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末到建國前,北京大清門的變遷

大清門位於皇城天安門之南、內城正陽門之北, 城市中軸線上, 是明清兩代皇城正門天安門的外門, 又稱“皇城第一門”, 始建於明永樂時期,

初稱“大明門”, 清順治元年改名“大清門”。

門南側左右有石獅、下馬碑各一;門前為正方形深廣數百步小廣場, 周繞石欄, 是為“天街”, 俗稱“棋盤街”, 以形似棋盤之故, 中間禦路似中國象棋盤上的“楚河漢界”。 門北側左右各有東西向廊房110間, 稱“千步廊”, 又東、西折有向北廊房各34間, 皆連簷通脊。

民國元年1912年大清門改名“中華門, 1959年擴建天安門廣場時拆除, 1976年在其遺址處修建了毛澤東紀念堂。

圖為1959年10月10日, 改造後的天安門和長安街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時期, 從前門看到的大清門周邊廢墟, 可見遠處的大清門和天安門(取自《Ein Tagebuch in Bildern》1902年)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時期的大清門(取自《Ein Tagebuch in Bildern》1902年)

1902年, 光緒慈禧回鑾進大清門(取自《Ein Tagebuch in Bildern》1902年)

光緒皇帝出大清門(取自《Ein Tagebuch in Bildern》1902年)

從正陽門看大清門和遠處的天安門(取自《Ein Tagebuch in Bildern》1902年)

清末民國時期的中華門(清朝時為大清門)

清末民國時期的中華門(清朝時為大清門)

清末民國時期的中華門(清朝時為大清門)

清末民國時期的中華門(清朝時為大清門)

清末民國時期的中華門(清朝時為大清門)

清末民國時期的中華門(清朝時為大清門)

清朝時為大清門

1947年影像,民國時期的中華門(清朝時為大清門)

1947年影像,民國時期的中華門(清朝時為大清門)

大清門位於皇城天安門之南、內城正陽門之北,城市中軸線上

光緒皇帝出大清門(取自《Ein Tagebuch in Bildern》1902年)

從正陽門看大清門和遠處的天安門(取自《Ein Tagebuch in Bildern》1902年)

清末民國時期的中華門(清朝時為大清門)

清末民國時期的中華門(清朝時為大清門)

清末民國時期的中華門(清朝時為大清門)

清末民國時期的中華門(清朝時為大清門)

清末民國時期的中華門(清朝時為大清門)

清末民國時期的中華門(清朝時為大清門)

清朝時為大清門

1947年影像,民國時期的中華門(清朝時為大清門)

1947年影像,民國時期的中華門(清朝時為大清門)

大清門位於皇城天安門之南、內城正陽門之北,城市中軸線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