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沒有稱帝!他兩度攻打司馬睿,原來是這個原因

王敦(西元266年-324年), 字處仲, 王覽之孫, 王導堂兄弟, 官至大將軍。 他與王導共同擁立東晉司馬睿政權, 是東晉前期最高軍權的實際控制者。

琅琊王氏擁有的權勢, 一度淩駕於皇權之上, 這是最典型的門閥政治。 在王氏與司馬氏的權力博弈中, 他曾兩次起兵, 雖把司馬睿打敗了, 但並沒有覬覦皇位, 而是繼續讓司馬睿當著, 自己坐鎮荊州遙控朝政。

個人觀點, 王敦逼宮不是處心積慮想當皇帝, 也不是純屬娛樂惡搞一翻, 而是權臣與皇帝的權利爭奪。

王家是士族領袖, 在王家的斡旋, 簇擁下, 司馬睿坐上帝位。 形成了皇帝在前, 王家在後“王馬共天下”格局。 當上皇帝的司馬睿不甘心大權旁落成為擺設, 企圖另立一股勢力制衡削弱王敦的軍權。

然而王敦是個我行我素的人, 奉行誰擋我我就踢掉誰的政策, 所以不顧什麼世俗眼光, 哪管什麼忠臣死節, 活著不受欺負才是硬道理,

所以他起兵weiquan。

為什麼說王敦是我行我素不懼世俗的人呢?可以列舉兩個例子。

第一例子, 王敦上廁所能把用來堵鼻子的棗吃掉, 把用來洗手的豆粉喝掉。 在個貴族眼裡, 這可是很土, 很沒見識, 很失禮的, 同樣身在貴族的他就做得出來。

第二個例子, 有個巨能顯擺的哥們, 在他家有好幾個丫鬟提供上廁所更衣這樣的服務;很多人因為羞澀, 不得不憋著。 可王敦就不憋, 本著該上就上的原則, 神情自若的享受這個服務。 或許在他看來, 你們是貴族, 身子嬌貴, 我也是貴族, 但我就是這麼土, 這麼粗獷。

他也算做到了走自己的路, 讓別人說去吧。 這就是真性情, 所以有人評價他坦然豁達, 有名士風度。

所以當皇帝向他下手時, 他立馬翻臉打進皇城, 殺那些反對者;當司馬睿認輸, 說出你要做皇位我就退位讓你, 何須如此屠戮這樣的話後, 他覺得weiquan目的已經達到, 又撤兵出城而不是取而代之。 足見他並沒有做好自己當皇帝的準備, 舉兵犯上只是不想被削弱手中權利。

若真要奪皇位搞廢立, 都已經打到這地步了, 司馬睿的手下幾乎作鳥獸散成孤家寡人了, 還想有退步緩和的餘地麼?

那個時候, 皇帝是一國之本, 其他都是附屬的。 不動搖國本是最大的大局。 一切以大局為重, 其他的就憋著。

所以很多權臣都是悲劇的, 固然在位的時候能制衡一世, 一旦死去, 就會被皇帝和輿論清算。

這些“反敗為勝”的憋屈而豁然開朗的人們不惜背棄死者為大的尊敬包容之心, 將其掏出來鞭屍, 戮屍。 史書、演繹都難免將此添油加醋, 渲染一番。

這些權臣則都成了心懷異心的大逆不道。

權臣與皇帝的鬥爭就是這樣, 總是天然處於道德弱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