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腎臟病患者“壓力山大”怎麼辦?心理護理工作很重要

腎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 在維持機體新陳代謝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不少人認為, 一旦得了腎臟病, 就意味著被判了“死刑”, 在這種情況下, 許多腎臟病患者往往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因此, 對於腎臟病患者而言, 心理護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麼, 針對不同類型的腎臟病患者, 應該如何做好他們的心理護理工作呢?

隱匿性腎炎患者易出現心脾兩虛、肝鬱脾虛等症狀

大量臨床觀察發現, 在隱匿性腎炎患者中, 多數患者都存在一些心理問題, 而且這些患者的健康狀態與亞健康狀態人群的表現基本相同, 在中醫證候上多表現為心脾兩虛、肝鬱脾虛、脾氣虛、脾虛濕困、肝經鬱熱等。 對於此類患者, 在臨床護理工作中, 護理工作者首先應向患者耐心解釋病情, 使患者能夠正視病情並積極配合治療;其次, 可以推薦患者口服疏肝解鬱的藥物,

如逍遙散、舒肝丸等;另外, 還要提醒患者注意睡眠、適當補充維生素、適當進行戶外活動等。

激素、免疫製劑是女性腎病綜合症患者心裡的“惡魔”

在腎內科臨床中, 女性腎病綜合症以原發性腎小球腎炎所致的腎病綜合症, 以及狼瘡性腎炎、糖尿病腎病、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等所致的腎病綜合症較為多見, 患者以年輕女性居多。 女性腎病綜合症患者通常會有以下幾方面的心理問題:

1、許多患者因為對疾病發展趨勢不瞭解, 會產生莫名的恐懼感和焦躁感。 臨床中, 許多女性腎病綜合症患者在患病前都是生活中的皎皎者, 所以她們面對病情時難免會產生焦慮、恐懼、失望、沮喪等情緒。 對於此類患者, 護理工作者在與她們溝通時,

可選擇用善意的謊言將她們的病情由大說小, 鼓勵她們勇敢面對、戰勝疾病, 而不應直接向患者交待病情, 以免使其喪失治療的信心;其次, 在給患者使用利尿劑和臍周注射抗凝劑時, 患者會有痛苦不適的感覺, 因此, 要提前告知患者可能出現的情況, 並鼓勵其克服;再次, 可以給患者使用養血安神、疏肝解鬱的中藥, 或配合針灸治療;此外, 要提醒患者保持良好的睡眠, 這樣有助於高血壓的控制和腎病的康復。

2、使用激素會使女性腎病綜合症患者產生一些心理問題。 比如有些患者擔心自己使用激素後會變醜, 有些患者還擔心長期使用激素會變得“男性化”, 例如嗓音變粗、影響生育等。 在這種情況下, 護理工作者應及時向患者耐心解釋使用激素治療的必要性以及激素副作用的暫時性;同時,

還可建議患者口服相應的中藥來減少激素的副作用, 例如在停止使用激素以後, 可使用健脾、消食、活血的中藥。

3、使用免疫抑制劑也會使女性腎病綜合症患者出現心理問題。 比如不少患者擔心使用免疫製劑後會出現脫髮、出血性膀胱炎、骨髓抑制、閉經不育等現象。 護理工作者應及時向患者說明使用該類藥物的必要性, 並告訴患者採取哪些措施可減少使用免疫製劑的副作用。 例如, 對於口服雷公藤多甙片導致的閉經, 可以建議患者通過口服活血化瘀的中藥來治療, 必要時還可以採用人工週期的方法使月經來潮。

腎穿刺前後的病理現象應對腎友提前說明

腎穿刺屬於有創操作, 患者在接受腎穿刺前很容易出現恐懼心理。 針對此類現象, 在患者進行腎穿刺前, 醫生應客觀地向患者講述腎穿刺的全部操作過程, 以消除患者不必要的恐懼和顧慮;其次, 在護理層面, 也有許多要注意的方面, 比如在腎穿刺前, 護理工作者應提醒患者減少進食, 以排空膀胱;提前囑咐患者在腎穿刺過程中若出現疼痛不適, 應及時示意;在穿刺過程中, 如果患者出現恐懼、出汗等, 應使用輕鬆的語言來安慰患者, 轉移其注意力, 解除其緊張情緒, 以免對穿刺造成不良影響;另外, 護理工作者還應密切觀察患者在術後的精神狀態, 尤其是女性患者, 若患者出現排尿困難、尿瀦留等現象, 應用語言暗示或用流水誘導其排尿。

腎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

通常來說,進行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慢性腎衰患者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問題,患者在透析前多表現出焦躁、恐懼等情緒。在與這些患者溝通時,護理工作者要用輕鬆的語言、平和的語態向患者耐心地介紹這兩種透析方式的適應症和優缺點,以減輕患者的焦慮症狀,解除患者的心理壓力。

總之,腎臟病患者中經常存在多種多樣的心理問題,護理工作者應有足夠的耐心來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助其早日恢復身心健康。

作者: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腎病科主任醫師何立群

“達醫曉護”供稿

(責編:任妍、張希)

應用語言暗示或用流水誘導其排尿。

腎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

通常來說,進行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慢性腎衰患者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問題,患者在透析前多表現出焦躁、恐懼等情緒。在與這些患者溝通時,護理工作者要用輕鬆的語言、平和的語態向患者耐心地介紹這兩種透析方式的適應症和優缺點,以減輕患者的焦慮症狀,解除患者的心理壓力。

總之,腎臟病患者中經常存在多種多樣的心理問題,護理工作者應有足夠的耐心來幫助患者減輕心理壓力,助其早日恢復身心健康。

作者: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腎病科主任醫師何立群

“達醫曉護”供稿

(責編:任妍、張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