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沒有誰生來就要為誰完成夢想

【1】

在大城市漂久了, 每次回到家, 仿佛自己便成了個外來客, 去到了另一個世界。

父母在房間裡養著生, 我在牆的另一頭熬著夜;

他們講著鄰里八卦時, 我正對著文案焦頭爛額;

他們突然蹦出的新梗, 其實早就被年輕人玩爛。

環境的差異與時代的發展, 讓年輕人與父輩之間的那道鴻溝被拉得越來越大。

但因為那段血緣關係, 卻仍舊需要努力地在這個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容身處。

每次坐下, 能聊的話題越來越少, 母親問家常, 父親講工作。 不出三兩句, 便是時候問出那句“存了多少錢”?

我是害怕的。

因為我壓根沒存什麼錢。

並且比起“賺不到錢” , “賺了卻存不了”這件事, 在他們眼裡可能更加難以接受。

畢竟前者是能力問題, 還能提升;後者可能是奢侈無度, 上升到了品質問題。

因為那道鴻溝的存在, 父母們很難理解網紅店的存在, 也不明白每週怎麼能吃幾頓火鍋, 更不懂花299去買一個付費課程的意義在哪。

以至於明明一份還不錯的收入, 到了我們手裡, 每個月底卻仍然會捉襟見肘。

因為認知不同, 無法互相理解。

那些矛盾, 便時不時從鴻溝裡噴發出來。

這幾乎成了當代年輕人的共同困擾。

【2】

但不得不承認, 他們著實過得節儉。

前陣子我媽打電話給我, 說自己手機總是有毛病, 時不時開不了機, 問我怎麼處理。

這種事情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而當時我正和朋友吃著火鍋, 想都沒想便回了句:“用了那麼久, 是時候換新的啦。 ”

接著便熟門熟路地打開了各種商城, 對比報價, 選了半小時, 給她報了個我認為最划算的方案, 打完折只要5000多。

電話那頭的她沉默了一陣, 看得出有些猶豫, 於是我咬咬牙說,

要不我贊助你一筆吧。

連哄帶騙了好久, 好不容易才讓她勉強答應換新手機。

可沒過幾天, 她就在網上發了張照片給我, 說手機修好了。

我有些驚訝, 怕她被騙, 還特意問了句:“修了多少錢?”

結果她告訴我, 說是在某寶上買零件回來, 自己拆機修的, 花不了多少錢, 還連發了好幾個表情包, 一臉的得意。

留下我原地錯愕。

一杯20的茶是我們的飲料, 在他們眼中卻算是奢侈品;

我們一季要買上好幾套衣服, 他們的衣櫃裡卻鮮有變化;

人均百元的火鍋, 每月要吃好幾頓, 他們卻只在招待客人時才捨得。

以前總覺得長輩之所以節儉, 是因為家裡條件一般。

結果每次我要買琴, 要上學, 他們又能像變魔術般掏出一筆錢支持我。

在他們眼中, 這才是該花的錢。

而給自己吃好用好, 並不算是。

【3】

可我總覺得他們這樣的生活有些無趣。

他們太習慣於壓榨自己的生活品質, 很多東西不是買不起, 卻又不捨得給自己買, 覺得可有可無。

於是對所有好東西都戰戰兢兢, 寧可過著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

不敢花錢, 不敢享受。

也曾經勸過他們, 要對自己好一點, 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家裡又不缺這點錢。

結果他們嘴上說著好好好, 事實上卻還是那副老樣子, 什麼都隨隨便便。

有次終於憋不住, 朝我媽大聲說了句:“我都開始工作了, 學費和生活費都不用拿, 以後也不用花家裡什麼錢, 你們何必還那麼省呢?”

她像做錯事的孩子一般, 低著頭, 才終於放下手裡的針線盒, 輕輕嘟囔了聲“也沒有很省啊”。

最後我爸看不下去, 才忍不住開了口:“你們這些年輕人, 總把工資當零花錢用, 以後還會發生什麼, 誰知道呢。 ”

那時覺得他迂腐, 還活在50年代, 以為享受是原罪。

直到後來偶然一次和爺爺聊天, 才知道, 年輕的時候, 他們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90年代初,趕上了時代的風口,別人的平均工資還在三位數的時候,我爸已經在外企拿著幾千塊的月薪。

當時抽萬寶路,穿阿瑪尼,到後來的大哥大,bb機,潮流與奢侈的東西一樣都沒落下。

甚至在千禧年左右,我家還成了最早一批擁有電腦的家庭。

他們年輕時犒勞自己的本事,一點兒也不必現在的我差。

只是當我出生,並且歲數越來越大之後,他們的收入裡用來享受的那部分,便變得越來越少,甚至近乎於零。

同樣是人民幣,20歲的時候是零花錢,到了三四十歲,便成了買房買車醫療教育養老抗風險資金。

也忘記了,原來錢是可以為自己而花的。

【4】

時間是神奇的易容師,總將人在不經意間偷偷改變,無論是樣貌,還是行為。

到現在,我已經放棄了改變他們的想法。

因為我終於發現,家庭與孩子的出現對人的影響,像是物種的進化,屬於不可逆的。

無論我怎麼講,他們都始終秉承著“有備無患”的理念,再不可能回到那個任由自己瀟灑的年代。

似乎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勉強給自己找到一個藉口,去換新裝,去置辦年貨。

有點讓我難過的是,即使是春節,他們所謂的對自己大方,不過因為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而沾了一些光而已。

家庭永遠是首位,個人的感受只是順便。

這時候,我們能做的最優解,只有替不會犒勞自己的父母,把生活變得更好些,更舒適些。

最後。

曾經看到一副作品,上面寫著一行字:

“我生來不是為了幫你們完成夢想的。”

那幅作品被很多人拍下了照,發到朋友圈,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年輕人們總害怕自己被限制,被阻撓。

到頭來卻沒有發現,許多父母自從生了孩子之後,都在自我限制,自我阻撓,都在為了孩子而活。

誰都不是生來就要為誰完成夢想。

但確實有這麼一些人,生了你之後,就在為你完成夢想。

90年代初,趕上了時代的風口,別人的平均工資還在三位數的時候,我爸已經在外企拿著幾千塊的月薪。

當時抽萬寶路,穿阿瑪尼,到後來的大哥大,bb機,潮流與奢侈的東西一樣都沒落下。

甚至在千禧年左右,我家還成了最早一批擁有電腦的家庭。

他們年輕時犒勞自己的本事,一點兒也不必現在的我差。

只是當我出生,並且歲數越來越大之後,他們的收入裡用來享受的那部分,便變得越來越少,甚至近乎於零。

同樣是人民幣,20歲的時候是零花錢,到了三四十歲,便成了買房買車醫療教育養老抗風險資金。

也忘記了,原來錢是可以為自己而花的。

【4】

時間是神奇的易容師,總將人在不經意間偷偷改變,無論是樣貌,還是行為。

到現在,我已經放棄了改變他們的想法。

因為我終於發現,家庭與孩子的出現對人的影響,像是物種的進化,屬於不可逆的。

無論我怎麼講,他們都始終秉承著“有備無患”的理念,再不可能回到那個任由自己瀟灑的年代。

似乎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勉強給自己找到一個藉口,去換新裝,去置辦年貨。

有點讓我難過的是,即使是春節,他們所謂的對自己大方,不過因為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而沾了一些光而已。

家庭永遠是首位,個人的感受只是順便。

這時候,我們能做的最優解,只有替不會犒勞自己的父母,把生活變得更好些,更舒適些。

最後。

曾經看到一副作品,上面寫著一行字:

“我生來不是為了幫你們完成夢想的。”

那幅作品被很多人拍下了照,發到朋友圈,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年輕人們總害怕自己被限制,被阻撓。

到頭來卻沒有發現,許多父母自從生了孩子之後,都在自我限制,自我阻撓,都在為了孩子而活。

誰都不是生來就要為誰完成夢想。

但確實有這麼一些人,生了你之後,就在為你完成夢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