 闔家歡樂才最重要~

放煙花/鞭炮

傳說中,煙花爆竹最開始是用來驅趕“年”這頭怪獸的。而現在放煙花、點鞭炮主要是為了增加節日氣氛,讓年味更濃。最近兩年,由於北方霧霾嚴重,政府都會提醒大家儘量減少燃放煙花爆竹,減輕空氣污染。而煙花爆竹的售價也是越來越讓人“望而卻步”了呢~

不過對喜歡放鞭炮的孩紙們來說,無論價格上漲得多“金貴”,還是忍不住得來一發,才有點兒年味兒不是?

拜年

大年初一那天,家長們都會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說吉祥話向親朋們祝頌新年,有的地方還講究晚輩給老人磕頭行禮。主人家則以點心、糖食、紅包(壓歲錢)熱情款待。

拜年的傳統時間應該是除夕零點以後,這個時候新的一年真正開始,大家互相祝賀,而早於零點就屬於拜早年,如果晚於正月初十就屬於晚年了。民間有句諺語:“有心拜年十五不晚。”當然咯,網路時代咱都流行微信拜年了

壓歲錢/紅包

對很多人來說,過年收紅包才是重頭戲啊……以往大家喜聞樂見、放在紅色“信封”裡的壓歲錢,現在慢慢都演變成微信發紅包了。當然咯,相信不少家庭還延續著給現金紅包的傳統,誰讓在中國紅色象徵著紅紅火火、生活幸福呢~ 大家都想圖個喜慶和吉利~

過年禁忌

說起過年期間的禁忌,除了嘴上不能說不吉利的字眼兒(比如病啊死啊的),估計不少小夥伴首先想到的就是不能理髮吧~ (所以年前的理髮店都是個個兒爆滿啊……)

按照習俗,整個正月都忌諱剃頭,得熬到二月初二“龍抬頭”才行。而原因就奇葩了,剃頭的話會“死舅舅”。

其實,這個習俗據說源於清朝。滿清入關後要求所有男子剃掉前額的頭髮,在腦後紮一條辮子。當時許多人把遵從傳統習慣和懷念明朝的情感結合起來,約定每到正月裡大家都不剃頭,並將這個行動定名為“思舊”,意思是“思念過去的歷史”。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口耳相傳,以訛傳訛,“思舊”的諧音附會成了“死舅”,於是有了流傳至今的民俗。

溫馨提示:

鞭炮在給人們帶來了喜慶的同時,被其炸傷的事故也隨之而來。如何避免炸傷事故?

煙花爆竹燃放時要注意:

第一,堅決不買品質不明的煙花爆竹。有些品質不過關的,可能點了以後以為不響了,到附近查看的時候突然爆炸了,反而造成傷害事故。這種品質不過關的,或者不明來源的煙花爆竹很容易出現問題,千萬不要買。

第二,不要在危險的區域燃放煙花爆竹。我們要在規定的地點放,在規定的時間段放。如果有禁放的標誌,或者易燃易爆品周圍,千萬不要在這些地方放鞭炮。

第三,不要讓兒童自己單獨燃放鞭炮或者煙花。特別是低齡的兒童,風險意識差、逃避能力也差,而且有時候出於好奇,會採取一些危險的燃放方式,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遠離燃放的鞭炮和煙花,而且不要讓孩子單獨的去放鞭炮和煙花。

第四,避免酒後煙花爆竹。很多人喝完酒以後愛熱鬧,會燃放煙花爆竹,其實是不建議這樣做的。酒後自製力下降,特別是興奮的狀態下更容易發生危險,注意力和判斷力都有所下降,容易出現事故。

第五,我們放鞭炮千萬不要拿在手裡,以前好多人都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膽子比較大,拿在手裡進行燃放,這是一個很危險的動作。

第六,高層住戶也要緊閉門窗,注意安全,防止一些燃放的煙花從窗戶鑽入室內引發火災。

本期監製/知行合一

據說,真正貼福字的時間應該在大年三十的下午,日落之前,且順序應該是從外向裡貼,先貼“抬頭福”(房內一進門正前方),再貼門福,以此類推,最後一個才能貼倒福,意味著一年的福氣都要從外面流進來。

年夜飯

對於很多人來說,過年最期待,最重要的一項活動就是吃年夜飯了~在鞭炮聲中,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共進晚餐,一同辭舊迎新。

年夜飯也叫團圓飯,是農曆除夕的最後一餐。這一餐也是必須相當的豐盛~ 一般來說,大家都講究要吃魚,象徵年年有餘,也會有餃子、餛飩、元宵、長面或年糕等主食。想想就已經開始流口水了有木有~

看春晚

過去二十多年來,每年除夕看春晚都成了中國人的一種傳統了~ 全家一起坐在電視前聊著天,調侃嬉笑,也是非常難得的事兒~ 所以,重點已經不是春晚的節目啦~ 闔家歡樂才最重要~

放煙花/鞭炮

傳說中,煙花爆竹最開始是用來驅趕“年”這頭怪獸的。而現在放煙花、點鞭炮主要是為了增加節日氣氛,讓年味更濃。最近兩年,由於北方霧霾嚴重,政府都會提醒大家儘量減少燃放煙花爆竹,減輕空氣污染。而煙花爆竹的售價也是越來越讓人“望而卻步”了呢~

不過對喜歡放鞭炮的孩紙們來說,無論價格上漲得多“金貴”,還是忍不住得來一發,才有點兒年味兒不是?

拜年

大年初一那天,家長們都會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說吉祥話向親朋們祝頌新年,有的地方還講究晚輩給老人磕頭行禮。主人家則以點心、糖食、紅包(壓歲錢)熱情款待。

拜年的傳統時間應該是除夕零點以後,這個時候新的一年真正開始,大家互相祝賀,而早於零點就屬於拜早年,如果晚於正月初十就屬於晚年了。民間有句諺語:“有心拜年十五不晚。”當然咯,網路時代咱都流行微信拜年了

壓歲錢/紅包

對很多人來說,過年收紅包才是重頭戲啊……以往大家喜聞樂見、放在紅色“信封”裡的壓歲錢,現在慢慢都演變成微信發紅包了。當然咯,相信不少家庭還延續著給現金紅包的傳統,誰讓在中國紅色象徵著紅紅火火、生活幸福呢~ 大家都想圖個喜慶和吉利~

過年禁忌

說起過年期間的禁忌,除了嘴上不能說不吉利的字眼兒(比如病啊死啊的),估計不少小夥伴首先想到的就是不能理髮吧~ (所以年前的理髮店都是個個兒爆滿啊……)

按照習俗,整個正月都忌諱剃頭,得熬到二月初二“龍抬頭”才行。而原因就奇葩了,剃頭的話會“死舅舅”。

其實,這個習俗據說源於清朝。滿清入關後要求所有男子剃掉前額的頭髮,在腦後紮一條辮子。當時許多人把遵從傳統習慣和懷念明朝的情感結合起來,約定每到正月裡大家都不剃頭,並將這個行動定名為“思舊”,意思是“思念過去的歷史”。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口耳相傳,以訛傳訛,“思舊”的諧音附會成了“死舅”,於是有了流傳至今的民俗。

溫馨提示:

鞭炮在給人們帶來了喜慶的同時,被其炸傷的事故也隨之而來。如何避免炸傷事故?

煙花爆竹燃放時要注意:

第一,堅決不買品質不明的煙花爆竹。有些品質不過關的,可能點了以後以為不響了,到附近查看的時候突然爆炸了,反而造成傷害事故。這種品質不過關的,或者不明來源的煙花爆竹很容易出現問題,千萬不要買。

第二,不要在危險的區域燃放煙花爆竹。我們要在規定的地點放,在規定的時間段放。如果有禁放的標誌,或者易燃易爆品周圍,千萬不要在這些地方放鞭炮。

第三,不要讓兒童自己單獨燃放鞭炮或者煙花。特別是低齡的兒童,風險意識差、逃避能力也差,而且有時候出於好奇,會採取一些危險的燃放方式,我們一定要告訴孩子遠離燃放的鞭炮和煙花,而且不要讓孩子單獨的去放鞭炮和煙花。

第四,避免酒後煙花爆竹。很多人喝完酒以後愛熱鬧,會燃放煙花爆竹,其實是不建議這樣做的。酒後自製力下降,特別是興奮的狀態下更容易發生危險,注意力和判斷力都有所下降,容易出現事故。

第五,我們放鞭炮千萬不要拿在手裡,以前好多人都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膽子比較大,拿在手裡進行燃放,這是一個很危險的動作。

第六,高層住戶也要緊閉門窗,注意安全,防止一些燃放的煙花從窗戶鑽入室內引發火災。

本期監製/知行合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