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南京話的歷史你知道嗎

南京話音, 明清的南京官話, 加之六朝的金陵雅音, 在中國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對周邊地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並形成了江淮官話中獨立的南京小片方言, 範圍擴及蘇南鎮江、蘇北、皖東滁州、馬鞍山、蕪湖等地。 同時也對周邊國家的語音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比如在日本, 六朝時期中國傳入日本的語音主要是金陵雅音(又稱吳音)。 從江戶時代到明治初年, 日本官立學校和民間私塾所教的中國語都是南京話, 直至明治九年(1876年)日本官方才轉而使用北京話。 在中原經歷北朝統治以後建立隋朝,

在金、元以後建立明朝, 南京話都以古中原雅音正統的身份被確立為中國漢語標準音的主要依據, 這深遠地影響到直至今天的中國語言形態。

玄武門

南京早期屬於吳地, 本土語音本為已經初步漢化的中古吳語。 晉代中原漢民衣冠南渡定都南京以後,

中原雅音成為南京上層社會的用語。 在以後的歷代變遷中, 南京語音也在發生變化。 雅語和吳語融合, 逐漸形成南方的江淮官話。

在東晉時代, 漢族正統朝廷及南遷漢民帶來中原洛陽雅言, 又稱“士音”, 金陵本地居民的語言稱為“吳音”, 又稱“庶音”。 此後中原雅言和吳音在金陵融合。 南朝梁時學者顧野王著《玉篇》整理京師金陵雅音, 即為中原洛陽雅音南下後與南京吳語的結合體。 中國的國語正音在南北朝時期分為南北兩支, 主流上以南方的金陵士音為正統。

隋朝統一中國定都長安, 編著《切韻》, 音系為江東金陵雅音和中原洛陽雅音的綜合系統, 因以南朝為正統政權而以金陵士音為重。 唐著《唐韻》, 沿隋《切韻》;宋編廣韻,

襲隋唐切韻、唐韻。

南京

宋為元滅, 旋明滅元, 明以古中原雅音為正, 鑒於中原地區更多融合了北方少數民族, 遂以由六朝金陵雅音演化而來的南京音為基礎音系確立標準國語, 這便是通行中國直至近代的南京官話。

明永樂年間遷都北京以後, 北京官話也逐漸產生,

作為國語正音的官話又再次分為南北兩支。 明代北京話是在元大都舊北平話的基礎上, 和移居北京的南京移民的南京話融合後形成, 到清代又受到滿語的影響。 在整個明代, 仍以南京官話為國語正音, 北京官話通行範圍小, 地位低。

南京

清朝定都北京, 南京官話仍然是清代官場和知識份子階層的主流官話。 雍正年間(1728年)清設正音館, 確立以北京官話為國語正音, 北京官話的地位迅速抬升。 到清末和民國初年的時候, 北京官話的影響逐漸超過南京官話, 最終在北洋政府時期以北京話為基礎確立國語。 作為漢語官方標準語的南京官話在民國時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