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巨富沈萬三:成也聚寶盆,敗也聚寶盆!

鎮為澤國, 四面環水, 咫尺往來, 皆須舟楫, 說的是江南水鄉周莊。

小橋流水旁, 一位婦女訓斥掉下米粒的小孩, “家中阿有個沈萬三”?這句話的意思是,

家裡沒有個沈萬三那樣的巨富, 就要懂得勤儉節約。

提及沈萬三, 不少地方的老百姓都知道這位元末明初, 極具傳奇的江南富商!

聚寶盆說

坊間傳說, 沈萬三巨富的原因是有一個聚寶盆, 放入一個銅板就會變成一盆的銅板, 放入一個元寶就會變成一盆的元寶。 而關於聚寶盆的來源, 又眾說紛紜。

一種說法是沈萬三在淮河邊看見一位老人家打漁, 回回收網回回都是空, 沈萬三上前說到讓他試試, 一網下去撈上來一個烏盆, 沈萬三見沒用又扔下河, 結果連撒三回網都是這個烏盆。

老人遂叫他留著。 相傳這個烏盆是當年玄奘取經所用的紫金缽盂, 當年玄奘圓寂, 靈體被搬動時, 這個紫金缽盂不小心落入淮河中,

多方打撈無果, 倒被沈萬三撿著了。

另有說法, 是沈萬三周歲時, 沈父另其抓鬮, 沈萬三抓起一個小算盤, 沈萬三將來是要做一個商人啊!

於是管家從就酒莊拿了一個酒罈子, 讓沈萬三將零錢存入其中, 從小培養沈萬三的理財意識。 沒想到沈萬三做得很好, 管家笑將這個酒罈取名為“聚寶盆”。

不管聚寶盆是什麼?從何處而來?總歸是影響了沈萬三的一生。

致富說

聚寶盆終究只是一個傳說, 關於沈萬三致富的真正原因, 有史可考的有“墾殖說”, “分財說”和“通番說”三種。

“墾殖說”:“躬稼起家”繼而“好廣辟田宅, 富累金玉”, 以至“資巨方萬, 田產遍於天下”。 說的是沈家以農耕為主, 自父輩起就大量開墾荒地, 占田日廣, 依靠墾殖發家致富,

號稱江南第一。

“分財說”:根據史料記載, 在吳江汾湖有一位姓陸的富豪, 他把自己很大一部分資產都贈與了沈萬三, 才致使沈萬三成為江南巨富。

“通番說”:“沈萬三有宅在吳江二十九都周莊, 富甲天下, 相傳由通番而得”。 這一說法則講的是沈萬三將商品運往海外, 做海外貿易, 才一躍成為富商。

三種說法實則缺一不可, “躬稼起家”就是立業的根本, 汾湖陸氏的鉅資就相當於一筆投資, 有了根本, 有了資金, 才可以“廣辟田宅”, 才可以“通番”。 放置現在, 不就成為一個創業守業成功的典例嗎?

流放說

沈萬三的財富是如何來的, 確實充滿了傳奇的色彩, 我們可以考究的也就是遺留下來的史料。 然而, 可以確定的是, 沈萬三的確富可敵國。

樹大招風的道理誰都懂, 沈萬三的巨大財富對他來講既是福也是禍。

朱元璋初建明朝, 有名士給朱元璋出主意, 要高築城牆以鞏固政權, 朱元璋採納了名士的意見。 但是當時國庫空虛, 哪有銀子來築城牆?劉伯溫一句“江南魚米之鄉, 家財萬貫者有之”點醒了朱元璋。

於是很多富商紛紛籌款修築城牆, 作為江南首富, 沈萬三自然負責的工程最多, 南京城牆全長36.676公里, 他一個人就負責了近三分之一。

據悉, 當時只剩下最後一個城門便可完工, 但這個城門卻屢建屢塌, 這時城中傳出了“要想城門不倒, 聚寶盆就填得滿”的童謠。 礙于朱元璋的情面, 沈萬三不得不獻出聚寶盆, 墊於城門下, 果然再建起來的城門就不倒塌了,

於是這個城門就叫“聚寶門”。

城牆完工之際, 沈萬三做了一生最大的錯誤, 他竟出錢財犒勞築城牆的將士和民工, 惹惱了朱元璋。 犒賞三軍是皇帝的事情, 沈萬三一介平民做這等僭越的事情, 必然引得朱元璋想要除之而後快。

但此時馬皇后說了一句, “不祥之民, 天將誅之, 陛下何誅焉”!於是, 朱元璋改將沈萬三發配至雲南充軍。

築城牆之時沈萬三已拿出大部分家財, 充軍一事無疑是雪上加霜。 民間傳言, 失去聚寶盆後, 沈萬三的富氣已去了一大半;也有傳言, 沈萬三的家財是朱元璋的心頭大患, 早晚也會將沈萬三殺之後快。

沈萬三被發配雲南後不久, 他的二女婿也被流放潮州;三女婿更因涉嫌參與謀逆, 被滿門抄斬, 株連妻兒以及沈家六口, 沈萬三苦心經營的巨大家業被抄,一時間家破人亡。

就這樣,號稱江南第一豪富的周莊沈萬三,由興盛走向了衰落。

沈萬三苦心經營的巨大家業被抄,一時間家破人亡。

就這樣,號稱江南第一豪富的周莊沈萬三,由興盛走向了衰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