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民國時期的漢字簡化運動

民國24年8月21日教育部11400號令:1909年起, 錢玄同等學者便公開提出漢字簡化倡議與相關文章。 1932年, 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編的《國音常用字匯》出版, 收入了宋元以來的大多慣用簡體字。 1934年1月, 國語統一籌備委員會第29次常委會通過了錢玄同的《搜采固有而較適用的簡體字案》, 呈請教育部施行。 1935年蔡元培、邵力子、陶行知、郭沫若、胡愈之、陳望道、葉聖陶、巴金、老舍、鄭振鐸、朱自清、李公朴、艾思奇、郁達夫、胡蜂、林漢達、葉籟士等學者聯合各大雜誌社發起手頭字運動以進一步推動漢字簡化進程。

1935年8月21日, 中華民國教育部發佈第11400號部令,

正式公佈《第一批簡體字表》, 《手頭字第一期字彙》所收的300字大部分被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教育部頒佈《第一批簡體字表》所採用。 亦即錢玄同所編《簡體字譜》中2400字中的324個, 這是政府第一次大規模推行簡化漢字。 但當時戴季陶等文化元老強烈反對。 1936年2月5日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 訓令“簡體字應暫緩推行”。 《第一批簡體字表》被收回廢止。 (圖為民國24年8月24日, 雲南日報刋載此令的增刊一份。 )此後受抗戰與內戰影響, 漢字簡化運動未能繼續推進, 直到解放以後此項目在大陸得以完成。

下圖即當時雲南日報關於漢字簡化的增刊一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