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慈禧能連續兩次垂簾聽政,原來全靠這兩個男人的早死!

慈禧太后能夠掌控清朝末世四十七年之久, 這其中的原因是複雜的, 首先必須得承認她之所以能做到這些, 與其個人的政治能力和心狠手辣是分不開的,

但除了這些, 其中確實也有極大的幸運的偶然因素, 個人認為慈禧太后的幸運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第一, 慈禧幸運地遇到了一位非常“仁慈”平庸的皇帝作丈夫。 咸豐帝年紀輕輕就生病要死, 對於身後事的安排, 他可以參考的先例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漢武帝立幼子劉弗陵而殺死其生母鉤弋夫人的案例, 假如咸豐帝不自作聰明, 而是參考漢武帝的做法, 那慈禧豈不遭殃了。 可惜, 咸豐帝自認為自己的安排是比漢武帝高明的, 特意安排了帝后一派和顧命大臣一派互相制衡的政治格局, 最後給慈禧發動政變創造了機會。

第二, 慈禧作為咸豐帝眾多的後宮女人之一, 幸運地為咸豐帝生下唯一的兒子載淳。 這個小男孩兒的出生, 不但使慈禧在後宮的地位一路攀升, 還使她最終得以以兒子同治小皇帝生母的身份, 對政事進行干預, 並通過政變成功實現第一次垂簾聽政。

第三, 作為同治帝的生母, 慈禧唯一的兒子早死, 本該是令人悲哀的事, 但在慈禧這裡卻成為其實現第二次垂簾聽政幸運因素。 19歲的同治帝死後, 按常理應該為其過繼宗室的後輩作繼承人, 那樣慈禧就成為太皇太后, 而同治帝的皇后阿魯特氏則成為太后, 那即使需要太后聽政, 也輪不到慈禧了。 但慈禧就是慈禧,
她怎麼能允許這樣的情況出現呢?所以最終她在兒子死後, 毅然選定4歲的載湉為帝, 這樣慈禧依然是太后, 為再次垂簾聽政創造了機會。

綜上可見, 慈禧能連續實現兩次垂簾聽政, 除了高明的政治手腕和心狠手辣的個性, 確實還有很大的幸運的偶然因素, 那就是丈夫的早死和親生兒子的早死, 這兩個她最親近的男人的早死, 客觀上幫助慈禧實現了垂簾聽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