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個美人計,兩位美女間諜,為何偏偏只有西施成了“四大美人”?

美人如花, 盛開在歷史長河的彼岸, 點綴了大江東去浪淘盡, 任世間萬事滄桑變化, 人間滄海桑田, 她們始終綻放在時光深處。 在百花嬌豔裡, 王昭君, 楊玉環, 貂蟬, 還有西施最為豔冠群芳, 人們將她們並稱為“四大美人”, 千百年來, 天下女子莫能與之相提並論,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畢竟哪怕就是四大美人之首的西施, 論才情與外貌, 都還有同時期的鄭旦遠遠超過她。 提到這, 就不得不令人生出疑慮, 既然如此, 為何鄭旦沒有列入四大美人之中, 反而是西施被納入範圍了呢?答案且往下讀。

時光倒流千年, 回到春秋年間, 回到越國那個叫苧蘿村的地方, 所有的故事都從那時那地開始。 在苧蘿村裡, 有“浣紗雙姝”——西施與鄭旦, 彼時她們還不知道, 將來她們之中一個會成為聲名遠播, 婦孺皆知的“四大美人”之首, 而另一個則會被漸漸被遺忘在歷史洪流之中,

一如當時的西施, 其實是一個自卑的女子, 她美麗, 可比她更完美的還有鄭旦, 鄭旦人美心善, 也很想與自己結為好友, 可面對她, 西施卻是心有膽怯。 為何?因為在當時, 美人都該有雙三寸金蓮, 可西施卻沒有, 她的腳比別的女子足足大了一個圈, 這在今天看來不過芝麻大的小事, 在當時於西施卻是大過天的事。 不過, 西施和鄭旦還是成為了朋友, 因為善解人意的鄭旦在知道了西施的心事後, 送了西施一襲長裙, 長裙落地, 遮住了西施的大腳, 也一掃她心內的陰霾。 此事雖小, 卻可以從中看出, 千年之前的西施與鄭旦相比, 後者較前者更出色更優秀, 而且鄭旦與西施性情不同。

後來西施與鄭旦一同被選為進獻給吳王夫差的美人,

作為高級間諜, 以身許國, 這是後話, 也是人盡皆知的史實, 不必多談。 總之, 從那時起, 兩人的命運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同樣都是忍辱負重, 同樣都是另有目的陪在夫差身邊, 肩負用“美人計”讓夫差亡國重任, 而且從最終結果來看這一任務也出色完成了, 可她們兩人得到的歷史評價和受到的歷史重視, 卻完全不一樣, 一如前文所說, 一個名留青史, 一個卻籍籍無名了, 而這背後的原因, 大概可以從兩方面解答。

第一方面, 西施比鄭旦更具有話題性。

在資訊技術並不發達, 沒有照片, 沒有網路的古代, 西施的美麗能從一個小山村傳到越王勾踐耳朵裡, 無論是有心還是無意, 西施的宣傳工作都是一流的, 如果不是後來被送到了吳王夫差懷裡, 西施很有可能被收入勾踐的後宮了, 這或許也是她最開始想要的人生。 西施無論是入宮前, 還是入宮後都留給了世人太多故事, 頗具傳奇色彩。 她體弱多病, 常年心口絞痛, 於是有了西子捧心之說, 這甚至還成了她的專項表演,

除了那位勇氣可嘉的東施姑娘敢於模仿, 留下了東施效顰的笑談之後, 沒人敢輕易嘗試;她去河邊臨水自照, 自此留下了“沉魚”一說……生前事蹟已讓人們對她無限遐想, 更何況西施之死, 千百年來也一直撲朔迷離, 有人道她最後隨水而逝, 也有人說, 她最後與範蠡歸隱, 在眾說紛紜裡, 西施的形象更添傳奇色彩。 而反觀鄭旦, 美則美矣, 卻沒有這麼多故事可言, 她的身影漸漸隱在了西施的光環之下, 她的名字也慢慢在歷史裡淡去, 不再為世人所熟知, 沒有了知名度, 自然就無法與西施相提並論了。 其實“四大美人”最終確定人選, 說到底靠的也不完全是女子的外貌, 更多是人氣。

第二方面,是鄭旦並沒有完成好一個間諜該做的事情,何以見得?從鄭旦之死,可以反推。

司馬遷的《史記》裡,對於鄭旦的死,是有定論的,那就是因妒而病,加上失子之痛,最終香消玉殞。但凡經歷過情愛的人都知道,有愛才會有嫉妒,更何況她曾與西施情同姐妹,很顯然,鄭旦是愛上了夫差的,不然也不會為其生子,只是她不知道,這份愛註定是煎熬的,因為她並不是一個普通女子,她的出身和使命決定了,她不能去愛眼前的那個男人。鄭旦之子的夭折,究竟是天意還是人為,後人不知道,史書沒有寫,但是她心裡應該是有答案的,不然又怎會過度悲傷,要知道她雖然是一介女流,但是從其精通劍術,愛好武術來看,絕不是一個斤斤計較,釋懷不了心事的人,能讓她困心亂情,甚至將自己的國家使命拋之腦後的,只有愛和痛。

鄭旦在西施之前就退出了歷史舞臺,剩下西施一個人完成越國教給她們的任務,自此一枝獨秀,等到夫差亡國,西施也就成了越人爭相傳頌的功臣,世人謂其忍辱負重,而鄭旦,記得她的人,寥寥無幾了。而且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勾踐或許也不太想人們記住這個為了國家付出過自己一切的女子,因為畢竟,她最後是對夫差動情,甚至也是為情而死,別人不知道,但是作為採取了“美人計”方案的最高統治者而言,他心如明鏡,這對於他來說,甚至是一種背叛,於是也就任人們遺忘了她。

鄭旦的一生,因為種種原因,最終沒有被納入“四大美人”之中,她的名字也最終被淹沒在歷史洪流裡,不過,雖然她沒留名千古,但是她也算是按照自己的心願過了一輩子,她愛過恨過,比起西施的一生,她雖然平凡卻更圓滿,這,也算是一種幸運了吧。

參考文獻:

司馬遷《史記》

劉義慶《世說新語》

第二方面,是鄭旦並沒有完成好一個間諜該做的事情,何以見得?從鄭旦之死,可以反推。

司馬遷的《史記》裡,對於鄭旦的死,是有定論的,那就是因妒而病,加上失子之痛,最終香消玉殞。但凡經歷過情愛的人都知道,有愛才會有嫉妒,更何況她曾與西施情同姐妹,很顯然,鄭旦是愛上了夫差的,不然也不會為其生子,只是她不知道,這份愛註定是煎熬的,因為她並不是一個普通女子,她的出身和使命決定了,她不能去愛眼前的那個男人。鄭旦之子的夭折,究竟是天意還是人為,後人不知道,史書沒有寫,但是她心裡應該是有答案的,不然又怎會過度悲傷,要知道她雖然是一介女流,但是從其精通劍術,愛好武術來看,絕不是一個斤斤計較,釋懷不了心事的人,能讓她困心亂情,甚至將自己的國家使命拋之腦後的,只有愛和痛。

鄭旦在西施之前就退出了歷史舞臺,剩下西施一個人完成越國教給她們的任務,自此一枝獨秀,等到夫差亡國,西施也就成了越人爭相傳頌的功臣,世人謂其忍辱負重,而鄭旦,記得她的人,寥寥無幾了。而且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勾踐或許也不太想人們記住這個為了國家付出過自己一切的女子,因為畢竟,她最後是對夫差動情,甚至也是為情而死,別人不知道,但是作為採取了“美人計”方案的最高統治者而言,他心如明鏡,這對於他來說,甚至是一種背叛,於是也就任人們遺忘了她。

鄭旦的一生,因為種種原因,最終沒有被納入“四大美人”之中,她的名字也最終被淹沒在歷史洪流裡,不過,雖然她沒留名千古,但是她也算是按照自己的心願過了一輩子,她愛過恨過,比起西施的一生,她雖然平凡卻更圓滿,這,也算是一種幸運了吧。

參考文獻:

司馬遷《史記》

劉義慶《世說新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