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洋垃圾”禁令生效1個月 歐美國家適應了嗎?

今年1月1日起, 中國的一項新規正式生效——停止進口包括廢塑膠、未分類的廢紙、廢紡織原料、釩渣等在內的24種固體廢物。 這一法規的出臺, 對多年來向中國出口“洋垃圾”的國家都紛紛表示:

“壓力山大”

規定生效1個月的時間, 不知道這些“壓力山大”的國家適應了沒?

英國衛報相關報導

中國是全球廢料的主要流向國之一, 這形成於特定的歷史時期。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 原材料缺口很大, 進口廢物能夠提供一定的補充。 但當時的中國並沒有能力真正做到“變廢為寶”, 人工而非機器分揀, 將無價值的垃圾焚燒, 嚴重損害了生態環境。 更不用說還有相當多的違法走私現象。

沒有綠水青山, 何談金山銀山。

近年來, 中國一直在糾正曾經過於寬鬆的政策和監管不到位帶來的問題。 2013年, 中國海關展開“綠籬”行動, 將不合規的“洋垃圾”擋在國門之外。

去年7月, 中國向WTO遞交了關於此次禁令的通報, 並依據WTO的透明度原則發佈了相應進度。

但是當禁令真正實施時, 一些國家還是陷入了“混亂”, 有些地方垃圾成山。 英國回收協會首席執行官 西蒙·埃林直呼這是“巨大的打擊”, 美國廢料回收工業協會甚至將其影響形容為“災難性的”。

誠然, 禁令會為中外部分企業、行業帶來衝擊, 但這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必然要求, 也是中國在進入新時代之後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 而且, 這必然有助於促使各國改進垃圾分類的設施和技術。 沒有一個國家想做永遠的“國際垃圾場”, 對於美好環境的追求全世界人人平等。

如今, 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正加快提高垃圾源頭化、當地語系化處理能力。 禁令實施近1個月的時間過去了, 作為向中國出口“洋垃圾”的大國, 美國、英國、德國做出了何種應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美國:為達中國新標 啟用人工智慧

美國是世界上生產可回收垃圾最多的國家, 大約三分之一的可回收垃圾出口國外, 其中約一半流入中國。

美國廢品回收業協會統計, 2016年美國向中國出口了市值56億美元的可回收垃圾, 其中約一半為廢舊紙製品, 重量超過1300萬噸。

失去中國這一最大買家後, 不少美國垃圾回收公司努力尋找替代者。 可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像中國市場那樣吸納如此大量的可回收垃圾, 況且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同樣受到中國禁令的影響, 也在為其垃圾找出路。

有美國媒體報導, 中國此次將不可回收物在可回收物中的占比降低至0.5%, 這對美國回收業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美國回收系統的工作人員承認, 經常會在可回收廢紙的垃圾桶內發現玻璃瓶、油氈、手提包、甚至毛衣這樣的不可回收物。

以往, 二次分揀工作都由中方完成, 費時費力不說, 還存在環保風險。 目前, 為達到中國此次設定的進口標準, 一些美國廢品回收企業不惜高價啟用人工智慧完成垃圾分揀。

俄勒岡州一家企業就引進這樣一套系統:機器人將不可回收物從可回收物中挑出,機械手臂每分鐘可以分揀80次,而最高效的工人只能達到每分鐘準確分揀30次。不過這套系統價格昂貴,並非每家企業都用得起。

對於多數廢品回收企業來說,細化垃圾分類、從源頭控制可回收垃圾的“清潔性”或許是最實際的選擇。

一些企業已經開始重新制定回收垃圾標準,並考慮增加廢紙專用垃圾桶,以減輕垃圾分揀壓力。

一家廢品回收公司甚至考慮在垃圾車上安裝攝像頭,監控人們是否按要求丟垃圾。

英國:向塑膠袋、咖啡“開戰”

中國“洋垃圾”進口禁令也給英國帶來巨大壓力。英國每年向中國出口大約50萬噸塑膠廢品,占塑膠廢品出口總量三分之二。

英國廢品回收行業大佬承認,中國的禁令讓他們“不知所措”。英國可能不得不通過焚燒或填埋的方式處理大部分塑膠廢品,除非給它們找到“下家”。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於1月11日頒佈了新的25年環保計畫,希望在2042年之前,英國能消除所有可避免的塑膠垃圾。可避免的塑膠垃圾包括塑膠袋、吸管、大部分食品包裝等。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英國計畫首先擴大塑膠袋收費範圍,擬將收費範圍擴展至所有商店。目前,員工超過250人的商店,如果遇到顧客需要塑膠袋,每個塑膠袋收費至少5便士。

除了向塑膠袋開戰,英國議會環境審查委員會的多名成員近日還建議政府徵收“拿鐵稅”:向使用一次性紙杯的消費者徵稅25便士,以便紙杯的回收和再利用,減少資源浪費。

但環保人士對英國新環保戰略反應冷淡,有人稱整個戰略“缺乏迫切感、內容支離破碎”,還有人質疑是否需要等25年這麼久才全面禁止塑膠垃圾。

英國媒體也指出,戰略缺乏立法保障,更多的要求消費者為塑膠垃圾買單,而沒有對生產者提出更嚴格的禁塑措施。

德國:尋找替代市場or自行處理?

德國環境部資料顯示,德國每年向中國出口的垃圾包括廢舊金屬、廢塑膠製品、電子垃圾、舊衣服等。

德國《時代》週刊報導,德國每年向中國輸送約76萬噸塑膠廢物,這些極難處理的低等級混合塑膠將成為擺在眼前的難題。

德國國內首先出現的聲音是為廢舊塑膠重新找到一個新的替代市場,比如印度、印尼、越南和馬來西亞等國家。

這種觀點一出現就遭到了德國聯邦再生材料和廢品處理協會的批評。

該協會認為,這種做法只是把問題推後,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由於中國的退出,塑膠垃圾市場已經從賣方市場轉變為到買方市場,今後出口塑膠垃圾將會變得越來越不經濟,塑膠垃圾市場必須轉型。

另一種聲音提議對這些難處理的垃圾進行焚燒或者填埋。

環保組織非常反對這個方案,擔憂這種做法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無論焚燒還是填埋都會降低廢品的回收率,但2019年將生效的新的《包裝法》將提高廢品回收配額。在這樣的壓力下,焚燒或者填埋似乎不會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更多德國專家認為,中國的決定將迫使德國採取一些積極措施。

供職於聯邦環境保護局的哈根納博士說:“從環保的角度來看,對中國的出口條件惡化是件好事,因為可以因此促進德國的垃圾分揀和廢物再利用。”由於供求關係的改變,過去沒有經濟效益的廢品回收更具有競爭力。

中國這個最大、最方便的垃圾處理場的“關閉”,也許正孕育著新的機遇,中國將同各國攜手努力,共同迎接挑戰。

俄勒岡州一家企業就引進這樣一套系統:機器人將不可回收物從可回收物中挑出,機械手臂每分鐘可以分揀80次,而最高效的工人只能達到每分鐘準確分揀30次。不過這套系統價格昂貴,並非每家企業都用得起。

對於多數廢品回收企業來說,細化垃圾分類、從源頭控制可回收垃圾的“清潔性”或許是最實際的選擇。

一些企業已經開始重新制定回收垃圾標準,並考慮增加廢紙專用垃圾桶,以減輕垃圾分揀壓力。

一家廢品回收公司甚至考慮在垃圾車上安裝攝像頭,監控人們是否按要求丟垃圾。

英國:向塑膠袋、咖啡“開戰”

中國“洋垃圾”進口禁令也給英國帶來巨大壓力。英國每年向中國出口大約50萬噸塑膠廢品,占塑膠廢品出口總量三分之二。

英國廢品回收行業大佬承認,中國的禁令讓他們“不知所措”。英國可能不得不通過焚燒或填埋的方式處理大部分塑膠廢品,除非給它們找到“下家”。

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於1月11日頒佈了新的25年環保計畫,希望在2042年之前,英國能消除所有可避免的塑膠垃圾。可避免的塑膠垃圾包括塑膠袋、吸管、大部分食品包裝等。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英國計畫首先擴大塑膠袋收費範圍,擬將收費範圍擴展至所有商店。目前,員工超過250人的商店,如果遇到顧客需要塑膠袋,每個塑膠袋收費至少5便士。

除了向塑膠袋開戰,英國議會環境審查委員會的多名成員近日還建議政府徵收“拿鐵稅”:向使用一次性紙杯的消費者徵稅25便士,以便紙杯的回收和再利用,減少資源浪費。

但環保人士對英國新環保戰略反應冷淡,有人稱整個戰略“缺乏迫切感、內容支離破碎”,還有人質疑是否需要等25年這麼久才全面禁止塑膠垃圾。

英國媒體也指出,戰略缺乏立法保障,更多的要求消費者為塑膠垃圾買單,而沒有對生產者提出更嚴格的禁塑措施。

德國:尋找替代市場or自行處理?

德國環境部資料顯示,德國每年向中國出口的垃圾包括廢舊金屬、廢塑膠製品、電子垃圾、舊衣服等。

德國《時代》週刊報導,德國每年向中國輸送約76萬噸塑膠廢物,這些極難處理的低等級混合塑膠將成為擺在眼前的難題。

德國國內首先出現的聲音是為廢舊塑膠重新找到一個新的替代市場,比如印度、印尼、越南和馬來西亞等國家。

這種觀點一出現就遭到了德國聯邦再生材料和廢品處理協會的批評。

該協會認為,這種做法只是把問題推後,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由於中國的退出,塑膠垃圾市場已經從賣方市場轉變為到買方市場,今後出口塑膠垃圾將會變得越來越不經濟,塑膠垃圾市場必須轉型。

另一種聲音提議對這些難處理的垃圾進行焚燒或者填埋。

環保組織非常反對這個方案,擔憂這種做法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無論焚燒還是填埋都會降低廢品的回收率,但2019年將生效的新的《包裝法》將提高廢品回收配額。在這樣的壓力下,焚燒或者填埋似乎不會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更多德國專家認為,中國的決定將迫使德國採取一些積極措施。

供職於聯邦環境保護局的哈根納博士說:“從環保的角度來看,對中國的出口條件惡化是件好事,因為可以因此促進德國的垃圾分揀和廢物再利用。”由於供求關係的改變,過去沒有經濟效益的廢品回收更具有競爭力。

中國這個最大、最方便的垃圾處理場的“關閉”,也許正孕育著新的機遇,中國將同各國攜手努力,共同迎接挑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