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民國法幣貶值:比火箭還快

1947年元月, 剛滿14歲的我初中結業, 想上高中。 可其時高中奇缺, 家園湘潭沒有。 那時湖南省內為數不多的幾所高中或中專, 都在長沙招生, 我便由姐姐陪護, 去長沙待了幾天, 考取了離家比較近的中專——湘鄉省立五職(後稱“湘鄉高工”)和遠在安化藍田的省立十五中。

省立校園收費低價, 兩所我都神往。 但是, 為能考大學, 十五中好;為往復便利, 五職強。 開學了, 二選一怎樣選擇?權衡一再, 仍是結業後上大學令我心馳神往, 所以舍中專選普高, 捨近求遠, 上了十五中。

從家至校, 200多裡, 無車無船, 要一條土路走究竟。 挑著行李,

背上沉甸甸的銀元, 三天行程, 說不易真不易。

為什麼要背銀元?這兒不得不說說其時民國法幣價值降低的狀況。

清末和民國前期, 流轉的錢銀主要是銀元與銅錢。 1935年11月, 國民政府發行紙幣作為法幣, 以1∶1的比價收兌銀元, 制止白銀流轉。 法幣發行初期,

物價還比較穩定。 1939年後, 國民政府為補償財政赤字, 濫印濫發紙幣, 就造成了通貨膨脹, 物價飛漲。 據1995年出書的《湘潭縣誌》, 1946年, 每塊銀元兌換法幣漲至2200~2300元。 縣政府出動大批緝查人員, 收繳銀洋, 銀洋兌換價格才稍有下降。 可到1947年5月, 銀洋價格再度暴升, 一天淨漲1000多元, 大眾叫苦連天, 商鋪生意蕭條。 湘潭縣政府計算室1948年8月19日資料顯現, 豬肉價每斤由1936年的0.28元暴升至140萬元, 上漲500萬倍。 爾後, 法幣雖仍為法定錢銀, 但商民拒收, 市道多以銀元買賣。 曩昔曾撒播一個“信封貼在郵票上”的奇聞, 這並非空穴來風, 而是實有其事:1949年5月6日, 由貴州葫市鎮寄往貴陽的一封信, 就是貼在200枚萬元郵票上。

1942年4月, 國民政府又曾以調劑大小鈔為名, 發行另一種紙質法幣關金券,

充任錢銀, 每元折合法幣20元, 與法幣一起流轉。 但不久便和法幣相同急劇價值降低, 無人願要。

1948年8月19日, 國民政府又發行金圓券, 1元折合法幣300萬元。 金圓券僅保持18天的諾言, 物價隨即猛漲。 當年8月23日, 湘潭縣城大米每斤1.6元, 次年5月便漲到14萬元, 上漲8.75萬倍。 1949年4月, 金圓券名聲掃地, 退出商場。

那時上省立校園, 儘管學雜費不多, 日子、日用等開支一學期也得幾十塊銀元。 路上 3天, 主要帶紙幣行嗎?還有, 路途遙遠, 步行太累, 兩個寒假都沒回家。 一年的費用一次帶走, 既難負重, 有時一下也湊不齊, 只得半途要家裡郵遞。

家裡從郵局寄錢給我只能是法幣。 匯款單一到, 就要再接再勵去郵局收取, 緊接著就是找錢估客將大部分換成銀元。

第一次既不太瞭解行情, 對銀元又不識貨, 只想將紙幣趕快出手, 由於法幣的價值降低速度, 用今日時尚的話說, 比火箭還快, 成果上圈套吃了點虧。 後來才知道銀元還有等第之分:為辨銀質真偽, 許多銀元曾被錐戳過。 沒有戳印的叫光洋, 十足流轉;稍有戳印的叫雜光, 用時9.95折;戳印較多的叫常洋, 9.8折;戳印許多的叫爛版, 9.7折;夾有雜質、響聲欠清亮的則稱啞版, 9.3折。 知道這些後, 不管是換銀元仍是斢法幣, 都顯得有點熟行, 這個估客壓價就另找一個, 橫豎藍田滿街都是, 可使丟失減至最小程度。

高中結業後, 正是新中國建立初期, 我一時無緣上大學, 只好在家門口當了小學教師。 心想, 早知如此, 何必當初去吃翻山越嶺和寒假思念親人之苦,

去受錢銀價值降低之困。 不過, 工作曩昔了, 還真沒有什麼, 人生能通過艱苦的歷練, 就是收成。 何況設在藍田光亮山的省立十五中(今漣源一中), 真是塊讀書寶地。 “光亮山上好讀書”, 就是說的此地。 至於上大學的願望, 也沒失敗。 1955年經安排引薦報考, 如願以償成了湖南師範學院(今湖南師範大學)的調幹生。 結業後在教育戰線上奮鬥了幾十年, 門生芳香, 事業有成, 身體健康, 家庭幸福, 值得歡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