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文藝大學士,身懷“青白眼”絕技,竟然在洛陽!

偶像級文藝大名士——

阮籍

阮籍(西元210年—263年), 字嗣宗, 三國時期魏詩人, 陳留(今屬河南)尉氏人, 竹林七賢之一, 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

曾任步兵校尉, 世稱阮步兵。

阮籍的父親阮瑀, 字元瑜, “建安七子”之一, 是當時著名的詩人和散文家, 曾經做過曹操的司空軍謀祭酒, 掌管記室, 後為倉曹椽屬。 阮籍可謂是名門之後。

但不是所有名門之後都能像阮籍一樣名滿天下, 那阮籍是憑藉什麼成為偶像級的大名士的?

阮籍雖為名門之後——阮瑀之子, 但三歲便喪父, 其後家境清苦, 由母親將他撫養長大。

阮籍勤學而成才, 天賦秉異, 八歲就能寫文章, 終日彈琴長嘯。 在他少年時期好學不倦, 酷愛研習儒家的詩書, 以道德高尚、樂天安貧的古代賢者為效法榜樣的志趣。

阮籍有“三名”:才名、癡名、隱名

才名

阮籍是個詩人和文學家, 所寫詩歌在中國詩歌史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他的八十二首五言詠懷詩, 具有哲學深度, 可以說是開創了一種新的詩歌類型;

阮籍還是個著名的音樂家, 擅長彈琴, 也寫過相關的音樂論文, 他的音樂理論著作《樂論》, 系統地闡釋了自己對音樂的獨到看法;

阮籍同時還是一個對老莊哲學有深度研究的思想家,

他所著的《大人先生傳》對當時司馬氏的統治, 尤其是虛偽的禮法制度, 作了激烈的斥責和辛辣的嘲諷。

癡名

這裡的“癡”可以理解為狂、傲、怪。

籍容貌瑰傑

志氣宏放, 傲然獨得

任性不羈, 而喜怒不形于色

——《晉書·阮籍傳》

意思就是說阮籍志氣大, 氣魄也很豪放,

“傲然獨得”, 性格傲慢, 性子也經常由著自己來, 不管別人怎麼說, 傲然不羈。

對人時“喜怒不形於色”, 不管是高興還是發怒都不會在臉上顯現出來, 這是一種難得修為的修養, 當然也跟當時的亂世有關係。

根據史料, 阮籍還有許多怪事, 時而在家門一關, 看書看好幾個月, 時而外出遊山玩水, 而且一連好幾天都不回家;得意的時候, “忽忘形骸”, 連自己是誰都忘記了, 教科書式的得意忘形。

當時的魏晉名士往往都欣賞人的一種癡氣, 可以說阮籍就是一個代表, 但並不代表他就是傻, 而是有一種狂狷之氣、不平之氣。 阮籍展現的是一種大智若愚的姿態。

隱居

“隱”就是隱居的意思。

「阮籍在三十八、九歲就已經贏得了一個很好的隱士的名稱了, 那他為什麼要做隱士?」

第一, 因為他非常喜歡老莊之道;

第二, 是因為當時的曹馬之爭。 當時朝廷充滿著非常緊張的政治氣氛, 阮籍覺得出來做官將來很危險, 於是他就很願意安貧樂道。

但是阮籍擁有這樣一個出身、地位, 他就是不想做官, 也會有人拉他做官。因為多次接到徵召的邀請,又因為他多次辭官回家,因而獲得了很好的口碑和名聲。

當時無論是在野的名人,還是朝中的高官對阮籍都非常欽佩,阮籍在當時的文化圈和名士圈裡是一個偶像級的人物,山濤(竹林七賢老大哥)深為阮籍的風度和學識所傾倒,兩個人一見如故,成為了好朋友。

阮籍獨有“青白眼”絕技

阮籍一生淡泊名利、率性而為,也有許多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奇聞軼事。

他在那個虛偽的社會裡,成為了所謂的怪人,做著所謂的怪事,他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他,他只真實地做他自己。

“青白眼”絕技

籍又能為青白眼

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待之

及稽喜來吊,籍作白眼

喜不懌而退

喜弟康聞之

乃齎酒挾琴造焉

籍大悅,乃見青眼

——《晉書·阮籍傳》

阮籍會一種“青白眼”的絕技,如果遇到不喜歡的人,他不僅不和你講話,而且會把眼睛一翻,露出“白眼”給你看;如果遇到喜歡和欣賞的人,他就不翻白眼,而是表現出溫暖如春的“青眼”。

阮籍母親去世後,在守喪期間,嵇康的哥哥稽喜去弔喪,阮籍看不上他,就翻白眼看他,看得稽喜渾身不自在,匆匆離開。後來,嵇康來了,還帶著美酒和古琴,阮籍大喜,轉以“青眼”待客。

這個“青白眼”絕技還為後世留下了一個成語——青眼有加,用來形容對人的賞識或者喜愛。

阮籍就是這樣一個人,狂妄、傲然、任誕,卻真實無比,外表坦蕩,品性真誠,所作所為均是如此。

有人說阮籍是現代的90後

他有絕對的才華,也有絕對的狂妄

淡泊名利且率性而為

是一個偶像級的文藝大名士!

阮籍故居

桀驁的阮籍最終隕落在歷史的長河中,現如今他的故居在鬧市一隅,胡同深處。

在老城連市胡同6號的阮籍故居,它是一所小巧玲瓏,青磚灰瓦,端莊靜雅,形制完整的“四合院”。

阮籍故居在2014年對外免費開放,院落環境舒適、風雅,四周青磚鋪地、瓦當窗花,雕樑畫棟,人亦融入環境中成為一道風景。

這塊“雲錦”金字匾額,是明朝天啟年間同族兵部尚書阮大鋮,到阮籍故居拜謁時所敬題,至今傳承300餘年。這塊匾額看似普通,卻有一個傳奇的經歷。

據說有一災年,一蟊賊潛入故居盜走了這方匾,拿到街上賣。

路人看到紛紛指責他,這不是阮賢人家的匾嗎?趕快送回去吧!聖賢人家的金字招牌,誰能承受得起。

蟊賊不信,仍到處去賣,但始終無人問津,他這才將原物送回阮籍故居。

當時,阮家人不但未責罰他,反而好酒好菜招待,臨走時還送他一些碎銀子。

賊得到寬容與恩惠後,且沾了“雲錦”之吉祥,從此改邪歸正,做起了正當買賣,並將買賣做得雲蒸霞蔚,給子孫鋪就了錦繡前程。

眾人紛紛說這正是:德化無類,賢達惠人。

阮籍故居地方雖小,但很精緻,它延續著阮氏家族歷代竹林之緒德,塵封著魏晉風度之沉香;它是洛陽古城的符號之一,歷史的記憶,身臨阮籍故居,令人望宅興歎!

在週末閒暇之餘

一起去阮籍故居

品味魏晉情懷

今日話題

#我知道的阮籍他還是一個--樣的人#

文章綜合來源於:邑素文創、博客@景明09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個告訴其他人吧!

end

也會有人拉他做官。因為多次接到徵召的邀請,又因為他多次辭官回家,因而獲得了很好的口碑和名聲。

當時無論是在野的名人,還是朝中的高官對阮籍都非常欽佩,阮籍在當時的文化圈和名士圈裡是一個偶像級的人物,山濤(竹林七賢老大哥)深為阮籍的風度和學識所傾倒,兩個人一見如故,成為了好朋友。

阮籍獨有“青白眼”絕技

阮籍一生淡泊名利、率性而為,也有許多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奇聞軼事。

他在那個虛偽的社會裡,成為了所謂的怪人,做著所謂的怪事,他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他,他只真實地做他自己。

“青白眼”絕技

籍又能為青白眼

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待之

及稽喜來吊,籍作白眼

喜不懌而退

喜弟康聞之

乃齎酒挾琴造焉

籍大悅,乃見青眼

——《晉書·阮籍傳》

阮籍會一種“青白眼”的絕技,如果遇到不喜歡的人,他不僅不和你講話,而且會把眼睛一翻,露出“白眼”給你看;如果遇到喜歡和欣賞的人,他就不翻白眼,而是表現出溫暖如春的“青眼”。

阮籍母親去世後,在守喪期間,嵇康的哥哥稽喜去弔喪,阮籍看不上他,就翻白眼看他,看得稽喜渾身不自在,匆匆離開。後來,嵇康來了,還帶著美酒和古琴,阮籍大喜,轉以“青眼”待客。

這個“青白眼”絕技還為後世留下了一個成語——青眼有加,用來形容對人的賞識或者喜愛。

阮籍就是這樣一個人,狂妄、傲然、任誕,卻真實無比,外表坦蕩,品性真誠,所作所為均是如此。

有人說阮籍是現代的90後

他有絕對的才華,也有絕對的狂妄

淡泊名利且率性而為

是一個偶像級的文藝大名士!

阮籍故居

桀驁的阮籍最終隕落在歷史的長河中,現如今他的故居在鬧市一隅,胡同深處。

在老城連市胡同6號的阮籍故居,它是一所小巧玲瓏,青磚灰瓦,端莊靜雅,形制完整的“四合院”。

阮籍故居在2014年對外免費開放,院落環境舒適、風雅,四周青磚鋪地、瓦當窗花,雕樑畫棟,人亦融入環境中成為一道風景。

這塊“雲錦”金字匾額,是明朝天啟年間同族兵部尚書阮大鋮,到阮籍故居拜謁時所敬題,至今傳承300餘年。這塊匾額看似普通,卻有一個傳奇的經歷。

據說有一災年,一蟊賊潛入故居盜走了這方匾,拿到街上賣。

路人看到紛紛指責他,這不是阮賢人家的匾嗎?趕快送回去吧!聖賢人家的金字招牌,誰能承受得起。

蟊賊不信,仍到處去賣,但始終無人問津,他這才將原物送回阮籍故居。

當時,阮家人不但未責罰他,反而好酒好菜招待,臨走時還送他一些碎銀子。

賊得到寬容與恩惠後,且沾了“雲錦”之吉祥,從此改邪歸正,做起了正當買賣,並將買賣做得雲蒸霞蔚,給子孫鋪就了錦繡前程。

眾人紛紛說這正是:德化無類,賢達惠人。

阮籍故居地方雖小,但很精緻,它延續著阮氏家族歷代竹林之緒德,塵封著魏晉風度之沉香;它是洛陽古城的符號之一,歷史的記憶,身臨阮籍故居,令人望宅興歎!

在週末閒暇之餘

一起去阮籍故居

品味魏晉情懷

今日話題

#我知道的阮籍他還是一個--樣的人#

文章綜合來源於:邑素文創、博客@景明09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個告訴其他人吧!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