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慈禧向洋人宣戰,慘遭八國聯軍報復,期間有一國想趁機滅掉中國

大家都知道, 清朝末年, 列強的軍艦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國門, 致使中國經歷了一段漫長而慘痛的屈辱歷史, 而多災多難的中華民族險死還生、磕磕絆絆地走到今天重新以一個大國的面貌屹立在世界東方, 曾經有幾次都面臨著滅國的危機, 其中, 最早的一次就是在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燒殺搶掠之後。

在網上被某知名歷史老師評價為“歷史上最有魄力的女性領導人”的慈禧太后老佛爺, 一怒之下, 向“萬國”宣戰, 打破了歷史上同時向多國宣戰的世界紀錄, 絕對讓人驚歎“佩服”!

而由此造成的後果就是, 多國聯軍被激怒, 從而對中國發起了軍事進攻, 八國聯軍一路殺入紫禁城, 並在城中殺人放火、姦淫擄掠無惡不作, 舉世聞名的圓明園就是在這一次, 被八國聯軍搜刮、搶奪之後付之一炬的。

一路逃向西安的慈禧憤怒過後, 恢復了冷靜, 或者說被嚇醒了, 開始調整與各國之間的關係, 派遣李鴻章“量中華之國力, 結與國之歡心”, 想盡辦法與各國談和, 努力討好各國, 最終與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合約》, 使中國國力進一步下滑, 淪為列強紛紛瓜分的蛋糕。

面對此結果, 很多人從現在的角度反觀歷史, 心中是由疑惑的:為什麼諸列強沒有借此機會直接一舉徹底滅亡中國, 而是選擇了相對溫和的手段只是簡單的割地賠款?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其一, 中國地廣人多, 國力並未衰減到可以輕而易舉拿下的程度, 列強兵力不足, 如果戰線拉得過長, 他們無力控制, 並且強勢鎮壓可能會引起劇烈抵抗, 這有損於各國的利益, 投入和收穫並不一定成正比。

其二, 諸列強只是聯合擊敗了當時清政府的兵力, 而彼此之間並不像表面關係那樣融洽, 各國都從自身利益出發考慮, 相互之間利益糾葛, 互為牽制,

且難以同時擺平其他諸方, 形成獨吞中國的局面。

但是, 並不是沒有國家有滅亡中國的想法。 當時的沙俄就是唯一持有這種想法的國家。

首先, 沙俄同樣是一個地域廣博, 實力強悍的國家, 其有實力對其他諸國形成威脅。

其次, 沙俄與中國接壤, 與其他列強相比,佔據先天的地理優勢,能夠隨時從本調遣更多的兵力對當時的中國形成軍事打擊。

第三,沙俄與在歷史上早就與清朝發生過戰爭,且以失敗收場,對當時的清王朝存有仇視和報復心理。

以上這些原因,導致了沙俄這只盤踞中國北方的巨熊對滅亡中國的計畫蠢蠢欲動,妄圖趁八國聯軍打敗清朝軍隊的機會徹底滅亡中國政權。

但是,因為沙俄的這一妄想從根本上觸及到了其他列強在中國的利益,這對於當時正在積極提升國力,以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的列強而言,是不可觸碰的敏感地帶,自然遭到了其他各方的強烈反對和大力抵制,最終才落得一個各方妥協的結果。

談判期間,俄國出動17萬軍隊南下,佔領了東北全境。在英美日的反對下,沙俄妥協,但後來庚子賠款上英美妥協,沙俄占比29%,德20%,法15%,英國11.3%,日8%,美7.3%,意6%。列強各國經過相互妥協,達成了符合多方利益的局面,這才使原本爭吵的談判,快速達成一致意見,簽訂了《辛丑合約》。

回望歷史,一路走來,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的痛苦與磨難,我們後來人應該謹記歷史,謹記“落後就要挨打”,居安而思危,毫不懈怠的盡綿薄之力,讓我們的國家和民族不再重演悲劇,讓我們的後輩,依然能享受和平安寧的生活。

與其他列強相比,佔據先天的地理優勢,能夠隨時從本調遣更多的兵力對當時的中國形成軍事打擊。

第三,沙俄與在歷史上早就與清朝發生過戰爭,且以失敗收場,對當時的清王朝存有仇視和報復心理。

以上這些原因,導致了沙俄這只盤踞中國北方的巨熊對滅亡中國的計畫蠢蠢欲動,妄圖趁八國聯軍打敗清朝軍隊的機會徹底滅亡中國政權。

但是,因為沙俄的這一妄想從根本上觸及到了其他列強在中國的利益,這對於當時正在積極提升國力,以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的列強而言,是不可觸碰的敏感地帶,自然遭到了其他各方的強烈反對和大力抵制,最終才落得一個各方妥協的結果。

談判期間,俄國出動17萬軍隊南下,佔領了東北全境。在英美日的反對下,沙俄妥協,但後來庚子賠款上英美妥協,沙俄占比29%,德20%,法15%,英國11.3%,日8%,美7.3%,意6%。列強各國經過相互妥協,達成了符合多方利益的局面,這才使原本爭吵的談判,快速達成一致意見,簽訂了《辛丑合約》。

回望歷史,一路走來,中華民族經歷了無數的痛苦與磨難,我們後來人應該謹記歷史,謹記“落後就要挨打”,居安而思危,毫不懈怠的盡綿薄之力,讓我們的國家和民族不再重演悲劇,讓我們的後輩,依然能享受和平安寧的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