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徐建麗「漢上泛舟」養在深谷中的漢代珍品——《西狹頌》探訪


多年前, 隨先生考察探訪了甘肅成縣有名的《西狹頌》, 2017年10月13日, 陪澳大利亞遙感專家Daivi(中文名賈大衛)先生再次探訪了養在深谷中的《西狹頌》。

位於甘肅省成縣天井山魚竅峽中, 鐫刻于東漢建寧四年(西元171年)的《西狹頌》, 因其“養在深谷人未識”的獨特的地理位置, 位於陡峭的山的半崖, 曾被藤蘿遮蔽, 一般人很難接近, 才免于遭受“文革”人為的破壞, 加之石刻是在一方凹進的山崖中的平整的岩石上, 又免受風吹雨淋的自然破壞, 歷經1800多年時光的穿越, 奇跡般地保留到了現在。
《西狹頌》因其成文、石刻、形制和漢中褒穀口的《石門頌》以及略陽縣的《郙閣頌》非常相似, 一些歷史學家把他們並稱為“漢三頌”。 在“漢三頌”中, 《西狹頌》是唯一位於原址的石刻, 真可謂是原汁原味的漢代摩崖石刻珍品。
一方濃縮了一個時代歷史的石刻, 一段記載了當時地方行政官員修路的歷史事件,
吸引著中外學者前來一睹她的芳容, 愛之者更是反復欣賞玩味, 仔細揣摩研究, 一探究竟。 同行的外國友人賈大衛也是對棧道及摩崖石刻情有獨鍾者。 10多年前, 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 他瞭解了漢中古棧道遺跡, 從此就和漢中摩崖石刻和古棧道遺跡結下了不解之緣。
對“漢三頌”的共同開發和研究, 把“漢三頌”所在地的成縣、略陽和漢中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 三地的文博工作者因“三頌”而關係更加密切。 陪賈大衛同去成縣得到了成縣博物館館長張建文的熱情接待。 因為是同行老朋友, 我們訪《西狹頌》就有了和一般遊客不一般的待遇:其一是張建文館長親自陪同;其二是我們可以近距離接觸欣賞到《西狹頌》摩崖的真面目。 成縣為了保護這一方石刻, 已經用柵欄將它圍鎖起來, 非特殊需要, 一般是不會讓遊客近距離觀看的。 如果說20年前的《西狹頌》是處在一種自然原始的狀態中, 那麼現在的《西狹頌》則是被成縣人民當做 “養在深谷中的珍品”被保護供奉著。

秋天的魚竅峽, 溪水潺潺, 順著曲折幽深的峽谷棧道石階前行, 兩邊的山峰陡峭險峻, 紅黃的樹葉點綴在滿山遍野的綠樹之中, 飛泉瀑布不時從高空飛流而下, 一路景色盡收眼底。 遠遠望去, 《西狹頌》在一處飛簷峭壁的古建下, 沉穩地、神秘地等待鍾情於它的人前來欣賞探究。 在張建文館長的陪同下, 我們再次攀援來到《西狹頌》的近前方仔細察看欣賞。 只見摩崖頌碑呈長方形, 縱3.06米, 橫3.75米, 由額、圖、頌、題名四部分組成。 上為篆額"惠安西表"四字, 額右下方為《五瑞圖》, 即黃龍、白鹿、嘉禾、木連理、甘露降及承露人, 《五瑞圖》是對李翕德政的形象表述和對西狹碑文的生動補充, 是瞭解和研究漢代繪畫雕刻藝術的寶貴遺跡。 其左是正文,
後面是題名。
正文分表文和頌詞, 20行, 共383字, 每字5至6釐米見方, 為漢代隸書。
《西狹頌》碑文四周有諸多歷代文人的鐫刻, 已成摩崖頌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碑文記述了東漢武都太守李翕的生平和他屢任地方行政長官的卓越政績, 頌揚了他率領民眾開通西狹道路、為民造福的德政;描繪了西狹山路的險阻, 敘述了李翕由感歎而下令有關官吏奮力修路、鑿崖清障、削高墊低、截彎取直, 終於開通新路、行人歡騰、歌功頌德的事蹟。 石刻內容是漢賦中的小賦, 有典型的漢代賦體文“鋪陳敘事”“歌功頌德”的特徵。 因其字高古, 莊嚴雄偉, 用筆樸厚, 方圓兼備, 筆力遒勁, 又具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 同行的文博工作者面對著《西狹頌》摩崖石刻如獲至寶, 用高清相機逐一認真拍照,生怕漏掉了任何一處細節,賈大衛先生急忙也用手機抓拍,70多高齡的人像個大男孩一樣興奮地說“我晚上要發朋友圈”。
是什麼讓這一夥人如此癡迷?
又是什麼把國際友人和漢中的文博工作者聯繫在了一起?
是《西狹頌》和中國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是淳樸、熱情、厚道的民風民情。
從賈大衛和漢中文博工作者的身上,我深深地感悟到:“科學無國界,興趣是老師”這一至理名言。

【作者簡介】徐建麗,女,中學語文教研員,善於從生活中感悟、尋找寫作題材,宣導並踐行“大語文”教學觀,喜歡讀書、旅遊、攝影、寫詩,嘗試“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歌創作。有多篇散文、詩歌、教學論文公開發表。

審核:田也,作者:徐建麗,責編:楠陽:序號:749

漢中市赤土嶺文化交流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

用高清相機逐一認真拍照,生怕漏掉了任何一處細節,賈大衛先生急忙也用手機抓拍,70多高齡的人像個大男孩一樣興奮地說“我晚上要發朋友圈”。
是什麼讓這一夥人如此癡迷?
又是什麼把國際友人和漢中的文博工作者聯繫在了一起?
是《西狹頌》和中國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是淳樸、熱情、厚道的民風民情。
從賈大衛和漢中文博工作者的身上,我深深地感悟到:“科學無國界,興趣是老師”這一至理名言。

【作者簡介】徐建麗,女,中學語文教研員,善於從生活中感悟、尋找寫作題材,宣導並踐行“大語文”教學觀,喜歡讀書、旅遊、攝影、寫詩,嘗試“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歌創作。有多篇散文、詩歌、教學論文公開發表。

審核:田也,作者:徐建麗,責編:楠陽:序號:749

漢中市赤土嶺文化交流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