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韻悠長“老貢院”

貢院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時會試使用的考場, 即開科取士的地方, 又稱為考棚。 貢院的設置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 在古代, 凡是送給皇帝的物品都叫貢品, 唯獨“貢院”貢獻的是人才。 在南昌西湖區有一條巷子叫老貢院巷, 鄰近系馬樁街和松柏路, 是南昌歷史文化古城的一個標誌。 小巷內彌漫著各種小吃的香味, 混雜著茶餘飯後的家長里短, 攤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 老宅斑駁的牆體呈現在眼前……古風、古意、古味, 承載著幾代人的悠悠歲月。

古風濃郁的名字透露出曾學子雲集

從松柏路走進老貢院巷,

小巷走道狹長, 人頭攢動, 兩邊房屋密集相連, 站在巷子裡抬頭只能見到“一線天”。 小巷兩旁是各色小店, 形成一個小型菜市場, 再往裡走, 巷子內生出了岔道, 南北走向的小巷橫亙在眼前, 形成一個T字形。 據街坊們介紹, 岔道的這條路也屬於老貢院巷的範圍, 還能從斑駁的牆體和模糊的字跡上找到一絲古韻。 繼續在小巷內轉悠, 就到了仁壽裡, 而仁壽裡的右側又連著廉讓裡, 這些古風濃郁的名字, 透露出這裡曾經科舉考試、學子雲集的盛況。

由於老宅年久失修, 仁壽裡、廉讓裡正在進行棚戶改造工作, 搬家的車輛絡繹不絕, 搬運師傅扛著大包小包行李往屋外運, 街坊們相互打聽搬遷動向, 搬進新房是這裡幾代人盼望已久的時刻……

小巷內曾有數十棟別墅

今年68歲的曾模在廉讓裡一帶出生長大, 在他的童年記憶中, 老貢院巷、廉讓裡、仁壽裡一帶獨棟別墅成群, 有數十棟之多。 每棟別墅門外還有大院子, 用竹籬笆圍起來, 屋內鋪的都是地板。 建國初期, 百廢待興, 為解決百姓住房問題, 政府把這些別墅以群租形式租給老百姓。 “在解放以前, ‘老貢院’一帶住的都是中產階級, 小洋房對外出租, 一間10平方米的臥房月租金只要1元錢, 當年普通工人月工資20元左右。 ”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期, 老貢院巷一帶大面積拆遷改造, 別墅群也全部被拆。

時過境遷, 住在仁壽裡和廉讓裡的老鄰居們大部分已搬走, 大部分老宅已被拆, 但老街坊們對這幾條老巷子仍有深厚的感情,

他們沒有搬遠, 還會經常回到“老貢院”一帶談天說地、喝茶敘舊。

漫步在小巷內, 彌漫著各種小吃的香味, 混雜著茶餘飯後的家長里短, 攤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 老宅斑駁的牆體呈現在眼前……古風、古意、古味, 承載著幾代人的悠悠歲月。

南昌曾先後有過兩個貢院

據江西省省情教育專家黎傳緒介紹, 從南宋時期到清朝末年, 南昌城裡曾經先後有過兩個貢院。 根據《南昌市地名志》(1992年版)記載:老貢院巷, 東起南昌市盲童學校、西至系馬樁路、南連松柏巷、北接廉讓裡, 呈“十”字形。 南宋時期建立的南昌貢院, 其原址為今天的松柏巷和廉讓裡之間的一大片地區。 在古代科舉考試的漫長時期裡, 南昌貢院是江西舉行全省“鄉試”的唯一考場。

“鄉試”每隔3年舉行一次, 江西全省各地參加“鄉試”的秀才們, 領著書童風塵僕僕趕來南昌, 期望著高中舉人後, 經會試、殿試, 獲得高官厚祿, 名聞天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