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這款運輸機外號寡婦製造機:幾乎葬送中國所有的頂尖預警雷達專家

眾所周知, 運8戰術運輸機是由我國仿製前蘇聯的第一款中型運輸機, 對於我國空軍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運8的原型機安-12運輸機,

於1956年實現了首飛, 1973年開始停產, 生產總計超過了800架。 1974年開始它就被運量大速度快的伊爾-76所替代。 我國從1968年立項仿製到1980年斷斷續續的小批量生產, 整整用了17年時間, 可見我國在運輸機技術上的薄弱。 運8在服役初期的各項性能均到了美國C-130運輸機, 然而不幸的是, 在後期使用中運8自身出現了很多毛病, 差點葬送了中國軍工在雷達方面的頂尖人才, 而且這種悲劇還連續上演了兩次, 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 運-8運輸機雖然能夠達到美國C-130運輸機的性能水準, 但貨艙設計要比C-130寬大的機艙顯得狹長, 儘管兩款運輸機艙內空間並沒有多大的差距, 但C-130寬大的機艙大約能夠運輸125名士兵, 而且更適合運輸裝甲車以及大型機械設備等。 而運8因為狹長的貨艙, 一次性大概能運輸100名作戰人員, 就連輕型步兵車都塞不進去, 為此在之後出現的運9運輸機上加以改進使得可以輕鬆裝運裝甲車輛和紅旗系列防空導彈。

其次, 運8使用了類似轟-6轟炸機初期型號相同的玻璃機頭。 這種玻璃機頭不但限制了運8運輸機駕駛室的視野,

還給維修和升級帶來了不少的麻煩, 所以在運9身上中國加以改進, 使用了視野更為開闊的客機機頭, 這種機頭除了安裝在運9身上, 還被美國的C-17和C-15戰略運輸機所採用。

再次, 運8機身結構強度有問題。 作為一款軍民兩用的戰術運輸機,

為了加快進度, 反而讓運8的整體機身結構顯得有些薄弱。 所以在飛機起飛降落的時候, 為了保證機體不受到損害, 運8僅能運輸一些重量比較輕的步兵部隊。 這對於中國的很多臨時簡易飛機跑道來說, 運8明顯不適合在這些地形中使用, 特別是在南海還有很多亟待開發的島礁, 其單薄的機身結構根本無法滿足這些要求。

更為遺憾的是, 運8在仿製的時候沒有設計機翼除冰系統。 飛機的結冰問題是飛機安全性當中最為嚴重的問題, 如果機翼結冰將對飛機飛行產生不穩定影響, 而積攢在飛機尾翼上的冰塊, 很容易造成飛機失去平衡, 向下傾斜, 甚至失去爬升的動力或者直接失去速度, 往往造成機毀人亡的結果。 蘇聯的安-12就是因為沒有設計除冰功能, 導致事故頻發, 被蘇聯空軍叫做“寡婦製造機”, 這導致運8在服役30多年的時間裡成為我軍事故率最多的機型。

2006年,空軍空警-200平衡木預警機順利完成外場測試任務,當時參與研發預警機雷達的團隊專家們非常高興,集體搭乘由運8改裝的空警-200準備返回基地,其實按照規定,所有技術人員同乘一架飛機是絕對不允許的。當飛機經過安徽某地時候,空警=200測試機遭遇強冷空氣,機翼出現大量結冰現象,一下子失去升力導致無法拉起,造成幾十位專家和機組成員一起遇難,這次軍機事故堪稱我軍史上最為慘重的空難,而運8墜毀的那一座山頭後來被命名為--英烈山,並設立了六.三烈士紀念館。慶倖的是,當時專家團隊當中一位核心人物因為工作原因沒有搭乘該機而倖免於難,否則中國預警機專案或將停滯發展至少十年以上。此次事故之後,軍方給各科研院所下達了死命令,堅決不允許兩人以上的工程技術專家同乘一架飛機或一輛汽車。

就在最近,一架運8電子戰機,因兩側鼓包型相控陣雷達罩被網友們戲稱為“腮腺炎”,在貴州某地進行試驗時又再次因為機翼結冰問題而出事。讓眾多航空迷感到非常不解的是,運-8運輸機從生產研發到如今整整飛行了37年,如此長的時間裡,連一個並不複雜的除冰系統都解決不了。不過目前我國軍工科技人員已經在運-9和運-20等新式機型上解決了這些問題。

性能穩定,機艙寬敞,視野開闊,運量大而且具有可靠除冰系統的運9運輸機已經開始取代運-8成為中國主力中型運輸機,高新機也從之前的運-8平臺向運-9平臺過渡,相信以後不會再出現此類事故,畢竟,寶貴的技術人才是損失不起的。

2006年,空軍空警-200平衡木預警機順利完成外場測試任務,當時參與研發預警機雷達的團隊專家們非常高興,集體搭乘由運8改裝的空警-200準備返回基地,其實按照規定,所有技術人員同乘一架飛機是絕對不允許的。當飛機經過安徽某地時候,空警=200測試機遭遇強冷空氣,機翼出現大量結冰現象,一下子失去升力導致無法拉起,造成幾十位專家和機組成員一起遇難,這次軍機事故堪稱我軍史上最為慘重的空難,而運8墜毀的那一座山頭後來被命名為--英烈山,並設立了六.三烈士紀念館。慶倖的是,當時專家團隊當中一位核心人物因為工作原因沒有搭乘該機而倖免於難,否則中國預警機專案或將停滯發展至少十年以上。此次事故之後,軍方給各科研院所下達了死命令,堅決不允許兩人以上的工程技術專家同乘一架飛機或一輛汽車。

就在最近,一架運8電子戰機,因兩側鼓包型相控陣雷達罩被網友們戲稱為“腮腺炎”,在貴州某地進行試驗時又再次因為機翼結冰問題而出事。讓眾多航空迷感到非常不解的是,運-8運輸機從生產研發到如今整整飛行了37年,如此長的時間裡,連一個並不複雜的除冰系統都解決不了。不過目前我國軍工科技人員已經在運-9和運-20等新式機型上解決了這些問題。

性能穩定,機艙寬敞,視野開闊,運量大而且具有可靠除冰系統的運9運輸機已經開始取代運-8成為中國主力中型運輸機,高新機也從之前的運-8平臺向運-9平臺過渡,相信以後不會再出現此類事故,畢竟,寶貴的技術人才是損失不起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