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晉楚弭兵會盟對春秋歷史造成的影響

春秋戰國時期, 當時晉國楚國兩個大國為了爭奪霸主的地位, 相互不斷交戰攻伐。 而魯國、衞國、陳國、蔡國、鄭國、許國、宋國、邾國、滕國這些小的國家, 則苦不堪言。 因為他們無論站在晉楚哪一邊, 都會遭到另一邊的瘋狂報復。 這些小國人口民力受到極大的破壞。 當時在宋國這種情形也不例外。 而宋國有個大夫, 名叫華元。 他不僅與晉國的高層執政卿欒武子是好朋友, 也和楚國令尹子重交好。 於是華元就利用這兩層特殊的關係, 來回奔走周旋, 調解晉楚兩個大國的關係。 終於促成晉楚同意結盟。

在西元前546年間, 晉國、楚國、齊國、秦國、魯國、衛國、陳國、蔡國、鄭國、許國、宋國、邾國、滕國等14國使者在宋國西門外參加歃血會盟。 在會盟前期, 晉國、楚國由於多年爭伐, 仇恨頗深, 導致相互不信任, 晉王、楚王都身穿重甲, 各自防著一旦對方做出出格事體, 就大動干戈的打算,

來參加這次會盟。

這次會盟簽訂的盟約內容是:“晉國、楚國的僕從國要向這兩個大國進貢朝拜。 ”但是也有例外, 那就是齊國、秦國也實力強比較強, 可以只朝拜盟國, 不用朝拜另外一個的特便。 邾國為齊國的附庸, 滕國為宋國的附庸, 不參與盟會。 而最慘的是其它的那些小國, 有人國家由於晉楚多年爭戰, 國內窮餓遍野, 沒有金銀財寶來進貢晉楚, 只得拿人口來充當貢品。

這次弭兵會盟的成果是晉國、楚國兩大國, 通過犧牲了那些小國的利益, 達到暫時的和解。 暫時形成了表面的均衡態勢, 使各國此後免去連年征戰之苦。 第一次弭兵之會後, 晉楚大體平分霸權, 而晉國在總體上稍占些優勢。

弭兵會盟在歷史上對春秋時期的變局有著非常巨大的影響, 它推動春秋歷史進程。 而二次弭兵會盟的召開成功, 也大大提高了宋國外交上的政治自信。 在隨後的幾十年內, 各國之間再也沒有發生過直接的軍事衝突。 各國內部貴族氏族之間的鬥爭則開始激烈血腥起來了,

所以說"弭兵"會盟意義在於:春秋時期各諸侯由國與國之間的爭霸, 慢慢轉向了國內氏族豪門之間兼併鬥爭, 這也是春秋時代由前期轉入後期的劃分之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