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假如西南聯大教授們也有朋友圈……真·freestyle!

作為一個時代的傳奇

西南聯大僅僅存在了八年

學生不過三千餘人

但他們當中卻走出了:

這麼多天才聚集在一起

除了刻苦治學

也誕生了許多好玩的事

今天, 就帶大家看看

《文豪朋友圈》

80年前這群創造了世界奇跡的中國人

在西南聯大的爆笑日常

/ 1946年5月 西南聯大中文系全體師生在教室前合影 /

春城昆明美好的一天開始了

西南聯大的同學們吃早飯時刷朋友圈

他們驚奇地發現

清華校長梅貽琦帶頭幹起了微商

團團菌小課堂

① 當時西南聯大物資極其匱乏,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一家生活也十分艱苦, 五個子女都在求學讀書, 夫人韓詠華沒有工作, 全家僅靠梅貽琦微薄的薪金來勉強糊口。 不過貧窮並沒有限制他們的想像力, 韓詠華與其他教授夫人合作, 做出一種江浙式的米粉碗糕來賣, 名曰「定勝糕」, 取抗戰一定勝利之意, 可以說是很會玩梗了。

② 評論中的張伯苓是南開校長, 蔣夢麟是北大校長, 當時三校聯合辦學, 校長也是輪流制, 由於梅貽琦處事公平、眾人服氣,

張蔣二人主動退讓, 梅成為事實上的校長。

③ 當時聯大教授們靠工資根本養不活自己, 清高如聞一多也不得不掛牌治印, 給人刻章來補貼家用, 校內一眾大V教授都幫著發傳單吆喝, 也是奇景, 還有你們關心的愛吃橘子的朱自清, 已經和金嶽霖一起開始自己種菜了吧。

④ 梅貽琦的口頭禪是:大概或者也許是, 恐怕仿佛不見得。 可以說是很佛系了。

校長賣糕, 畫風清奇

其實西南聯大校舍裡

每天都有怪事發生

昆明多雨, 新建的校舍屋頂總是漏

經常上著上著課

教室裡就大珠小珠落玉盤了

面對這種紮心的情況

聯大經濟系教授陳岱孫先生的處理方法

可以說是很佛系了

團團菌小課堂

① 《無問西東》裡有一幕「上課聽雨」的鏡頭,其實是當時西南聯大經濟系顏值擔當陳岱孫教授的梗,這枚理財達人對數字和時間很敏感,每次下課鈴響,他的課剛好也講完,可遇上大雨就沒轍了,只好停下來在黑板上寫下四個大字「停課賞雨」。之後擱筆坐下,任雨水打濕肩膀,袖手凝神,物我兩忘~

② 劉文典是西南聯大的網紅教授之一,hin有個性,當時在國文繫念書的汪曾祺回憶道「先生講了一年《莊子》,我只記住開頭一句:《莊子》。嘿,我是不懂的嘍,也沒有人懂!他講課是東拉西扯,有時扯到和莊子毫不相干的事。倒是有些罵人的話,留給我的印象頗深。」

③ 另一位網紅教授陳寅恪上課從不帶書,他有個「四不講」法則:不講前人講過的,不講近人講過的,不講外國人講過的,不講自己過去講過的——那講啥呢?只講沒人講過的,可以說是很酷了。

④ 歷史系教授雷海宗也是個不備課的,下課鈴響,講到哪算哪,自己也不記得、每次上課都要先問學生:「我上次講到哪裡了?」有個女生筆記記得最詳細,雷先生有一次問她,她說:「你上次最後說:現在有空襲警報,我們下課。」雷海宗默然,應該是紮心了。

⑤ 後世的網紅、當時的屌絲沈從文上課畫風也很清奇,他講東西毫無系統,天馬行空,普通話又爛,聽起來很費勁,學生們漸漸都不來上課了。沈從文考試時只好任由學生去寫,愛寫什麼就寫什麼。

都說文人相輕

在哈佛耶魯高材生雲集的聯大教授群裡

只有小學文憑的沈從文

經常位於“鄙視鏈”的最底端

可是他自己對此似乎沒有感覺

(這是得有多遲鈍)

這天,正上著課

空襲警報忽然響了

西南聯大的師生們立刻啟動逃跑模式

團團君小課堂

① 聯大師生的課除了會被雨打斷,更常會被敵機轟炸打斷。為斷絕中華文化,日軍以聯大為主要攻擊目標,「跑警報」就成了師生們的家常便飯。

② 某日空襲警報響起,聯大師生們爭先恐後到處跑,國文系教授劉文典跑了一半,忽然想起他十二萬分佩服的陳寅恪體弱多病行動不便,趕緊率領幾個學生到陳的寓所攙扶。學生也要攙劉,劉不讓,大聲叫嚷:「保存國粹要緊!保存國粹要緊!」讓學生攙扶陳先走。

重點來了,沈從文此時碰巧路過,劉文典一看他也跑,就對同行的學生說:「陳寅恪跑警報是為了保存國粹,我劉某人跑是為了莊子,你們跑是為了未來,沈從文他跑什麼跑?」

③ 沈從文的夫人張兆和是標準白富美,在四姐妹中排行老三,大姐張元和嫁了昆曲名角顧傳玠,二姐張允和嫁給了語言學家周有光,小妹張充和嫁了耶魯大學著名漢學家傅漢思,一家子人生贏家。

④ 被稱為「中國最後的士大夫」的汪曾祺當時在西南聯大國文繫念書,「人設是別人家的孩子」,天賦異稟但不愛用功,經常蹺課泡茶館,但老師們都很喜歡他。

#劉文典diss沈從文#這個TAG

常年佔據西南聯大校內八卦熱搜榜頭名

除了「跑警報」的軼事

還有著名的「評教授」事件

這回劉大才子直接發了朋友圈

至於他有沒有分組遮罩沈從文

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作為章太炎的入門子弟、學貫中西的學霸

劉文典為人狂傲

不把沈從文這種半路出家的歪才放在眼裡

其實,這都是校長梅貽琦的鍋

誰叫他思想開明、不以文憑取人

經常力排眾議破格錄取有才之人

被他選中的非主流教授

還有僅僅28歲的數學天才華羅庚

正好,我們可以來圍觀下

西南聯大理科生們的畫風

團團菌小課堂

①華羅庚是小學樓道海報名人四大天王之一,年輕時也是究極學霸,他出身窮苦,只有初中文憑,但20歲出頭就寫出多篇震撼學界的論文,獲得去劍橋學習的機會,回國後被清華聘為教授,堪稱勵志偶像。

②另一位數學大師陳省身的履歷更逆天,他比華羅庚還小一歲,走的是高富帥學霸路線,是中國首位數學碩士生,25歲拿到德國漢堡大學數學博士學位,26歲就當了清華教授,看來梅貽琦重用小鮮肉的政策早有先例......

③楊振寧和李政道當時都在西南聯大物理系讀書,上面劉文典朋友圈回復裡自曝扮乞丐撿菜的吳大猷是他們的導師。楊李二人畢業後,經由吳大猷推薦去芝加哥大學深造,十年後兩人在美國獲得諾獎,楊33歲,李31歲······這不是天才和超人是什麼???

看完上述才子學霸們的經歷

團團菌的膝蓋已經跪穿了

同樣是人

學習差別咋就那麼大呢!

話說回來

西南聯大的先生們

在又窮苦又危險的條件下

究竟是用什麼教育方法

培養出這麼多優秀學生的呢?

中文系教授聞一多

特地發了條朋友圈

和同事們探討傳道授業的新玩法

團團菌小課堂

① 汪曾祺在 《 西南聯大的中文系 》 裡回憶 : 「 聞一多先生上課抽煙 , 上他課的學生也抽。他講唐詩 , 不蹈襲前人一語 。 講晚唐詩和後期印象派的畫一起講 , 特別講到點畫派 。 中國用比較文學的方法講唐詩的,聞先生當為第一人 。 」

② 抗戰爆發後 , 聞一多蓄須明志 , 他說 : 「 趕不走日本人 , 我就不剃鬍子 , 看它能夠長多長 ! 」 八年過去了 , 他胸前黑須盈尺 ,雖等來了戰爭勝利卻沒有等來回北平的那一天。

③ 聲韻學教授羅常培很愛才,曾寫親筆信推薦窮學生來聯大讀書 ,介紹信上寫 : 「...... 該生素具創作夙慧 。 」

④ 聯大國文系多數課程考試都很寬鬆 , 一般就是期末交一篇讀書報告 , 不重抄書 , 而重有無獨創性的見解 。 但朱自清教的宋詩課很嚴格 , 他要求學生記筆記 , 還要定期出題考試。

西南聯大提倡學術自由

教授們上課無人干涉

想講什麼就講什麼

想怎麼講就怎麼講

(汪曾祺回憶錄原文)

可以說是建立在

真才實學和獨立見解上的

真·freestyle了

/ 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男子天團 /

更可貴的是

為保持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整個抗戰期間

雖然時代的主旋律是愛國救亡

但西南聯大的校長和教授們

在政府命令與精神自由之間

找到了相對的平衡

讓學生潛心學術、獨立思考

保證思想言論的絕對自由

才造就了人才培養的奇跡

團團互動時間

你喜歡西南聯大這種freestyle的

教學方式嗎?

快來評論區和大家分享吧!

下方查看歷史文章

▶編輯:文文

團團菌小課堂

① 《無問西東》裡有一幕「上課聽雨」的鏡頭,其實是當時西南聯大經濟系顏值擔當陳岱孫教授的梗,這枚理財達人對數字和時間很敏感,每次下課鈴響,他的課剛好也講完,可遇上大雨就沒轍了,只好停下來在黑板上寫下四個大字「停課賞雨」。之後擱筆坐下,任雨水打濕肩膀,袖手凝神,物我兩忘~

② 劉文典是西南聯大的網紅教授之一,hin有個性,當時在國文繫念書的汪曾祺回憶道「先生講了一年《莊子》,我只記住開頭一句:《莊子》。嘿,我是不懂的嘍,也沒有人懂!他講課是東拉西扯,有時扯到和莊子毫不相干的事。倒是有些罵人的話,留給我的印象頗深。」

③ 另一位網紅教授陳寅恪上課從不帶書,他有個「四不講」法則:不講前人講過的,不講近人講過的,不講外國人講過的,不講自己過去講過的——那講啥呢?只講沒人講過的,可以說是很酷了。

④ 歷史系教授雷海宗也是個不備課的,下課鈴響,講到哪算哪,自己也不記得、每次上課都要先問學生:「我上次講到哪裡了?」有個女生筆記記得最詳細,雷先生有一次問她,她說:「你上次最後說:現在有空襲警報,我們下課。」雷海宗默然,應該是紮心了。

⑤ 後世的網紅、當時的屌絲沈從文上課畫風也很清奇,他講東西毫無系統,天馬行空,普通話又爛,聽起來很費勁,學生們漸漸都不來上課了。沈從文考試時只好任由學生去寫,愛寫什麼就寫什麼。

都說文人相輕

在哈佛耶魯高材生雲集的聯大教授群裡

只有小學文憑的沈從文

經常位於“鄙視鏈”的最底端

可是他自己對此似乎沒有感覺

(這是得有多遲鈍)

這天,正上著課

空襲警報忽然響了

西南聯大的師生們立刻啟動逃跑模式

團團君小課堂

① 聯大師生的課除了會被雨打斷,更常會被敵機轟炸打斷。為斷絕中華文化,日軍以聯大為主要攻擊目標,「跑警報」就成了師生們的家常便飯。

② 某日空襲警報響起,聯大師生們爭先恐後到處跑,國文系教授劉文典跑了一半,忽然想起他十二萬分佩服的陳寅恪體弱多病行動不便,趕緊率領幾個學生到陳的寓所攙扶。學生也要攙劉,劉不讓,大聲叫嚷:「保存國粹要緊!保存國粹要緊!」讓學生攙扶陳先走。

重點來了,沈從文此時碰巧路過,劉文典一看他也跑,就對同行的學生說:「陳寅恪跑警報是為了保存國粹,我劉某人跑是為了莊子,你們跑是為了未來,沈從文他跑什麼跑?」

③ 沈從文的夫人張兆和是標準白富美,在四姐妹中排行老三,大姐張元和嫁了昆曲名角顧傳玠,二姐張允和嫁給了語言學家周有光,小妹張充和嫁了耶魯大學著名漢學家傅漢思,一家子人生贏家。

④ 被稱為「中國最後的士大夫」的汪曾祺當時在西南聯大國文繫念書,「人設是別人家的孩子」,天賦異稟但不愛用功,經常蹺課泡茶館,但老師們都很喜歡他。

#劉文典diss沈從文#這個TAG

常年佔據西南聯大校內八卦熱搜榜頭名

除了「跑警報」的軼事

還有著名的「評教授」事件

這回劉大才子直接發了朋友圈

至於他有沒有分組遮罩沈從文

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作為章太炎的入門子弟、學貫中西的學霸

劉文典為人狂傲

不把沈從文這種半路出家的歪才放在眼裡

其實,這都是校長梅貽琦的鍋

誰叫他思想開明、不以文憑取人

經常力排眾議破格錄取有才之人

被他選中的非主流教授

還有僅僅28歲的數學天才華羅庚

正好,我們可以來圍觀下

西南聯大理科生們的畫風

團團菌小課堂

①華羅庚是小學樓道海報名人四大天王之一,年輕時也是究極學霸,他出身窮苦,只有初中文憑,但20歲出頭就寫出多篇震撼學界的論文,獲得去劍橋學習的機會,回國後被清華聘為教授,堪稱勵志偶像。

②另一位數學大師陳省身的履歷更逆天,他比華羅庚還小一歲,走的是高富帥學霸路線,是中國首位數學碩士生,25歲拿到德國漢堡大學數學博士學位,26歲就當了清華教授,看來梅貽琦重用小鮮肉的政策早有先例......

③楊振寧和李政道當時都在西南聯大物理系讀書,上面劉文典朋友圈回復裡自曝扮乞丐撿菜的吳大猷是他們的導師。楊李二人畢業後,經由吳大猷推薦去芝加哥大學深造,十年後兩人在美國獲得諾獎,楊33歲,李31歲······這不是天才和超人是什麼???

看完上述才子學霸們的經歷

團團菌的膝蓋已經跪穿了

同樣是人

學習差別咋就那麼大呢!

話說回來

西南聯大的先生們

在又窮苦又危險的條件下

究竟是用什麼教育方法

培養出這麼多優秀學生的呢?

中文系教授聞一多

特地發了條朋友圈

和同事們探討傳道授業的新玩法

團團菌小課堂

① 汪曾祺在 《 西南聯大的中文系 》 裡回憶 : 「 聞一多先生上課抽煙 , 上他課的學生也抽。他講唐詩 , 不蹈襲前人一語 。 講晚唐詩和後期印象派的畫一起講 , 特別講到點畫派 。 中國用比較文學的方法講唐詩的,聞先生當為第一人 。 」

② 抗戰爆發後 , 聞一多蓄須明志 , 他說 : 「 趕不走日本人 , 我就不剃鬍子 , 看它能夠長多長 ! 」 八年過去了 , 他胸前黑須盈尺 ,雖等來了戰爭勝利卻沒有等來回北平的那一天。

③ 聲韻學教授羅常培很愛才,曾寫親筆信推薦窮學生來聯大讀書 ,介紹信上寫 : 「...... 該生素具創作夙慧 。 」

④ 聯大國文系多數課程考試都很寬鬆 , 一般就是期末交一篇讀書報告 , 不重抄書 , 而重有無獨創性的見解 。 但朱自清教的宋詩課很嚴格 , 他要求學生記筆記 , 還要定期出題考試。

西南聯大提倡學術自由

教授們上課無人干涉

想講什麼就講什麼

想怎麼講就怎麼講

(汪曾祺回憶錄原文)

可以說是建立在

真才實學和獨立見解上的

真·freestyle了

/ 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男子天團 /

更可貴的是

為保持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整個抗戰期間

雖然時代的主旋律是愛國救亡

但西南聯大的校長和教授們

在政府命令與精神自由之間

找到了相對的平衡

讓學生潛心學術、獨立思考

保證思想言論的絕對自由

才造就了人才培養的奇跡

團團互動時間

你喜歡西南聯大這種freestyle的

教學方式嗎?

快來評論區和大家分享吧!

下方查看歷史文章

▶編輯:文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