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一周新詞榜(Weekly Newbee Words)(2018.01.27~02.03)

一周全球新鮮和時髦生活方式都會產生新詞。 大夥與翻吧君一起來看看這些新詞講述的新鮮事和時髦生活方式吧!

1checkout-free convenience:無人結算便利店/Just Walk Out Technology:拿了就走技術

2Brexit dividend:退歐紅利

3Strawberry Generation:紅莓族

4Fifteen minutes of fame:轉瞬即逝

5neglext:放鴿子短信

6compulsive hoarding/pathological collecting:強迫囤積症/病態收集癖

7pancake people:煎餅人

拿了就走, 無需付款的超市

在美國西雅圖, 科技巨頭亞馬遜的無人零售店Amazon Go終於開張了。

Crowds of tech aficionados, news crews and the simply curious turned out for the public opening of Amazon’s checkout-free conveniencestore Monday, giving a generally non-descript sidewalk the air of an Apple store the day a new iPhone comes out.

週一(1月21日), 一大堆科技愛好者, 新招的成員以及好奇者現身在亞馬遜正式開放的“無人結算”便利店, 讓人行道上出現了通常只有新iPhone發售裡出現在蘋果商店裡的排隊狀況。

購物者通過Amazon Go app進入超市, 挑選所需商品, 拿了走人。 亞馬遜說到:“無需排隊, 無需付款。 我們的免付款購物體驗使用的是無人駕駛汽車採用的同等技術:電腦識別、感測器融合, 以及深入學習。 我們的Just Walk Out Technology(拿了就走技術)會自動檢測產品何時被拿走又什麼時候被放回貨架, 並保持追蹤客戶的虛擬購物車。

”Checkout-free並不意味著真的不用結帳, 亞馬遜會很快給你手機上發帳單的。

英國退歐還能帶來更多好處?

Brexit(英退, 即英國退出歐盟)簡直是個驚喜, 不斷給我們帶來新詞。

Speaking to the Sun on Sunday, Conservative MP Jacob Rees-Mogg said: ‘Brexit is a great opportunity for the UK to build a new independent trade policy that delivers jobs, cheaper food and clothing – an immediate Brexit dividendfor the British people’.

英國保守黨議員雅各·裡斯-莫格(Jacob Rees-Mogg)對《星期日太陽報》說道:“英國脫歐是英國建立新的、獨立的貿易政策的好機會,

可提供更多就業、更低價的食品和服裝——給英國人一份即刻兌現的英退紅利。 "

英國《衛報》稱這是一個模棱兩可的詞:“並沒有‘英退紅利’, 因為英國退出歐盟的淨效應是要英國出錢......短語‘英退紅利’應該是伴隨閃爍的警燈和警笛而來, 或者至少是該帶有雙引號的含義”。

你會是“草莓族”?

坊間對80後的議論還沒有褪去, 針對90後的種種說法又襲來了。 “他們的素質都很不錯, 可就是承受不了打擊, 太容易受傷害了。 ”這話聽著是不是很耳熟呢?是啊, 大概因為80後和90後這樣的情況太普遍了吧, 所以人們用了一個很生動的比喻來指代他們——Strawberry Generation。

They look chic and sophisticated. They are soft and get hurt easily. They seem unbearably spoilt and can't take much pressure. They are the so-called "Strawberry Generation".

他們看起來時尚又世故。 他們軟弱也容易受傷。 他們好像被寵得一塌糊塗, 承受不了什麼壓力。 他們就是所謂的“草莓族”。

“草莓族”這個說法是由一位臺灣作家在她一本關於辦公室法則的書中創造出來的, 它指的是60年代後出生的辦公室職員, 他們像草莓一樣是在多方保護的環境中長大的, 生活中輕微的碰撞就能讓他們受到傷害。

這個說法現在在中國大陸也很流行, 指剛剛參加工作一兩年的獨生子女一代。 他們大都受過良好的教育, 但多以自我為中心, 過分注重外表和物質享受。

轉瞬即逝的名氣

在資訊更新極快的今天, 想要出名似乎並不難, 但是想要長久保持知名度就不那麼容易了。 在視頻網站上分享一個有特色的視頻就有可能讓你一夜成名, 可這名氣大概也只能算15 minutes of fame了, 在那之後, 很少還會有人記得你。

Fifteen minutes of fameis short-lived media publicity or celebrity of an individual or phenomenon. The expression was coined by Andy Warhol, who said in 1968 that "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world-famous for 15 minutes."

Fifteen minutes of fame(15分鐘名氣)指某個人或者現象在媒體上製造的短暫的宣傳效果或知名度,也可稱為“轉瞬即逝的名氣”。這個表達最早出自安迪•沃霍爾(美國著名藝術家)之口,他在1968年說:“將來,每個人都可以在全世界出名15分鐘。”

這種現象多出現在娛樂圈或者真人秀電視節目以及視頻分享網站等流行文化領域的人物身上。

發短信被“放鴿子”

幾分鐘前,你還和某個朋友起勁地發短信聊天,可是,你忽然發現,怎麼也等不來對方的下一條短信,你忍不住頻繁地查看手機,就這麼浪費了半個鐘頭,你才意識到自己被對方“忽視”了。

Neglextis the act of not texting back when in the midst of a text exchange. Can be intentional or inadvertent.

放鴿子短信指的是在短信聊天中途不回短信的行為。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無意的。

例子:

I am so sorry I neglexted you...I got so busy at work and then went out with my co-worker right after.

抱歉,我發短信時把你給疏忽了……我那時候工作太忙了,後來就和我同事出去了。

你患上“強迫囤積症”了嗎?

這兩天,大家都在討論“不愛扔東西是不是病”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都會收集一些對自己有意義的物品,這種懷舊的感性收集行為自然不應該是病了。但是,如果一個人什麼東西都不想扔,而且堆在一處影響正常生活,那可能就真是患上“強迫囤積症”了。

Compulsive hoarding(or pathological collecting) is a pattern of behavior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excessive acquisition of and inability or unwillingness to discard large quantities of objects that cover the living areas of the home and cause significant distress or impairment.

強迫囤積症(或病態收集癖)指過度大量收集物品且無法或不願意丟棄任何物品的行為,收集的這些物品會占去家中很多空間,從而給家人帶來不便、增加煩惱。

據估計,成年人當中患強迫囤積症的約占2-5%,其中,年長者多於年輕人,男女皆有,而且此症比例多與家庭收入成反比。囤積症在患有心理疾病的人群中更常見,如,抑鬱症、焦慮症,以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

網路資訊時代的“煎餅人”

上中學的時候,我們學過一句英語諺語“Jack of all trades, master of none”,說的是Jack這個孩子什麼都懂一點,但每樣都不精通。老師教育我們說做事情要專注,要刨根究底,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誰知,到了偉大的21世紀,Jack小朋友又跑出來了,而且同伴還不少呢。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other sources of instantaneous information, many people strive to gain at least a working knowledge of many different subjects. They are so-called “pancake people”, they no longer concentrate their energies on one area of interest, but instead choose to spread themselves thinly over a large area. As a result, a new generation of pancake people have essentially become the proverbial jacks of all trades, but masters of none.

隨著網路和各種資訊管道的發展,很多人都力求在各個不同領域都至少獲得一些基本的操作知識。他們就是所謂的“煎餅人”,他們不再將精力專注於某一個感興趣的領域,而是讓自己的關注點淺淺地散佈在一個很大的範圍。由此,新一代的“煎餅人”就真的成諺語裡說的“門門通,門門松”了。

在當前這個即時資訊時代,“煎餅人”這個詞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是一個貶義詞。在幾秒內獲得稀缺資訊的能力可能是社會發展積極的一方面,但同時也會讓一些人不願意深究某一個感興趣的主題。結果,這一代資訊過量的“煎餅人”可能會對流行文化過分沉迷,而對人類歷史的更廣泛領域卻鮮有興致。

編輯:陳丹妮

Fifteen minutes of fameis short-lived media publicity or celebrity of an individual or phenomenon. The expression was coined by Andy Warhol, who said in 1968 that "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world-famous for 15 minutes."

Fifteen minutes of fame(15分鐘名氣)指某個人或者現象在媒體上製造的短暫的宣傳效果或知名度,也可稱為“轉瞬即逝的名氣”。這個表達最早出自安迪•沃霍爾(美國著名藝術家)之口,他在1968年說:“將來,每個人都可以在全世界出名15分鐘。”

這種現象多出現在娛樂圈或者真人秀電視節目以及視頻分享網站等流行文化領域的人物身上。

發短信被“放鴿子”

幾分鐘前,你還和某個朋友起勁地發短信聊天,可是,你忽然發現,怎麼也等不來對方的下一條短信,你忍不住頻繁地查看手機,就這麼浪費了半個鐘頭,你才意識到自己被對方“忽視”了。

Neglextis the act of not texting back when in the midst of a text exchange. Can be intentional or inadvertent.

放鴿子短信指的是在短信聊天中途不回短信的行為。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無意的。

例子:

I am so sorry I neglexted you...I got so busy at work and then went out with my co-worker right after.

抱歉,我發短信時把你給疏忽了……我那時候工作太忙了,後來就和我同事出去了。

你患上“強迫囤積症”了嗎?

這兩天,大家都在討論“不愛扔東西是不是病”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都會收集一些對自己有意義的物品,這種懷舊的感性收集行為自然不應該是病了。但是,如果一個人什麼東西都不想扔,而且堆在一處影響正常生活,那可能就真是患上“強迫囤積症”了。

Compulsive hoarding(or pathological collecting) is a pattern of behavior tha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excessive acquisition of and inability or unwillingness to discard large quantities of objects that cover the living areas of the home and cause significant distress or impairment.

強迫囤積症(或病態收集癖)指過度大量收集物品且無法或不願意丟棄任何物品的行為,收集的這些物品會占去家中很多空間,從而給家人帶來不便、增加煩惱。

據估計,成年人當中患強迫囤積症的約占2-5%,其中,年長者多於年輕人,男女皆有,而且此症比例多與家庭收入成反比。囤積症在患有心理疾病的人群中更常見,如,抑鬱症、焦慮症,以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等。

網路資訊時代的“煎餅人”

上中學的時候,我們學過一句英語諺語“Jack of all trades, master of none”,說的是Jack這個孩子什麼都懂一點,但每樣都不精通。老師教育我們說做事情要專注,要刨根究底,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誰知,到了偉大的21世紀,Jack小朋友又跑出來了,而且同伴還不少呢。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other sources of instantaneous information, many people strive to gain at least a working knowledge of many different subjects. They are so-called “pancake people”, they no longer concentrate their energies on one area of interest, but instead choose to spread themselves thinly over a large area. As a result, a new generation of pancake people have essentially become the proverbial jacks of all trades, but masters of none.

隨著網路和各種資訊管道的發展,很多人都力求在各個不同領域都至少獲得一些基本的操作知識。他們就是所謂的“煎餅人”,他們不再將精力專注於某一個感興趣的領域,而是讓自己的關注點淺淺地散佈在一個很大的範圍。由此,新一代的“煎餅人”就真的成諺語裡說的“門門通,門門松”了。

在當前這個即時資訊時代,“煎餅人”這個詞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是一個貶義詞。在幾秒內獲得稀缺資訊的能力可能是社會發展積極的一方面,但同時也會讓一些人不願意深究某一個感興趣的主題。結果,這一代資訊過量的“煎餅人”可能會對流行文化過分沉迷,而對人類歷史的更廣泛領域卻鮮有興致。

編輯:陳丹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