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細品周易繫辭傳》連載(21):群經之首

《細品周易繫辭傳》連載, 第九回, 成在德行

文/本部落成員 臧海

提起《易》經, 不少人都知道, 它是“六經之首”。 所謂“六經”, 是指古代的《詩》、《書》、《禮》、《樂》、《易》、《春秋》那六部經典。

因為“六經”之中的部《樂》早已失傳, 所以, 也有人將“六經之首”叫“五經之首”。 可不論是“六經之首”也好, 還是“五經之首”也罷, 意思都是說這《易》就是群經的那個首, 《易》就是群經的那個首腦。

若要問“群經之首”的講法是誰先提出來的呢?據山東大學王新春教授考究, 最早是兩漢時期的楊雄(前53——18年)講的。 《漢書·楊雄傳贊》裡記載:楊雄以為“經莫大于易, 故作《太玄》。 ”《太玄》, 是楊雄模仿《周易》寫的一本書。 後來, 楊雄的講法被劉歆所推崇。 受其影響, 劉歆在他的《七略》之《六藝略》中, 頭一次明確提出了《周易》為眾經之首的看法。 該說法被記錄在班固的《漢書·藝文志》裡。 《漢書·藝文志》引劉歆的話說:“《六藝》之文, 《樂》以和神, 仁之表也;《詩》以正言,

義之用也;《禮》以明體, 明者著見, 故無訓也;《書》以廣聽, 知(智)之術也;《春秋》以斷事, 信之符也。 五者, 蓋五常之道, 相須而備, 而《易》為之原。 故曰:‘《易》不可見, 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言與天地為終始。 ”

劉歆說的意思大概是, “六經”裡的《樂》, 可以和諧精神, 精神和諧, 是心中有仁的表現;《詩》可以中正言語, 言語中正, 就是義的個用法;《禮》可以“明體”, 能讓人明白為人的法式、規範, 而該明白的都顯著可見了, 因此, 也便再沒有什麼可訓導的了;《書》可以使人廣聽而增長見識, 見識增長, 就是益智的法術;《春秋》可以明斷事體, 由事體的明斷中, 便能深深體會到, 信, 即信用這樁東西呀, 哥唻, 它可是做事情的個信符, 沒有信用這個符, 任何事情都是做不來的。 以上《樂》中的“仁”,

《詩》裡的“義”, 《禮》中的“禮”, 《書》裡的“智”, 《春秋》中的“信”五者, 它們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五條恒常之道。 該五條做人的恒常之道相互須要, 互相依賴, 缺了那一樣, 都不算完備, 而《易》經呢, 它便是這五者的那個本源了。 所以, 《繫辭傳》裡才講:“易不可見, 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您尋思這話講的是啥?就是《易》經的道理與天地共終始, 同存亡啊。

由此, 咱們即可窺見2000多年前, 古人對《繫辭傳》裡句“易不可見, 則乾坤或幾乎息矣”的理解。

當然, 劉歆對“六經”的看法, 人們未必都贊成。 但是, 他提出的《易》經為“六經之首”的識見, 後來卻逐漸成了後學者的共識。

本系列連載

為方便大家查閱, 目錄在這裡:

《周易化俗》連載(1):目錄和大綱

《細品周易繫辭傳》連載(1):目錄和大綱

原創聲明:

本文為原創, 授權頭條號@周易取名字 在今日頭條上連載發佈, 本文為首發, 作者為本頭條號所在部落成員臧海(dyzang), 原創版權歸臧海所有。 轉載請務必注明作者和出處, 侵權必究。

本頭條號有多部作品正在連載, 內容涵蓋國學周易中的易經、風水、命理、算命、擇日、面相、手相、起名、取名、占卜、星座、占星、紫微鬥數、梅花易數、奇門遁甲等諸多領域(本頭條號文章列表裡有), 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