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有意的胎兒期刺激到多大為限

導讀:一些未來的父母將希望試試對子宮內的胎兒進行強化教育, 而另一些人則不願意在嬰兒出生前使用各種直接的方法。

刺激胎兒

托尼在一本雜誌上讀到過有關教胎兒語言和聲音的胎教課程的文章。 夫婦倆向產科醫生核實過, 但這位產科醫生從未聽說過這些方法, 不過她認為這些方法不會有什麼危害。 幾百年來, 准媽媽們畢竟都曾經拍過自己的肚子, 而且還與肚子裡的寶寶說過話。

這種方法不就是它的擴展嘛, 它是一種為胎兒創建一種精心設計的行為環境的方法。 這種認識對嗎?

托尼給《胎教》一書的作者去信, 求購這本書。 當得到這本書時, 珍妮處於孕期的第5個月, 接著他們便開始做這種“踢踏遊戲”。 按照書上的說明, 她和托尼二人通過卡板紙的紙巾筒向他們的胎兒喊話, 表示歡迎。 “咳, 媽媽在這兒。 ”珍妮通過這個紙筒直接對著自己的肚子拖著長音向裡面喊話。

“爸爸也在這兒。 ”托尼轉向紙管向裡面說。

他倆等著胎兒隨意地踢踏, 立即從外面向裡壓這一部位, 然後用紙管向裡面喊話:“踢呀!踢呀!真是好寶貝。 再踢一下這兒!”最後, 他們那個還未出生的寶貝女兒(他們是通過醫學試驗知道胎兒性別的)學會了用踢來對他們的按壓做出反應, 而且她還能從裡面轉圈跟隨父母, 找中機會給父母來一腳。

該書接下來介紹了各種不同的聯絡方式:輕拍、撫摸、擠壓、搖晃、摩擦、敲打, 以及通過紙喇叭筒發出的伴隨動作。 珍妮站起來、坐下、轉動或擺動身體, 然後說相應的話。 她喝下熱的和冷的液體。 然後體會利塞爾的感覺。 托尼打開收音機(“放音樂!”), 或者打開吸塵器(“噪音!”),

或者把手電筒打開、關滅(“亮!”“暗!”“亮!”“暗!”)。 夫婦倆講故事或者唱歌。

他們按一、二、三、四的節奏拍打珍妮的肚子, 並大聲地數著數;他們把一架小木琴放在珍妮的腹部, 敲出聲音並說出單調的名稱:“F!”“G!”“C!”每10分鐘一節課, 早晚各一次, 開始是用紙筒喊“咳, 寶貝!”進行問候, 最後幾分鐘是通過耳機向肚子放送古典音樂。 這種每日必做的課程使夫妻倆的感情更親近了, 也使利塞爾在出生之前就與父母建立了親近感。

這對年輕人感到這種教育子宮內胎兒的方法很好。 不過, 他們真的是在教自己的女兒嗎?胎兒真的在聽嗎?在子宮內大腦是否已發育到能感知說話、音樂、數數、韻律的程度呢?或者說, 這些簡單的、無規律的聲音或平淡的刺激真的能引起胎兒從裡向外踢嗎?

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以來, 研究人員用上了靈敏的超聲波和胎兒監測儀、光導纖維照相機和其他高科技的儀器, 從而描繪出一張子宮內生命發育圖, 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研究人員現在已完全明白了, 人類胚胎是在孕期的頭三個月內開始運動的, 在第14周之後, 則展現出足月嬰兒可以做的大部分運動:打呃.吸吮拇指, 屆身, 移動, 聽到大聲音驚跳.轉動身軀, 瞥眼睛, 以及呼出和吸入(液體)。

研究人員瞭解到, 胎兒有4種行為狀態:靜靜的睡, 活動的睡, 安靜的清醒, 活潑的清醒。 在24周之前, 極少能一次靜止5分鐘以上;而在32周以後, 一次能休息到半個小時。 他們瞭解到, 胎兒從6個月大就開始能聽到聲音。

因此他們確信, 胎兒是在裡面聽著。 注意啊!

北卡羅來納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創造了一種新方法, 可以測試出生不足兩天的新生兒對聲音的反應。 他同在當地和巴黎工作的心理學家及同事們共同合作, 發明了一種奇妙的裝置:嬰兒快一些吸吮能通過耳機聽到一組聲音;慢一些吸吮能聽到另一組不同的聲音。

採用這種方法, 他們發現新生兒可以區分開媽媽的聲音和陌生的聲音。 而且更喜歡聽媽媽的聲音。 而且, 嬰兒願意聽通過羊水過濾的媽媽的聲音(實驗中這種聲音是用特殊的電子裝置生成的)而不願意聽通過空氣傳來的。

新生兒還喜歡聽媽媽用本國語言說話的聲音, 而不願意聽媽媽或別人用外語說話的聲音。 新生兒寧願聽媽媽心跳的錄音,而不願意聽爸爸的說話聲,而且在出生後幾周(而不是立刻)才開始用力吸吮來聽爸爸的說話聲。

更有趣的是,這位心理學家還發現,胎兒不僅在子宮內聽。而且還在學習。研究小組指導16位孕婦在孕期的最後一個月和分娩前的半個月裡每天坐下兩次,把小說《帽子裡的貓》讀給胎兒聽。一旦嬰兒出生之後,他使用吸吮裝置對嬰兒進行測試。

讓嬰兒們在《帽子裡的貓》和其他一種兒童故事書之間做出選擇。嬰兒們顯然曾經仔細聽過並記住了媽媽讀書的韻律和聲音,因為他們都用嘴形進行了投票:請講《帽子裡的貓》,無可取代!

在俄勒岡州立大學的另一項研究中,威廉姆教老鼠胎兒厭惡蘋果汁的味道和氣味。他先把蘋果汁注入到母鼠的羊膜裡,然後緊接著注入氯化鋰(一種使哺乳動物極度難受的化合物)。在小鼠出生之後,即使當它們十分饑餓時,如果在母鼠的乳頭上塗有蘋果汁,小鼠也會轉身從母鼠身邊跑開。顯然,小鼠在子宮這所預科學校裡已經學過了化學。

威廉姆報告了早在小鼠17天時的這項試驗,此時,老鼠的胎兒還是初級胚胎,是半成形的,但“功課”卻一直沒忘。胎兒的這種化學學習證據與人類也有關,其中有些是不利的。一組來自阿根廷科爾瓦多的研究人員證實,當孕婦喝酒(特別是孕期後三個月期間)後,羊水裡酒精的味道和氣味就會在胎兒的大腦中留下印跡,從而增大了以後發生酒精中毒的可能性。

這絲毫沒有使“胎兒期大學”的創立者馮迪卡爾博士感到驚奇。他曾是一名產科大夫,而且幹了30多年,因此在認為胎兒已在學習方面他擁有第一手資料。他說:“胎兒在出生前都做出了選擇。”這是通過胎兒對下列兩種情況表現出的完全不同態度得到驗證的。這兩種情況是:由父親通過母親的肚子來觸摸胎兒,而在此後不久由一名產科大夫來觸摸相同的部位。

馮迪卡爾爭辯說:“這是完全不同的兩隻手,而且嬰兒(會在超聲圖像上看到)立即就停止了反應,愣住了,‘這是誰呀?’你可能會說那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的事。”他接著說:“但是經過我多年的工作終於弄清了。也許這兩隻手的振動頻率有一定差別。”

馮迪卡爾是一個矮胖子,頭髮灰白,但是當他說起他是如何第一次偶然發現胎兒期刺激時,卻變得生氣勃勃了。“那是1979年,我的一位懷孕患者,她把小動物(小鳥和小貓)放在肚子上,於是胎兒便通過試圖推開它們而做出了反應。此外,這位准媽媽和准爸爸還同胎兒玩一種小遊戲。我認為這是很不錯的。”於是,馮迪卡爾(這是一位7個孩子的父親)發明了一些刺激方法,用志願病人進行試驗。

到了20世紀80年代早期,他開始辦班授課。“從那時起到現在,在某種程度上說,人們是一起參與這些試驗的,即他們自己的親身體驗——新生的生命。”他一邊說著一邊搖晃著頭,“嬰兒只是一個三輪車的跨鬥,就像人們只關注談婚論嫁而忘了考慮‘我們將如何在一起生活’這類問題一樣。我希望人們把胎兒看做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且懷孕和分娩也不是像你走過去用手觸摸嬰兒那樣輕而易舉。”

在馮迪卡爾的從醫實踐中,已有3000多名患者參加過他的學習班。他在許多國家都講過課,而且,他還在網路談話節目中與報紙和雜誌上講過胎兒期刺激。馮迪卡爾在對胎兒觸摸、說話和播放音樂這個問題上態度是明確的。“首先,我們試圖引起一些變化,使嬰兒的認知和知覺能力有所提高。通過改換試驗的輸入類型,使用當地語言,我們教會嬰兒集中注意力。”一旦胎兒和嬰兒意識增強後,他補充說:“他們就會自發產生刺激。你要做的只是教會嬰兒集中注意力,然後就聽任他們自己去做,於是他就能自己完成課程中所講的一切活動。”

其次,他接著說:“我們改變了父母親的期望值。如果你教某個孕婦,特別是當她懷第一個孩子時,你要改變她與其孩子相處的方式。你要增加她們的相互影響,你還要改變她們想讓嬰兒完全有反應並且能理解這種不切實際的期望。”這樣做反過來“會增加刺激的種類和內容,甚至會提高母嬰之間及父嬰之間(如果在場)相互交流的速度”。馮迪卡爾說,這種胎兒期的相互影響,以及胎兒期意識和擴大了的交流,將會形成一種緊密的家庭聯繫,所生的嬰兒也比在子宮內未受過刺激的嬰兒,更安靜,更活躍,更愉快,說話和走路都要早一些。

“在我看來,”他說,“未受刺激的嬰兒和接受過刺激(每天兩次,每次幾分鐘)的嬰兒之間的差異是驚人的,是顯而易見的,也是比較重要的!滿月後媽媽就可以把這些受過刺激的寶寶帶到辦公室,而且在6周後,你就可以讓寶寶站起來,他會抓住你的手指,不會倒下,並用眼睛凝視著你,時間可達到25-30秒。

這樣,你的寶寶不但具有持久的注意力,而且他的肌肉控制能力能使其保持相當長的時間。”除了這些明顯的特點以外,這項刺激課程還會使牙齒長出得早一些,語言表達早一些,強壯和協調也快一些。“我們還得告誡母親們,不要單純留下這些胎兒期接受過刺激的嬰兒無人照看,因為他們的運動能力使他們在出生第一周就能伸出雙手要東西,並將自己撐起;他們會把一隻手垂到檯面外,然後翻下檯面。”

馮迪卡爾診所的一名護士講述了她的經歷,她說她那個4周大的、在胎兒期接受過刺激的寶寶,和普通的嬰兒完全不同。他比她在診所裡每天見到的許多未接受刺激的寶寶,更活躍,更清醒,更有意識,而且更自信。“他從不哭喊著吵醒我,”她說。而是用他小嘴發出小聲的“快喂我”意思的咀嚼聲。餵奶時他在換氣呼吸期間會咿啞學語,而當他吃飽後,“他喜歡受到呵護,受到溺愛,而且希望保持清潔。在他出生之前我就認識這個寶寶,而且他也認識我。”她說:“我們彼此之間沒有任何問題需要調適。”

馮迪卡爾的另一位病人說,玩“踢踏遊戲”是十分有趣、新奇和刺激的。她說:“在卡爾頓出生前我就認識了他,我感到特別新奇。好像是我的一名筆友。我的寶寶卡爾頓始終十分溫和,十分敏感,而對其他人的需要他又十分同情。”此外,他對兩歲之前所發生的事件有著十分驚人的記憶力。當她第二次懷孕時,她也進行了胎兒期刺激。她說:“這個孩子非常好動,我可以說真沒見過精力這麼旺盛的寶寶。”

馮迪卡爾的另一名信徒也有一段類似的故事。她的寶寶現在剛6歲大,只要她把《音樂之聲》放到立體音響裡,總會變得十分平靜和快樂。她解釋說,這部音樂是她每天給肚子裡的他所播放的音樂。他在兩個月大時長出第一顆牙。他說的第一句詞語是“爸爸再見……汽車上班”。到兩歲時他的詞彙量已到227個單詞(是這位元得意的媽媽記錄下的)。從3歲起他就能辨認什麼是“落葉樹”;什麼是“常綠樹”。學校的一名兒童心理學家認為,這個孩子在學前班的一幅圖畫,一般孩子要到三年級時才能完成。不做任何提示,她的兒子總會適時地說出一些禮貌用語:“請!”“謝謝您!”“對不起!”而且他很自信、敏感和受人喜愛。

這些在胎兒期接受過刺激的孩子真的先進嗎?這是不是一些真正的信徒們有意選擇的感覺呢?在受到來自懷疑論者的多年批評之後,馮迪卡爾開始謹慎使用像“先進”或“優良”這樣的詞語。“使人們最容易激動的是,我從一開始就說得沒錯,我說的是這些孩子能比其他人更好地思考問題。這話再明白不過了!母親們聽到這個首先關心的一般是,‘你是說這些孩子比我的孩子好,是嗎?’於是,它就成了對人的一種有意冒犯。”此外,它顯然也成了一種職業上的有意冒犯。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馮迪卡爾向參加醫學會議的產科醫生們講述了他的這些刺激方法,以及他在說話早、生理發育早的孩子和家庭親情關係方面所看到的結果。“他們說我們所看到的這些能力是不可能的。

每一個人都知道你說的這些事情是不會發生的,說我是一個庸醫,一個騙子,是我提醒人們這樣做的。我的回答是,為什麼不花點兒時間同自己的孩子做一做,然後再得出你自己的結論。過了一段時間,他們開始說,天哪!孩子們能做一些我們認為他們不能做的事情,不過這一切都已成為歷史了。”馮迪卡爾搖著他的頭又說:“但它確實是一件讓人難以對付的麻煩。”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美國的一位教授唐納德,謝特爾開設了他自己的胎兒期刺激課程。14年來,謝特爾一直負責學校的天才教育課,目的是發現和鼓勵孩子們的音樂天賦。通過他與日本學者(發明了教孩子小提琴的方法)的接觸,通過與懷孕的音樂學院學生的討論,他受到了鼓舞,他登廣告招收了願意給她們的胎兒演奏古典音樂的30名志願者。

每個人都同意在懷孕5個月時開始給胎兒放音樂,每天兩次,每次不超過5分鐘。早晨選擇的應是一種刺激性片斷,如像韓德爾的《皇家焰火音樂》或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晚上選擇的應是一種鎮靜性的樂章,如像貝奇的《G大調弦樂曲》,或巴赫、維瓦爾迪、特萊蒙或韓德爾的巴羅克風格的樂曲,每分鐘6啪,和心律的節拍速度差不多。

這些准媽媽們(以及不進行胎兒期音樂刺激的對照組的媽媽們),在妊娠期間每6周由謝特爾進行一次檢查,生產後帶來她們的孩子,每兩三個月進行一次檢查,一直持續到孩子超過10歲。在每次檢查時,謝特爾都要與父母及孩子進行一次談話,然後播放年輕人的小型演奏和演唱錄影帶,放一些歌曲和樂曲。

他發現,受到過音樂刺激的嬰兒開始說話的時間一般要比未接受音樂刺激的嬰兒早3到6個月,而且一旦入學以後,在認識發育上前者要比後者提前,常常會跳入上一年級。但是最讓謝特爾驚奇的是孩子們的音樂才能。

謝特爾說:“這些小孩能夠很快而且毫不費力地記憶音樂素材,而且他們學會了極其自然的演奏和唱歌。”到21個月大時,一名在胎兒期接受過刺激的小女孩可以唱一首流行歌曲,音調正確,旋律或節奏也沒有錯誤,而且她還能憑記憶唱12首別的歌。她還能夠獨立地彈奏鋼琴,一邊彈鋼琴一邊唱歌。

謝特爾說,他認為胎兒進行刺激會提供音樂才能和語言技巧這件事是毫無疑問的。雖然他已積累了幾百小時的錄影帶,但他還沒有進行分析或深入的研究。部分原因是由於經濟上的壓力,部分原因是由於公眾的懷疑主義。“人們始終在問,‘你是不是想創造出音樂天才?幾個小莫札特?’答案是:‘不!’不過在公眾中總有一些害怕,一種製造超級寶寶的擔心。其實我們只是試圖瞭解能否讓大腦在更高的水準上運作,以提高孩子們實現其最大潛能的機會。”

唐納德·謝特爾顯然感到,他這樣做,而馮迪卡爾也是這樣做的。但科學和醫學的懷疑論者為什麼從過去到現在都把它說成是馮迪卡爾的主張呢?例如,他們都接受了這位醫生的主張,即:胎兒期受到刺激的小孩比未受到刺激的小孩在到一個月大時萌發第一顆牙的概率大160倍。通過玩“踢踏遊戲”和利用紙管與胎兒說話,真的能使胎兒的生理發育提前嗎?

戴夢德實驗小組,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對這個問題進行過試驗,先把懷孕的老鼠放在空間大、同伴多和玩具多的特定環境下,然後分析它們的幼鼠。結果是沉重和確實的,它們確實表現出生理發育得到了加速。

當這些胎兒期受到強化的幼鼠長大後,試驗人員把它們和別的幼鼠一起飼養,在經過兩代強化之後,出生後每只幼鼠的大腦皮質都有了明顯的增厚。戴夢德推測,母鼠活躍地在強化籠子四周來回跑動,會產生較多的性類固醇激素,反過來,這些激素會穿過胎盤,並以某種方式“灌注”給胎兒的腦皮質。

斯坦福大學倍受尊敬的發育生物學家諾爾曼·韋塞爾解釋說,激素和生長控制因素,最終是受基因調控的,它們調控著胚胎的發育速度。他說:“控制牙齒萌發時間的東西不能被加速,這是毫無道理的。”他解釋說,在哺乳動物中已經有許多早熟的事例。

有些動物,如大象、長頸鹿和海豚,出生後一離開母體便能跑動或游泳,而另一些動物,比如蝙蝠和靈長目(包括人類),在出生時相對來說欠發育,雙親必須餵養、保護和教他們一段時間。韋塞爾說:“想要改變這個尺度並不困難,但是我懷疑這種加速是否會干擾正常的發育順序。”

人類的胎兒同其他的哺乳動物和鳥類一樣,各種感覺的開發也是有一定順序的。皮膚的感覺首先出現。然後是平衡感覺,接著是味覺、嗅覺、聽覺。最後是視覺。維吉尼亞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項用鵪鶉進行的試驗,用以瞭解通過刺激是否會人為地改變這個順序。

他們從幾百個鵪鶉蛋上挖去一小片蛋殼,讓裡面的幼鵪鵓接觸到一連串閃爍的光。只有在孵出之後幼鵪鶉才能正常接觸直射光,因此這種早期接觸似乎會早期誘發視覺的發育。這也打亂了小鵪鶉正確地留下母鳥運動和聲音印象的能力,於是它們便由著自己四處走動,茫然地望著周圍。

更多的證據來自於那些早產兒。嬰兒出生得太早,有時提前了3個月,突然離開那個感覺環境。而他們的大腦是按照在這個環境下以標準的發育順序計畫在38周的時間內成熟的。過早的降生把早產兒強行推到了一個充滿光線、未經過濾的聲音、直接的接觸和基本感覺超負荷的世界裡。

在波士頓兒童醫院研究早產兒的海蒂裡斯兒科研究員注意到,每年有40萬名嬰兒提早一個多月降生,此時他們的大腦正在以最大可能的速度發育著。她說,早幾周降生的小孩,可能(但不是一定)會表現出學習障礙、智商分偏低、注意力缺乏、眼一手協調能力低和語言問題,而且這些小孩感到累和注意力分散的時間也短,此外也缺乏自尊和自製,行為易受攻擊而且容易衝動。

在最近的一篇論文中她寫到,這就提醒人們注意,早期感覺刺激可能給大腦的發育提出預想不到的挑戰,而且在大腦不能體現視覺、觸覺或其他各種刺激時對敏感期的大腦進行誘發,還會使大腦發生異常。

她和兩位同事進行了一組心理學的學術試驗,試驗物件是一組在1987年早產1-3個月出生的小孩。作為該組小孩的特例,她著重對一名8歲大的小孩進行了研究。這個小孩的智商分是115(智商平均分是100),但是她在幾種識知類測試(包括用數位和圖像的試驗)中排在“遲鈍正常”類,而在語言技能、詞語問題和其他幾項測試中都排在“天賦的非常優秀”類。

於是,海蒂裡斯得出結論:對早產兒早期的感覺刺激(或轟擊)會導致“適應異常和無能,而且會導致發育加速和能力超常”。她的目的是為父母和護士們找出一種與早產兒互動的最好辦法,並為護理環境找到一種最佳的設計,使大腦繼續在一種理想化的最佳替代設施中(類似子宮裡昏暗、安靜的水世界)不斷發育。

對於拿不定主意是否要試試胎兒期刺激的准父母們來說,海蒂裡斯的發現似乎是個很好的告誡;不過他們沒有問問接受適度刺激的正常足月胎兒的情況。在這一領域工作的專家們給出了一個建議範圍。法國的研究人員連卡納德(在胎兒可以在體內聽和學習方面,他是權威)認為,胎兒“可以從胎兒期接觸各種聲音(包括說話聲)中獲益”,而且這樣可能有助於聽覺的微調。

北卡羅裡那大學的心理學家安東尼·迪卡斯潘(他有時也同連卡納德合作)對此不太樂觀。他擔心科學家們在這方面還瞭解得太少,而且擔心溫和的胎兒期刺激也可能會改變人的感覺發育順序。他說:“在缺乏對人類胎兒發育的更深入瞭解的情況下,我不一定能斷定其結果是美好的。”迪卡斯潘覺得馮迪卡爾的實驗似乎有道理,但他馬上補充說,他還沒有明白,是不是“胎兒期大學”的課程產生了這種效果……科學不可能跟上社會的要求。

他說:“雖然你可以鑒別出這些要求來自何處,不過這些要求並不是愚蠢的,但它的仍是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

胎兒學習研究的許多發現都來自於(美國)兒童健康和人類發展國家研究院,而人類學習與行為研究室主任一福爾曼·克拉斯內格爾也密切關注著這個領域,包括胎兒期刺激問題。他說:“我們實際上還沒有達到能夠說這既是危險的又是有用的那種地步。”然後他又半開玩笑地補充說:“我認為,還沒有任何證據值得我們這些自命不凡的、隱藏在科學外衣和象牙塔里的國家健康研究院的人們完全信任。”他說,分貝數特別高的聲音會損壞胎兒的聽力,所以你不要拿著手提式電子擴音機對我大喊:“嗨,弗雷得!你在做什麼?”當然,我是在開一個小小的玩笑。

但是,我們只是說過母親們要經常同其胎兒說話,而且我們只是期望這樣,除此之外我們確實不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他說:“我可能過分保守,因為我認為,在按照醫學處理任何問題時,最好的政策就是:首先要不能有任何傷害。”他很快接著說:“我並不是在暗示。某人這樣做會造成傷害。但是他們確實沒有意識到,比媽媽們平常再多做些什麼可能會對發育中的胎兒造成某種傷害,而不是帶來什麼好處。”

即使是馮迪卡爾自己,在他確信他的課程是安全有價值的同時,也承認,它可能會被過度使用。他認識一位元母親,這位母親曾超討他所建議的、每天刺激胎兒兩次、每次不超過5-10分鐘。而是從懷孕第5周到分娩每天給她的胎兒彈奏音樂至少3個小時。馮迪卡爾說:“有時一天要彈奏12小時。”她的這個男孩現在剛7歲,同他父母住在西班牙,他曾在歐洲的大多數音樂廳裡彈奏過演出用的大型鋼琴。馮迪卡爾說,這個男孩在彈奏樂器或操作電腦鍵盤時,手指移動得相當快,以致你的眼都跟不上。

而且他的反應時間超常。如果你看著他,你可能會認為他有些活動過度,甚至會說:“快讓這孩子慢下來吧!”在會見這家人時,馮迪卡爾注意到,這個男孩在一分鐘的時間裡,他一直在長沙發上,他整理過幾次靠背枕頭,查看過三次以上電話。但是這並不是病理性的運動,而是一些有效的運動。

另—個組織打出廣告要進行胎兒期刺激,他們已售出25000台音樂刺激裝置,孕婦們把它掛在腰帶上。這種裝置通過喇叭播放16種不同的錄音磁帶,而且該組織建議孕婦們在懷孕第4個月至第7個月期間每天使用兩個小時。

華盛頓的國家兒童醫療中心的兒科神經外科室主任菲力浦·科根,曾詢問過使用這類裝置的安全性,他說:“那樣做可能有些過頭了。”而且他開玩笑說:“這裡有一本新書,書名是《把你的胎兒推向瘋狂!》。

胎兒們也需要有他們自己的安寧。”他說,就像嬰兒一樣,“如果每個人都把臉對著嬰兒說:‘喂,喂,喂!’最後嬰兒將會因為這麼大的刺激而開始尖叫。”至於發育的加速,科根覺得:“牙齒、運動技能,以及按生物學方式安排的那幾項的發育情況,可能只有極微小的改變。”

一些未來的父母將希望試試對子宮內的胎兒進行強化教育,而另一些人則不願意在嬰兒出生前使用各種直接的方法。不管怎麼說,我們認為,每一位孕婦或其配偶都要監視應急激素的暴露,並避免接觸香煙、酒、合法及非法藥物、殺蟲劑和工業化合物,以保護他們未來寶寶的發育中的大腦。下面介紹一些既能保護胎兒又能進行強化教育的方法。

新生兒寧願聽媽媽心跳的錄音,而不願意聽爸爸的說話聲,而且在出生後幾周(而不是立刻)才開始用力吸吮來聽爸爸的說話聲。

更有趣的是,這位心理學家還發現,胎兒不僅在子宮內聽。而且還在學習。研究小組指導16位孕婦在孕期的最後一個月和分娩前的半個月裡每天坐下兩次,把小說《帽子裡的貓》讀給胎兒聽。一旦嬰兒出生之後,他使用吸吮裝置對嬰兒進行測試。

讓嬰兒們在《帽子裡的貓》和其他一種兒童故事書之間做出選擇。嬰兒們顯然曾經仔細聽過並記住了媽媽讀書的韻律和聲音,因為他們都用嘴形進行了投票:請講《帽子裡的貓》,無可取代!

在俄勒岡州立大學的另一項研究中,威廉姆教老鼠胎兒厭惡蘋果汁的味道和氣味。他先把蘋果汁注入到母鼠的羊膜裡,然後緊接著注入氯化鋰(一種使哺乳動物極度難受的化合物)。在小鼠出生之後,即使當它們十分饑餓時,如果在母鼠的乳頭上塗有蘋果汁,小鼠也會轉身從母鼠身邊跑開。顯然,小鼠在子宮這所預科學校裡已經學過了化學。

威廉姆報告了早在小鼠17天時的這項試驗,此時,老鼠的胎兒還是初級胚胎,是半成形的,但“功課”卻一直沒忘。胎兒的這種化學學習證據與人類也有關,其中有些是不利的。一組來自阿根廷科爾瓦多的研究人員證實,當孕婦喝酒(特別是孕期後三個月期間)後,羊水裡酒精的味道和氣味就會在胎兒的大腦中留下印跡,從而增大了以後發生酒精中毒的可能性。

這絲毫沒有使“胎兒期大學”的創立者馮迪卡爾博士感到驚奇。他曾是一名產科大夫,而且幹了30多年,因此在認為胎兒已在學習方面他擁有第一手資料。他說:“胎兒在出生前都做出了選擇。”這是通過胎兒對下列兩種情況表現出的完全不同態度得到驗證的。這兩種情況是:由父親通過母親的肚子來觸摸胎兒,而在此後不久由一名產科大夫來觸摸相同的部位。

馮迪卡爾爭辯說:“這是完全不同的兩隻手,而且嬰兒(會在超聲圖像上看到)立即就停止了反應,愣住了,‘這是誰呀?’你可能會說那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的事。”他接著說:“但是經過我多年的工作終於弄清了。也許這兩隻手的振動頻率有一定差別。”

馮迪卡爾是一個矮胖子,頭髮灰白,但是當他說起他是如何第一次偶然發現胎兒期刺激時,卻變得生氣勃勃了。“那是1979年,我的一位懷孕患者,她把小動物(小鳥和小貓)放在肚子上,於是胎兒便通過試圖推開它們而做出了反應。此外,這位准媽媽和准爸爸還同胎兒玩一種小遊戲。我認為這是很不錯的。”於是,馮迪卡爾(這是一位7個孩子的父親)發明了一些刺激方法,用志願病人進行試驗。

到了20世紀80年代早期,他開始辦班授課。“從那時起到現在,在某種程度上說,人們是一起參與這些試驗的,即他們自己的親身體驗——新生的生命。”他一邊說著一邊搖晃著頭,“嬰兒只是一個三輪車的跨鬥,就像人們只關注談婚論嫁而忘了考慮‘我們將如何在一起生活’這類問題一樣。我希望人們把胎兒看做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且懷孕和分娩也不是像你走過去用手觸摸嬰兒那樣輕而易舉。”

在馮迪卡爾的從醫實踐中,已有3000多名患者參加過他的學習班。他在許多國家都講過課,而且,他還在網路談話節目中與報紙和雜誌上講過胎兒期刺激。馮迪卡爾在對胎兒觸摸、說話和播放音樂這個問題上態度是明確的。“首先,我們試圖引起一些變化,使嬰兒的認知和知覺能力有所提高。通過改換試驗的輸入類型,使用當地語言,我們教會嬰兒集中注意力。”一旦胎兒和嬰兒意識增強後,他補充說:“他們就會自發產生刺激。你要做的只是教會嬰兒集中注意力,然後就聽任他們自己去做,於是他就能自己完成課程中所講的一切活動。”

其次,他接著說:“我們改變了父母親的期望值。如果你教某個孕婦,特別是當她懷第一個孩子時,你要改變她與其孩子相處的方式。你要增加她們的相互影響,你還要改變她們想讓嬰兒完全有反應並且能理解這種不切實際的期望。”這樣做反過來“會增加刺激的種類和內容,甚至會提高母嬰之間及父嬰之間(如果在場)相互交流的速度”。馮迪卡爾說,這種胎兒期的相互影響,以及胎兒期意識和擴大了的交流,將會形成一種緊密的家庭聯繫,所生的嬰兒也比在子宮內未受過刺激的嬰兒,更安靜,更活躍,更愉快,說話和走路都要早一些。

“在我看來,”他說,“未受刺激的嬰兒和接受過刺激(每天兩次,每次幾分鐘)的嬰兒之間的差異是驚人的,是顯而易見的,也是比較重要的!滿月後媽媽就可以把這些受過刺激的寶寶帶到辦公室,而且在6周後,你就可以讓寶寶站起來,他會抓住你的手指,不會倒下,並用眼睛凝視著你,時間可達到25-30秒。

這樣,你的寶寶不但具有持久的注意力,而且他的肌肉控制能力能使其保持相當長的時間。”除了這些明顯的特點以外,這項刺激課程還會使牙齒長出得早一些,語言表達早一些,強壯和協調也快一些。“我們還得告誡母親們,不要單純留下這些胎兒期接受過刺激的嬰兒無人照看,因為他們的運動能力使他們在出生第一周就能伸出雙手要東西,並將自己撐起;他們會把一隻手垂到檯面外,然後翻下檯面。”

馮迪卡爾診所的一名護士講述了她的經歷,她說她那個4周大的、在胎兒期接受過刺激的寶寶,和普通的嬰兒完全不同。他比她在診所裡每天見到的許多未接受刺激的寶寶,更活躍,更清醒,更有意識,而且更自信。“他從不哭喊著吵醒我,”她說。而是用他小嘴發出小聲的“快喂我”意思的咀嚼聲。餵奶時他在換氣呼吸期間會咿啞學語,而當他吃飽後,“他喜歡受到呵護,受到溺愛,而且希望保持清潔。在他出生之前我就認識這個寶寶,而且他也認識我。”她說:“我們彼此之間沒有任何問題需要調適。”

馮迪卡爾的另一位病人說,玩“踢踏遊戲”是十分有趣、新奇和刺激的。她說:“在卡爾頓出生前我就認識了他,我感到特別新奇。好像是我的一名筆友。我的寶寶卡爾頓始終十分溫和,十分敏感,而對其他人的需要他又十分同情。”此外,他對兩歲之前所發生的事件有著十分驚人的記憶力。當她第二次懷孕時,她也進行了胎兒期刺激。她說:“這個孩子非常好動,我可以說真沒見過精力這麼旺盛的寶寶。”

馮迪卡爾的另一名信徒也有一段類似的故事。她的寶寶現在剛6歲大,只要她把《音樂之聲》放到立體音響裡,總會變得十分平靜和快樂。她解釋說,這部音樂是她每天給肚子裡的他所播放的音樂。他在兩個月大時長出第一顆牙。他說的第一句詞語是“爸爸再見……汽車上班”。到兩歲時他的詞彙量已到227個單詞(是這位元得意的媽媽記錄下的)。從3歲起他就能辨認什麼是“落葉樹”;什麼是“常綠樹”。學校的一名兒童心理學家認為,這個孩子在學前班的一幅圖畫,一般孩子要到三年級時才能完成。不做任何提示,她的兒子總會適時地說出一些禮貌用語:“請!”“謝謝您!”“對不起!”而且他很自信、敏感和受人喜愛。

這些在胎兒期接受過刺激的孩子真的先進嗎?這是不是一些真正的信徒們有意選擇的感覺呢?在受到來自懷疑論者的多年批評之後,馮迪卡爾開始謹慎使用像“先進”或“優良”這樣的詞語。“使人們最容易激動的是,我從一開始就說得沒錯,我說的是這些孩子能比其他人更好地思考問題。這話再明白不過了!母親們聽到這個首先關心的一般是,‘你是說這些孩子比我的孩子好,是嗎?’於是,它就成了對人的一種有意冒犯。”此外,它顯然也成了一種職業上的有意冒犯。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馮迪卡爾向參加醫學會議的產科醫生們講述了他的這些刺激方法,以及他在說話早、生理發育早的孩子和家庭親情關係方面所看到的結果。“他們說我們所看到的這些能力是不可能的。

每一個人都知道你說的這些事情是不會發生的,說我是一個庸醫,一個騙子,是我提醒人們這樣做的。我的回答是,為什麼不花點兒時間同自己的孩子做一做,然後再得出你自己的結論。過了一段時間,他們開始說,天哪!孩子們能做一些我們認為他們不能做的事情,不過這一切都已成為歷史了。”馮迪卡爾搖著他的頭又說:“但它確實是一件讓人難以對付的麻煩。”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美國的一位教授唐納德,謝特爾開設了他自己的胎兒期刺激課程。14年來,謝特爾一直負責學校的天才教育課,目的是發現和鼓勵孩子們的音樂天賦。通過他與日本學者(發明了教孩子小提琴的方法)的接觸,通過與懷孕的音樂學院學生的討論,他受到了鼓舞,他登廣告招收了願意給她們的胎兒演奏古典音樂的30名志願者。

每個人都同意在懷孕5個月時開始給胎兒放音樂,每天兩次,每次不超過5分鐘。早晨選擇的應是一種刺激性片斷,如像韓德爾的《皇家焰火音樂》或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晚上選擇的應是一種鎮靜性的樂章,如像貝奇的《G大調弦樂曲》,或巴赫、維瓦爾迪、特萊蒙或韓德爾的巴羅克風格的樂曲,每分鐘6啪,和心律的節拍速度差不多。

這些准媽媽們(以及不進行胎兒期音樂刺激的對照組的媽媽們),在妊娠期間每6周由謝特爾進行一次檢查,生產後帶來她們的孩子,每兩三個月進行一次檢查,一直持續到孩子超過10歲。在每次檢查時,謝特爾都要與父母及孩子進行一次談話,然後播放年輕人的小型演奏和演唱錄影帶,放一些歌曲和樂曲。

他發現,受到過音樂刺激的嬰兒開始說話的時間一般要比未接受音樂刺激的嬰兒早3到6個月,而且一旦入學以後,在認識發育上前者要比後者提前,常常會跳入上一年級。但是最讓謝特爾驚奇的是孩子們的音樂才能。

謝特爾說:“這些小孩能夠很快而且毫不費力地記憶音樂素材,而且他們學會了極其自然的演奏和唱歌。”到21個月大時,一名在胎兒期接受過刺激的小女孩可以唱一首流行歌曲,音調正確,旋律或節奏也沒有錯誤,而且她還能憑記憶唱12首別的歌。她還能夠獨立地彈奏鋼琴,一邊彈鋼琴一邊唱歌。

謝特爾說,他認為胎兒進行刺激會提供音樂才能和語言技巧這件事是毫無疑問的。雖然他已積累了幾百小時的錄影帶,但他還沒有進行分析或深入的研究。部分原因是由於經濟上的壓力,部分原因是由於公眾的懷疑主義。“人們始終在問,‘你是不是想創造出音樂天才?幾個小莫札特?’答案是:‘不!’不過在公眾中總有一些害怕,一種製造超級寶寶的擔心。其實我們只是試圖瞭解能否讓大腦在更高的水準上運作,以提高孩子們實現其最大潛能的機會。”

唐納德·謝特爾顯然感到,他這樣做,而馮迪卡爾也是這樣做的。但科學和醫學的懷疑論者為什麼從過去到現在都把它說成是馮迪卡爾的主張呢?例如,他們都接受了這位醫生的主張,即:胎兒期受到刺激的小孩比未受到刺激的小孩在到一個月大時萌發第一顆牙的概率大160倍。通過玩“踢踏遊戲”和利用紙管與胎兒說話,真的能使胎兒的生理發育提前嗎?

戴夢德實驗小組,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對這個問題進行過試驗,先把懷孕的老鼠放在空間大、同伴多和玩具多的特定環境下,然後分析它們的幼鼠。結果是沉重和確實的,它們確實表現出生理發育得到了加速。

當這些胎兒期受到強化的幼鼠長大後,試驗人員把它們和別的幼鼠一起飼養,在經過兩代強化之後,出生後每只幼鼠的大腦皮質都有了明顯的增厚。戴夢德推測,母鼠活躍地在強化籠子四周來回跑動,會產生較多的性類固醇激素,反過來,這些激素會穿過胎盤,並以某種方式“灌注”給胎兒的腦皮質。

斯坦福大學倍受尊敬的發育生物學家諾爾曼·韋塞爾解釋說,激素和生長控制因素,最終是受基因調控的,它們調控著胚胎的發育速度。他說:“控制牙齒萌發時間的東西不能被加速,這是毫無道理的。”他解釋說,在哺乳動物中已經有許多早熟的事例。

有些動物,如大象、長頸鹿和海豚,出生後一離開母體便能跑動或游泳,而另一些動物,比如蝙蝠和靈長目(包括人類),在出生時相對來說欠發育,雙親必須餵養、保護和教他們一段時間。韋塞爾說:“想要改變這個尺度並不困難,但是我懷疑這種加速是否會干擾正常的發育順序。”

人類的胎兒同其他的哺乳動物和鳥類一樣,各種感覺的開發也是有一定順序的。皮膚的感覺首先出現。然後是平衡感覺,接著是味覺、嗅覺、聽覺。最後是視覺。維吉尼亞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項用鵪鶉進行的試驗,用以瞭解通過刺激是否會人為地改變這個順序。

他們從幾百個鵪鶉蛋上挖去一小片蛋殼,讓裡面的幼鵪鵓接觸到一連串閃爍的光。只有在孵出之後幼鵪鶉才能正常接觸直射光,因此這種早期接觸似乎會早期誘發視覺的發育。這也打亂了小鵪鶉正確地留下母鳥運動和聲音印象的能力,於是它們便由著自己四處走動,茫然地望著周圍。

更多的證據來自於那些早產兒。嬰兒出生得太早,有時提前了3個月,突然離開那個感覺環境。而他們的大腦是按照在這個環境下以標準的發育順序計畫在38周的時間內成熟的。過早的降生把早產兒強行推到了一個充滿光線、未經過濾的聲音、直接的接觸和基本感覺超負荷的世界裡。

在波士頓兒童醫院研究早產兒的海蒂裡斯兒科研究員注意到,每年有40萬名嬰兒提早一個多月降生,此時他們的大腦正在以最大可能的速度發育著。她說,早幾周降生的小孩,可能(但不是一定)會表現出學習障礙、智商分偏低、注意力缺乏、眼一手協調能力低和語言問題,而且這些小孩感到累和注意力分散的時間也短,此外也缺乏自尊和自製,行為易受攻擊而且容易衝動。

在最近的一篇論文中她寫到,這就提醒人們注意,早期感覺刺激可能給大腦的發育提出預想不到的挑戰,而且在大腦不能體現視覺、觸覺或其他各種刺激時對敏感期的大腦進行誘發,還會使大腦發生異常。

她和兩位同事進行了一組心理學的學術試驗,試驗物件是一組在1987年早產1-3個月出生的小孩。作為該組小孩的特例,她著重對一名8歲大的小孩進行了研究。這個小孩的智商分是115(智商平均分是100),但是她在幾種識知類測試(包括用數位和圖像的試驗)中排在“遲鈍正常”類,而在語言技能、詞語問題和其他幾項測試中都排在“天賦的非常優秀”類。

於是,海蒂裡斯得出結論:對早產兒早期的感覺刺激(或轟擊)會導致“適應異常和無能,而且會導致發育加速和能力超常”。她的目的是為父母和護士們找出一種與早產兒互動的最好辦法,並為護理環境找到一種最佳的設計,使大腦繼續在一種理想化的最佳替代設施中(類似子宮裡昏暗、安靜的水世界)不斷發育。

對於拿不定主意是否要試試胎兒期刺激的准父母們來說,海蒂裡斯的發現似乎是個很好的告誡;不過他們沒有問問接受適度刺激的正常足月胎兒的情況。在這一領域工作的專家們給出了一個建議範圍。法國的研究人員連卡納德(在胎兒可以在體內聽和學習方面,他是權威)認為,胎兒“可以從胎兒期接觸各種聲音(包括說話聲)中獲益”,而且這樣可能有助於聽覺的微調。

北卡羅裡那大學的心理學家安東尼·迪卡斯潘(他有時也同連卡納德合作)對此不太樂觀。他擔心科學家們在這方面還瞭解得太少,而且擔心溫和的胎兒期刺激也可能會改變人的感覺發育順序。他說:“在缺乏對人類胎兒發育的更深入瞭解的情況下,我不一定能斷定其結果是美好的。”迪卡斯潘覺得馮迪卡爾的實驗似乎有道理,但他馬上補充說,他還沒有明白,是不是“胎兒期大學”的課程產生了這種效果……科學不可能跟上社會的要求。

他說:“雖然你可以鑒別出這些要求來自何處,不過這些要求並不是愚蠢的,但它的仍是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

胎兒學習研究的許多發現都來自於(美國)兒童健康和人類發展國家研究院,而人類學習與行為研究室主任一福爾曼·克拉斯內格爾也密切關注著這個領域,包括胎兒期刺激問題。他說:“我們實際上還沒有達到能夠說這既是危險的又是有用的那種地步。”然後他又半開玩笑地補充說:“我認為,還沒有任何證據值得我們這些自命不凡的、隱藏在科學外衣和象牙塔里的國家健康研究院的人們完全信任。”他說,分貝數特別高的聲音會損壞胎兒的聽力,所以你不要拿著手提式電子擴音機對我大喊:“嗨,弗雷得!你在做什麼?”當然,我是在開一個小小的玩笑。

但是,我們只是說過母親們要經常同其胎兒說話,而且我們只是期望這樣,除此之外我們確實不知道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他說:“我可能過分保守,因為我認為,在按照醫學處理任何問題時,最好的政策就是:首先要不能有任何傷害。”他很快接著說:“我並不是在暗示。某人這樣做會造成傷害。但是他們確實沒有意識到,比媽媽們平常再多做些什麼可能會對發育中的胎兒造成某種傷害,而不是帶來什麼好處。”

即使是馮迪卡爾自己,在他確信他的課程是安全有價值的同時,也承認,它可能會被過度使用。他認識一位元母親,這位母親曾超討他所建議的、每天刺激胎兒兩次、每次不超過5-10分鐘。而是從懷孕第5周到分娩每天給她的胎兒彈奏音樂至少3個小時。馮迪卡爾說:“有時一天要彈奏12小時。”她的這個男孩現在剛7歲,同他父母住在西班牙,他曾在歐洲的大多數音樂廳裡彈奏過演出用的大型鋼琴。馮迪卡爾說,這個男孩在彈奏樂器或操作電腦鍵盤時,手指移動得相當快,以致你的眼都跟不上。

而且他的反應時間超常。如果你看著他,你可能會認為他有些活動過度,甚至會說:“快讓這孩子慢下來吧!”在會見這家人時,馮迪卡爾注意到,這個男孩在一分鐘的時間裡,他一直在長沙發上,他整理過幾次靠背枕頭,查看過三次以上電話。但是這並不是病理性的運動,而是一些有效的運動。

另—個組織打出廣告要進行胎兒期刺激,他們已售出25000台音樂刺激裝置,孕婦們把它掛在腰帶上。這種裝置通過喇叭播放16種不同的錄音磁帶,而且該組織建議孕婦們在懷孕第4個月至第7個月期間每天使用兩個小時。

華盛頓的國家兒童醫療中心的兒科神經外科室主任菲力浦·科根,曾詢問過使用這類裝置的安全性,他說:“那樣做可能有些過頭了。”而且他開玩笑說:“這裡有一本新書,書名是《把你的胎兒推向瘋狂!》。

胎兒們也需要有他們自己的安寧。”他說,就像嬰兒一樣,“如果每個人都把臉對著嬰兒說:‘喂,喂,喂!’最後嬰兒將會因為這麼大的刺激而開始尖叫。”至於發育的加速,科根覺得:“牙齒、運動技能,以及按生物學方式安排的那幾項的發育情況,可能只有極微小的改變。”

一些未來的父母將希望試試對子宮內的胎兒進行強化教育,而另一些人則不願意在嬰兒出生前使用各種直接的方法。不管怎麼說,我們認為,每一位孕婦或其配偶都要監視應急激素的暴露,並避免接觸香煙、酒、合法及非法藥物、殺蟲劑和工業化合物,以保護他們未來寶寶的發育中的大腦。下面介紹一些既能保護胎兒又能進行強化教育的方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