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始皇帝的地下軍團:視死如生的秦人

中國自古以來講究“視死如生”, 認為人死後會有一個幽冥的世界, 如果把死人生前的一切帶到地下, 他在陰世間的生活會與生前一樣。

西元前221年, 秦王嬴政併吞六國, 一統海內, 成為中華帝國的第一位皇帝。 他死後的第二年, 屬於他的巨大陵墓才最終完工。 這年底, 即位的皇帝胡亥殺掉了所有修陵的工匠。 於是, 關於始皇帝的陵墓, 只剩下了傳說。

《史記》中還有這樣的記載:始皇帝在這座巨大的陵墓之上建立了一座城池, 它有高達數十丈的圍城, 可供萬人上朝所用的宮殿。 這座城池遠接咸陽城, 近靠阿房宮, 原本是規模罕見的地面建築群。

始皇帝為了生前死後的權力與榮耀, 更是在地下建立了一支龐大的地下軍團——兵馬俑

這支秦代軍隊的大型兵馬俑軍陣, 是秦始皇創建和加強中央集權的象徵;秦俑坑大批兵馬俑的軍事陣容, 正是秦始皇統治下強大的軍事實力的形象記錄。 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說, 它是秦始皇東巡衛隊的象徵。

秦兵馬俑坑象徵著駐在京城外的軍隊, 可稱之為宿衛軍。 以戰車、步兵相間排列的一號兵馬俑軍陣為右軍, 以戰車和騎兵為主的二號兵馬俑坑為左軍, 未建成的廢棄坑當為四號坑, 即擬議中的中軍, 三號兵馬俑坑是統帥右、左、中三軍的幕府。 俑坑本身象徵著屯兵的壁壘。 三軍拱衛京師, 是秦始皇希圖加強中央集權維護一統江山的反映。

秦始皇陵兵馬俑軍陣乃一項未竟工程, 全部建成應有50000兵馬俑。 這個龐大的軍陣按前、後、左、右、中配置兵力, 實為秦代“乘之”所演習的八種陣法申最基本的陣法方陣。 方陣陣法的特點之一是“薄中而厚方”, 中軍兵精而少, 接敵的週邊四隊兵力較多。 秦俑軍陣正是按照“薄中而厚方”的方陣法來配置兵力的。

兵馬俑三坑, 不是象徵左、中、右三軍, 而是反映秦代中央軍的三個組成部分。 三號坑絕非人們通常說的指揮部, 它應該是象徵郎中令統領的宮廷侍衛郎衛;一號坑是反映衛尉統轄的宮城衛士, 或稱之為南軍;二號坑是反映中尉統領的京師屯戍兵, 可稱之為北軍。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如此巨大陵墓的皇帝,大概他沒有想到,這個陰間帝國卻透過兩千年的時空把無數普通人推到了後人的眼前。那是建造陵墓的工匠和普通的士兵,是他們成就了秦始皇的霸業和他在陰間的夢想。不同的是,他們中間沒有任何人留下自己的名子。

用一句話來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如此巨大陵墓的皇帝,大概他沒有想到,這個陰間帝國卻透過兩千年的時空把無數普通人推到了後人的眼前。那是建造陵墓的工匠和普通的士兵,是他們成就了秦始皇的霸業和他在陰間的夢想。不同的是,他們中間沒有任何人留下自己的名子。

用一句話來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