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戶縣的軟面

到過陝西戶縣的人, 如果不被這個文化大縣的詩詞、農民畫這種精神文化傾倒, 那絕對要被“戶縣軟面”這種飲食文化香醉。

漫步在這個古老的縣城, 不管是什麼時候, 只要你見飯館裡客人出出進進, 煙囪冒著青煙, 鍋臺冒著熱氣, 准是一家軟麵館。

這軟面, 說來話長。 要追溯其源, 當在秦朝。

據說, 有一天, 秦始皇到戶縣渼碧湖畔探望被囚禁在萯陽宮的母親趙姬後, 時至中午, 卻一點兒胃口都沒有, 大臣們便開始滿街地找好吃的。 其中有一個大臣, 發現了一家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的麵館兒。 他想:這家麵館生意做得這麼火, 一定好吃。 然後, 他就帶著秦始皇及朝廷要員來到了這家麵館。 秦始皇沒嘗幾口, 眼淚就被辣了出來, 可還是狼吞虎嚥地吃著, 吃完面, 秦始皇當場寫了一個字“biang”字(二聲)。 隨即這個面, 就被叫成了biangbiang面。

後來, 一群在終南山打柴的樵夫, 每天往返於戶縣、咸陽之間, 吃完biangbiang面, 就推著柴車趕路。 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 重複單調的生活, 使他們就將這個字編成了歌謠, 在路上吼了起來:

一點飛上天 , 黃河兩道彎。

八字大張口 , 言字往裡走。

你一扭 , 我一扭, 左一長, 右一長, 中間加個馬大王。

心字底 , 月字旁, 楔個橛橛掛麻糖 ,

推個車車逛咸陽。

鬥轉星移, 這biangbiang面的“biang”字, 由於筆劃繁多, 字難寫, 逐漸被戶縣人叫做“軟面”。

戶縣軟面可分兩種, 一種是扯面, 一種是手擀面。 重慶人在戶縣街道賣的寬面, 當不屬戶縣乾麵之列。

扯面也不光是戶縣軟面, 西安咸陽附近區縣也有, 地道的戶縣軟面應該是手擀面。

手擀面也有軟硬之分, 一般外地人說的吃戶縣軟面, 並不一定就是軟面, 相反, 最地道, 最好吃的還是硬面。

我本來不會擀面, 前年夏天, 突然想吃漿水面, 想起那個味, 那個顏色, 食欲便產生了強烈的衝動——學。 恰好同事妹子來家裡做客, 我就請教了她。 其過程原來是:給盆子裡的麵粉放點鹽, 用適量水攪拌均勻, 放到案板上揉, 柔到一定時候再放到案板餳,

餳面過程至少半個小時。 餳好的面如果軟的話, 就叫軟面。 軟面好擀, 不費啥勁, 但出鍋後, 撈在碗裡筋度不夠, 容易變形, 也沒嚼頭。 餳好的面如果硬的話, 任由你擀薄擀厚, 出鍋都不變形, 撈碗裡可吸可嚼。 我一般將面在案板上揉100下。

戶縣手擀面的調食方法也很簡單,

可以用臊子拌, 可以用菜油潑, 也可以用漿水澆。 醋不一定用大王醋, 但漿水最好用野菜或者芹菜漿水。 辣子是少不了的, 所謂“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 三千萬秦人齊吼秦腔, 端一碗軟面喜氣洋洋, 沒有辣子嘟嘟囔囔”, 就是其真實寫照。

熗漿水的辦法是:將鍋燒臘, 將油倒入, 再放入辣面, 待辣面微焦將漿水倒入, 要聽見“刺啦”一聲。 然後再放進炒好的蔥和蒜苗或者韭菜。

擀一案軟面下在鍋裡, 撈幾條軟面放在碗裡;舀一小勺特製臊子, 剜兩筷子油潑辣子, 撒上蔥薑蒜, 端在屋門前, 參加老碗會, 隨吃隨諞, 汗流不斷, 那才叫愜意, 那才真個叫嘹咋咧!

最後, 再次強調:戶縣軟面, 地道的, 最好的不是軟, 而是硬, 關鍵在“餳”字上。

(餳——音xing,餳面。有時也叫醒,醒面)

(餳——音xing,餳面。有時也叫醒,醒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