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剛出生不滿周歲,就被人說日後必成大器,結果日後差點當皇帝

司馬懿父子三代人經過幾十年的陰謀後, 終於在西元265年, 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廢掉曹氏最後一個傀儡魏元帝, 正式登基, 史稱晉武帝, 西晉開始。

可惜西晉在經過短暫的繁華後, 一蹶不振, 隨後陷入八王之亂, 最終皇族混戰把國家給搞亡國了。

皇族司馬睿只好衣冠南渡, 來到現在的南京, 另立朝廷, 可是根本沒人“鳥他”, 最後還是依靠北方士族琅琊王氏聯合江左主要的名門望族擁護, 才能做皇帝。

這也就決定了東晉典型的政治生態:士族門閥政治。

司馬睿這個皇帝其實沒什麼實權, 真正掌握實權的是王導家族, 是士族地主們, 甚至當時有人說:“王與馬, 共天下”。 王之後, 東晉是頂級豪門大族人士輪流坐莊, 比如謝氏家族、桓氏家族、庾氏家族等等。

而在東晉士族中, 有兩個人不得不說, 那就是王敦和桓溫。 因為二人都曾北伐, 差一點收復長安, 而且都想做皇帝, 二人命運極其相似。 先說王敦。

王敦和堂弟王導實際上是東晉王朝的締造者和保衛者。 司馬睿就是靠此二人才坐上皇帝的。 雖然司馬睿是皇帝, 但東晉的權力實際上在此兄弟手上, 具體分工是王導內執朝政, 王敦外掌兵符, 這就是“王與馬,

共天下”。

王敦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 據說此人年輕時相貌俊秀, 生性灑脫, 善於評鑒人物, 精通《左氏春秋》, 尤其喜好清談, 深得族兄王戎讚賞。

在“八王之亂”中, 王敦散盡家財, 還把公主的婢女配給將士, 從而深受愛戴。 不過王敦此人特別自我, 很高傲。

有一次,

王敦兄弟去洛陽首富石崇家做客。 石崇這個人我們知道, 他是洛陽首富, 此人曾經跟晉武帝的丈人鬥富。

據說石崇富有的家裡的廁所跟五星級賓館一樣, 裡面常常站著十幾個婢女, 客人上廁所都要由她們伺候著換衣服, 結果許多害羞的人只好憋著。

只有王敦不但照去, 換衣服時還一臉的傲慢。

於是婢女們交頭接耳說:“此人必能做賊!”

結果日後果然成真, 王敦想謀朝篡位。 通過這個細節, 我們可以發現王敦自視甚高, 他睥睨一切的, 也沒有什麼能夠讓他戀戀不捨。

有人曾經對他說, 過於頻繁的性生活不利於健康, 你現在身體就很虛弱。

結果王敦讓那些女人統統出走,愛上哪兒就上哪兒。這其實也夠狠,當然,還有更狠的。

有一次,王導與王敦兩兄弟,一道去石崇家赴宴。哥哥王導這個人向來不喝酒,但怕石崇殺人,所以,每當美女行酒的時候,只好勉強飲下。弟弟王敦卻不買帳,他原本倒是能喝酒,卻硬拗著偏不喝。結果石崇斬了三個美人,他仍是不喝。王導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責備王敦,王敦卻說:“他自己殺他家裡的人,跟你有什麼關係!”。

要成大事,自然要心狠。

後來王敦掌控長江中上游的軍隊,統轄州郡,自收貢賦,對東晉政權造成極大威脅。

於是,司馬睿稱帝四年後,王敦于武昌(今湖北鄂州)起兵造反,並很快攻入建康。司馬睿重用的人死的死,降的降,逃亡的逃亡,朝政完全落入王敦之手。

可惜王敦正想取而代之,當皇帝的時候,一命嗚呼了。或許這就是天命。而王敦的後繼者就是桓溫,二人相似極了。

據說桓溫平蜀後,在蜀宮中大擺酒宴,宴請麾下僚佐及蜀地縉紳。桓溫素來性情豪放、氣概直爽,當日更是英氣勃發,在席間暢談古今成敗存亡之道,語驚四座。而宴會上賓客都對其磊落之態,無不讚賞,散席之後仍有回味,大家都說桓大將軍是當代英雄。

結果一位王敦過去的部下卻不以為然的說:“那是因為你們沒見過王大將軍!”

這個王大將軍就是王敦。而事實上桓溫的確很欣賞王敦。

桓溫是兩晉名臣桓彝的兒子,據說生下來不滿周歲便被溫嶠一眼看出非同尋常,因此以溫嶠之姓命名為溫。後來,又因為庾亮之弟庾翼的推薦成為晉明帝的女婿,從此扶搖直上,這簡直就是王敦再世。

後來庾亮去世後,33歲的桓溫繼承帝國大權,出鎮荊州後。

西元347年,永和三年,桓溫出兵伐蜀,而當時的成漢正日漸衰微,皇帝李勢更是荒淫無道。桓溫攻滅成漢,收復丟失四十餘年的益州,威名大盛,進而三分帝國疆土有其二,治下八州形同割據。

滅亡成漢後,他又征前秦、敗姚襄、伐前燕,兵臨長安,軍進洛陽,取得了東晉有史以來的最大勝利。

雖然桓溫建立了不世功業,但以會稽王昱為首的朝廷,卻害怕桓溫功高震主,於是以揚州刺史殷浩名氣極大,引為心腹,用來牽制對抗桓溫。

所以,桓溫後來的北伐,其實是孤軍作戰。據說當時桓溫攻入洛陽時,他站在旗艦的船樓上眺望北國,感慨道:“中原淪陷,大好河山丟失,某些人是應該負責任的!”

這其實話裡有話的再罵東晉那些皇族。

因此,越想越氣的桓溫決定取而代之,可是結果跟王敦一樣,最後功虧於潰,含恨而終。

桓溫死後,東晉迎來另一位權臣,那就是謝安。不過謝安是東晉最後的輝煌。

朋友,歡迎關注!

你現在身體就很虛弱。

結果王敦讓那些女人統統出走,愛上哪兒就上哪兒。這其實也夠狠,當然,還有更狠的。

有一次,王導與王敦兩兄弟,一道去石崇家赴宴。哥哥王導這個人向來不喝酒,但怕石崇殺人,所以,每當美女行酒的時候,只好勉強飲下。弟弟王敦卻不買帳,他原本倒是能喝酒,卻硬拗著偏不喝。結果石崇斬了三個美人,他仍是不喝。王導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責備王敦,王敦卻說:“他自己殺他家裡的人,跟你有什麼關係!”。

要成大事,自然要心狠。

後來王敦掌控長江中上游的軍隊,統轄州郡,自收貢賦,對東晉政權造成極大威脅。

於是,司馬睿稱帝四年後,王敦于武昌(今湖北鄂州)起兵造反,並很快攻入建康。司馬睿重用的人死的死,降的降,逃亡的逃亡,朝政完全落入王敦之手。

可惜王敦正想取而代之,當皇帝的時候,一命嗚呼了。或許這就是天命。而王敦的後繼者就是桓溫,二人相似極了。

據說桓溫平蜀後,在蜀宮中大擺酒宴,宴請麾下僚佐及蜀地縉紳。桓溫素來性情豪放、氣概直爽,當日更是英氣勃發,在席間暢談古今成敗存亡之道,語驚四座。而宴會上賓客都對其磊落之態,無不讚賞,散席之後仍有回味,大家都說桓大將軍是當代英雄。

結果一位王敦過去的部下卻不以為然的說:“那是因為你們沒見過王大將軍!”

這個王大將軍就是王敦。而事實上桓溫的確很欣賞王敦。

桓溫是兩晉名臣桓彝的兒子,據說生下來不滿周歲便被溫嶠一眼看出非同尋常,因此以溫嶠之姓命名為溫。後來,又因為庾亮之弟庾翼的推薦成為晉明帝的女婿,從此扶搖直上,這簡直就是王敦再世。

後來庾亮去世後,33歲的桓溫繼承帝國大權,出鎮荊州後。

西元347年,永和三年,桓溫出兵伐蜀,而當時的成漢正日漸衰微,皇帝李勢更是荒淫無道。桓溫攻滅成漢,收復丟失四十餘年的益州,威名大盛,進而三分帝國疆土有其二,治下八州形同割據。

滅亡成漢後,他又征前秦、敗姚襄、伐前燕,兵臨長安,軍進洛陽,取得了東晉有史以來的最大勝利。

雖然桓溫建立了不世功業,但以會稽王昱為首的朝廷,卻害怕桓溫功高震主,於是以揚州刺史殷浩名氣極大,引為心腹,用來牽制對抗桓溫。

所以,桓溫後來的北伐,其實是孤軍作戰。據說當時桓溫攻入洛陽時,他站在旗艦的船樓上眺望北國,感慨道:“中原淪陷,大好河山丟失,某些人是應該負責任的!”

這其實話裡有話的再罵東晉那些皇族。

因此,越想越氣的桓溫決定取而代之,可是結果跟王敦一樣,最後功虧於潰,含恨而終。

桓溫死後,東晉迎來另一位權臣,那就是謝安。不過謝安是東晉最後的輝煌。

朋友,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