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吃貨看過來!咱們松滋豆皮要上《舌尖上的中國3》啦

北方有麵條, 南方有豆皮。 而豆皮又以松滋的最美味。 去年12月, 中央電視臺《舌尖上的中國》欄目對豆皮製作進行專訪, 松滋豆皮有望亮相《舌尖上的中國3》享譽全國。

“薄施豆膩佐皮軟”, 宋代詩人陳著最早對豆皮寄情。 相傳在清乾隆年間, 有高僧號圓澤, 雲遊至松滋, 見境內大饑, 心生慈悲, 乃叫百姓采野蕎磨粉烹食, 活人無數。 後人沿用此法, 不斷改進配方工藝, 逐漸形成當地特色美食——豆皮。

作為松滋傳統手工特產, 入冬後, 家家戶戶都要攤豆皮。 其原料主要有蕎麥、大米、綠豆、黑芝麻、麵粉。 傳統做法是將蕎麥、大米用開水浸泡後打磨成漿糊狀, 按比例加入綠豆、麵粉, 攪拌均勻後將漿糊在熱鍋裡攤成皮, 出鍋冷卻後切成絲, 晾曬風乾。

可真正讓松滋蕎麥豆皮美名遠播的, 還要數松滋王家橋鎮(原麻水鄉)的豆皮, 所以松滋豆皮又稱麻水豆皮。 麻水豆皮生產銷售歷史已有20餘年, 如今王家橋鎮有1200多人製作豆皮。 以豆皮為紐帶, 規模經營、家庭作坊、網上銷售、就近務工蓬勃興起, 成為農村致富的特色產業。

因蕎麥可降低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蕎麥食品被營養學家譽為21世紀最有前途的抗癌食品。 蕎麥豆皮越發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暢銷國內外。

如今“松滋蕎麥豆皮”已獲得國家商標局授予的地理標誌《商標註冊證》, 這是繼石首“筆架魚肚”獲國家地理標誌後荊州市的第二件國家地理標誌商標產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