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為一品大學士,為官清廉且政績卓著,因犯下一小錯被判斬立決

清代歷史上, 當朝一品大員被押往菜市口斬首的實屬少見, 而要是為官清廉、為人正直且又才能卓著的大學士被判“斬立決”的就更稀罕了, 在咸豐朝就有這麼一位文淵閣大學士因為犯了一點小錯而丟了性命, 此人便是柏葰。

柏葰, 原名松葰, 字靜濤, 號泉莊, 巴魯特氏, 蒙古正藍旗人。 道光六年(1826年)考中進士, 授庶起士, 三年散館後授編修, 自此進入仕途。 柏葰的仕途一路都很順暢, 歷任山東、江南副考官, 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盛京工部侍郎, 總管內務府大臣, 兵部尚書, 熱河都統, 軍機大臣, 戶部尚書, 協辦大學土兼翰林院掌院學士。

柏葰因為為官清廉, 查案認真嚴謹、秉公正直, 深得道光帝的器重。 道光三十年(1850年), 他在一年之內五次升遷, 為朝野所注目。 咸豐五年(1855年), 柏葰出任熱河都統。 他在職期間, 對熱河地區存在的一些矛盾弊端進行了認真的整治, 並且妥善地解決了蒙古地方的開礦問題。

此後, 柏葰愈加受到清廷的賞識。 後來, 由太平天國運動引發的各地反清鬥爭不斷發生, 清政府疲于應付, 財政日見困窘, 為解救燃眉之急, 清廷濫發官票引起通貨膨脹。

當時, 柏葰任戶部尚書, 他和其他官員一起針對當時金融和貨幣的混亂進行了清查和整頓,

使鈔法漸漸有了些起色。 他還根據以往發行官票的教訓, 提出了一些切中要害的建議。

咸豐八年(1858年), 柏葰獲授文淵閣大學士, 主持當年順天鄉試。 此次順天鄉試考生有上千人, 最後錄取三百名, 整個考試過程比較順利, 到九月十六日放榜時, 一切都平靜如水。 然而, 就在柏葰接受同僚祝賀的時候, 參考的士子中間卻開始了一場議論。

原來, 土子們在看榜時, 發現唱戲的優伶平齡競然中了第七名。 按清制, 娼妓、優伶、皂、吏等不能參加科考, 而平齡經常登臺唱戲卻還能中榜, 難免引起人們的議論和懷疑。 十月七日, 禦史言官孟傳金呈遞奏章, 指出此次順天考試中士子平齡身份不明, 錄為舉人引起物議, 同時參劾平齡的朱卷和墨卷不一致, 應該查究。

咸豐帝接到奏摺, 很是吃驚, 他對科舉舞弊早就切齒痛恨, 決定對這次事件嚴查。 當即任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兵部尚書全慶和陳孚恩等四人專職會審查辦此案。 不料在查平齡一案的過程中,

又接連查出了相關事件多起, 咸豐帝大怒, 將擔任順天鄉試正主考官柏葰革職聽候傳訊。

經審訊查明, 柏葰因家人靳祥的請托, 還違規錄取了一個名叫羅鴻繹的人。 “順天鄉試舞案”至此大白, 載垣將案情報告給咸豐帝后, 咸豐帝召集諸位王公大臣, 下諭旨說:“科場是國家的論才大典,法律對徇私舞弊的行為素來處罰嚴厲。不料柏葰身為一品大員,而且還是科甲進士出身,竟然因為家人的請托就撤換試卷,辜恩藐法到了如此地步!就其所供認的情節而言,情理上雖可原諒,但法律難以寬宥。”

本來身為主考官的柏葰在這次科場舞弊案中僅屬瀆職罪,不至獲死,可偏偏因為性情耿直得罪了朝廷中的權臣載垣、端華及其弟肅順等人,他們對柏葰早已如鯁在喉,不除不快。於是隨即上奏,以“取士大典,關係至重”為由,力勸處決柏葰。

威豐帝顧念柏葰為先帝舊臣,心有不忍,但又禁不住肅順等人三番五次地堅持,於無奈之中判處柏葰“斬立決”。就這樣,身為一品大員的柏葰死在了肅順這幫權臣的屠刀之下。柏葰被斬之後三年,肅順因政變被殺,有禦史疏請為柏後“昭雪”。慈對此批示:“柏葰不能謂無罪”,拒絕了提議。

下諭旨說:“科場是國家的論才大典,法律對徇私舞弊的行為素來處罰嚴厲。不料柏葰身為一品大員,而且還是科甲進士出身,竟然因為家人的請托就撤換試卷,辜恩藐法到了如此地步!就其所供認的情節而言,情理上雖可原諒,但法律難以寬宥。”

本來身為主考官的柏葰在這次科場舞弊案中僅屬瀆職罪,不至獲死,可偏偏因為性情耿直得罪了朝廷中的權臣載垣、端華及其弟肅順等人,他們對柏葰早已如鯁在喉,不除不快。於是隨即上奏,以“取士大典,關係至重”為由,力勸處決柏葰。

威豐帝顧念柏葰為先帝舊臣,心有不忍,但又禁不住肅順等人三番五次地堅持,於無奈之中判處柏葰“斬立決”。就這樣,身為一品大員的柏葰死在了肅順這幫權臣的屠刀之下。柏葰被斬之後三年,肅順因政變被殺,有禦史疏請為柏後“昭雪”。慈對此批示:“柏葰不能謂無罪”,拒絕了提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