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董昭借用一句成語,原本是說社會風氣,卻揭示司馬懿成功之道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 嚴禁轉載)

今天要說的這個三國成語, 出自《三國志·董昭傳》, 時間是在魏明帝太和六年(西元223年), 是董昭上奏給魏明帝曹睿的一道奏章。 先來看看原文:

昭上疏陳末流之弊曰:“凡有天下者, 莫不貴尚敦朴忠信之士, 深疾虛偽不真之人者, 以其毀教亂治, 敗俗傷化也。 近魏諷則伏誅建安之末, 曹偉則斬戮黃初之始。 伏惟前後聖詔, 深疾浮偽, 欲以破散邪黨, 常用切齒;而執法之吏皆畏其權勢, 莫能糾擿, 毀壞風俗, 侵欲滋甚……凡此諸事, 皆法之所不取, 刑之所不赦, 雖諷、偉之罪, 無以加也。 ”

這段文字的大意是這樣的:大凡以實現天下太平為己任的人, 無不重視崇尚敦厚、樸實、遵守信義之士, 痛恨虛偽、不誠實之人, 因為這些人毀壞教化、擾亂法治、敗壞社會風氣和道德標準。 之前在建安末年被處死的魏諷和黃初年間被斬首的曹偉都是這類虛偽、不真之人的代表人物。

故此, 先帝和皇上多次頒佈聖旨和詔令, 表達了對這類浮誇、虛偽之人的切齒之恨和深惡痛絕, 下決心要扭轉這一不良社會風氣。 但如今的部分執法官員卻畏懼這類人的權勢, 不敢進行監督和揭發, 使得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越演越烈……這種種不良現象都是法律所不允許、刑罰所不能赦免的, 縱然當年被殺的魏諷和曹偉所犯的罪行, 也沒有達到現在的這種程度。

本文要介紹的這句成語, 便出自董昭的這個奏章中, 名叫“敗俗傷化”, 意思與另外一個成語“傷風敗俗”一樣, 都是指敗壞社會風氣和得到標準。 不過這句成語並非董昭首創, 而是借用了《漢書·敘傳下》中“侯服玉食, 敗俗傷化”而來。

董昭在奏章中所指的“敗俗傷化”, 指的其實是魏晉時期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 叫做“浮華”, 意為不切實際地相互吹捧、結黨營私, 這種現象在魏明帝曹睿時期已經非常普遍, 到了曹芳稱帝早期更是達到鼎盛時期, 代表人物便是曹爽手下的何晏、鄧颺、李勝、丁謐等人。 董昭的這個奏章也可謂是有感而發, 指出這種現象對曹魏帝國即將造成的重大影響。

事實證明,就是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導致了曹魏帝國的衰落。與曹爽等人的敗俗傷化不同,以司馬懿為代表的司馬氏非常務實,因此能團結曹魏帝國中大多數的文武官員,最終將曹爽一党消滅,曹魏江山也因此落入司馬氏之手。

參考書籍:《三國志》

事實證明,就是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導致了曹魏帝國的衰落。與曹爽等人的敗俗傷化不同,以司馬懿為代表的司馬氏非常務實,因此能團結曹魏帝國中大多數的文武官員,最終將曹爽一党消滅,曹魏江山也因此落入司馬氏之手。

參考書籍:《三國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