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從29歲到42歲,一個人的“五環愛心驛站”,但行好事已經13年!

前不久, 徐傑速食麵、熱水, (夏天)雪糕、冰水

丈夫兩次查出患癌, 她仍堅持獻愛心

“我家是因為汽車變得窮苦, 也是因為汽車變得幸福。

我是吃百家飯長大的, 所以我也得報答百家。 ”

B01版員工說——

“我們這附近有二十幾位環衛工人, 這幾年老闆一直幫助他們, 冬天的時候會準備泡面和熱水, 要是他們凍著了也可以進來取暖。 夏天的時候老闆會準備冰水和雪糕, 這都堅持十幾年了。 ”員工說, 這就是“愛心驛站”的由來, 環衛工人隨時可以來, 隨時可以走。

環衛公司員工說——

“這是我們一個班組長告訴我的, 如今他已經退休了, 他說汽貿城這有一個好心大姐, 常年給他們送東西, 已經好多年了, 從沒間斷過。 ”

在長春市普陽街與正陽街交會附近, 馬路兩邊排列著汽車配件商店, 顏色各異的看板看起來卻大同小異。 這裡是城市的一角, 住著平凡的人, 他們每天做著平凡的事。

其中一家店鋪倒是有些與眾不同。 打開店門, 迎面是一張醒目的看板, 上面寫著“五環公益之路”, 左邊的牆壁上則貼著另一段話, “五環愛心驛站, 免費為環衛工人提供熱水等物品”。

愛心“菜單”

冬季:速食麵、熱水夏季:雪糕、冰水

今年42歲的徐傑, 在普陽街與正陽街交會附近經營著一家汽車配件商店, 從2005年至今已有13年了。 商店“前臺”正對門口, 面積有十幾平方米, 四周擺放著零零散散的零件, 後身則是一個類似倉庫的房間和休息室。 就“前臺”來說, 有幾樣物品與整體佈局格格不入。 其一是一張大型的看板, 上面寫著“五環公益之路”, 下面有9張照片, 有徐傑自己的, 也有和多名環衛工人的合照, 還有孩子的身影。 其二也是一張看板,

上面寫著“五環愛心驛站”, 並標注著“免費為環衛工人及流浪者提供。 冬季:速食麵、熱水;夏季:雪糕、冰水”。 其三是一個擺放在一堆零件之中的微波爐, 上面還有9桶泡面。

商店員工介紹, 泡面和微波爐都是為附近環衛工人準備的, 是老闆徐傑多年來的堅持。

在徐傑看來, 一切都是因果迴圈。

“我家是因為汽車生活變得窮苦, 也是因為汽車變得幸福。 我是吃百家飯長大的, 所以我也得報答百家。 我能活到今天是一個奇跡, 所以我得做點什麼回報, 其實做的也都是小事, 畢竟我能力有限。 ”徐傑說。

話雖如此, 不過十三年的堅持, 每年近兩萬元的消費, 累計贈送環衛工人的物資也有二十多萬了。 徐傑所謂的小事, 也可以說很大了。

少年回憶

姐弟三個人能活到今天就是奇跡, 完全是靠周圍人的幫助

說起自己的曾經, 徐傑似乎變了一個人, 坐在椅子上她雙腿靠得很近, 總是搓著手, 聲音也輕柔了許多。 對於她來說, 童年的經歷是她創建“愛心驛站”的根源, 而回憶卻總是帶有悲傷的色彩……

1990年前後, 徐傑父母相繼離世, 留給她的只有一間百平方米左右的草房、兩個未成年弟弟和一筆4000多元的債務, 那時的她年僅14歲。 “我父親是因為車禍去世的, 但肇事的人沒有賠錢。 第二年我母親因病去世, 家裡就剩我兩個弟弟, 一個小我3歲, 一個小我5歲。 ”徐傑說, 為了給父母出殯, 家裡欠下兩個鄰居4000多元債務, 那時徐傑眼裡沒有希望。

“我父親是老師, 他一直告訴我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父母走後我也就只剩這一條路了, 只能邊上學邊照顧弟弟邊打工掙錢。 ”徐傑在高中的時候打過許多零工, 賣化妝品每個有4元利潤, 刷盤子一小時5元, 穿串一宿10元, 一個月700元左右收入就是她和兩個弟弟的生活費。

“我至今也覺得我們姐弟三人能活到今天就是奇跡, 完全是靠周圍人的幫助, 大家你一口米我一口面, 所以我說我是吃百家飯長大的。 ”1999年冬的一天, 是徐傑最高興的一天, 她帶著550元找到鄰居付叔, 從此欠鄰居的4000元徹底還完。 徐傑說, 如今她每年都會回老家看望這些恩人, 而這份情感也改變了她的人生。

愛心緣起

寒風裡吃飯的環衛工人讓她找到方向

開汽車配件商店是在2005年上半年, 入冬以後天氣越來越冷, 那時候的東北總是被大雪覆蓋。徐傑記得,有一天早上,因為要給顧客取東西,她早上4點左右就打車趕到了商店,一下車,店門口坐著4個人。

“我永遠記得那天的情況,天上下著中雪,不太大但也不小,地面已經有一層厚厚的積雪,天是漆黑的,馬路上一個人都沒有,只有霓虹燈,有4個人坐在我家店鋪門前的臺階上,正端著飯盒吃飯,飯盒是白色鋁制的那種,裡面就一個饅頭一個青菜。”徐傑說,她走近了才看出來是4名環衛工人,看到她後,環衛工人還有些不好意思。

徐傑趕緊打開店門,讓環衛工人進屋暖和暖和。她清楚地記得,環衛工人一個一個地進屋,一個一個地跺著腳,生怕把她的店鋪弄髒。“我能明顯感覺到他們那種小心翼翼,就怕給別人帶來一點麻煩,這一下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受人恩惠時那種感覺,真的覺得有點紮心。”從那次以後,徐傑找到了説明別人的方式,也找到了一份寄託。在此後的13年裡,她每年都堅持為附近的環衛工人提供免費物品,夏天的時候是雪糕和冰水,冬天的時候是泡面和熱水,為此她特意買了微波爐和冰箱。

她的善良也得到了一些回應,徐傑說自家店鋪的門口永遠會比別人家門口乾淨許多,她覺得這就是那些環衛工人表達感謝的一種方式。“我知道,他們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裡都記著這些。有一個事讓我特別感動,我家的掃帚一直都放在門口,有時候會用,有一天早上一位環衛工特意送來一把掃帚,說看到我家的壞了他給做了一把,其實那天他不上班的,是特意給我送過來的。”雖說有“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說法,但對徐傑來說,人生的旅途中有這份回憶,每每想起足以讓她驕傲一把,“你看,你看,這就是環衛工人送的掃帚。”

另一件讓徐傑興奮的事是環衛工人的誠信,由於這份工作流動性較大,她只知道負責附近衛生的環衛工人有20個左右,但“患有臉盲症”的徐傑至今也認不全這些人。“我送的東西雖然不多,但也都是實打實的東西,環衛工人們怕有人來我這冒領,每次都會給我個名單,這樣就能讓我知道都有誰領取我的東西。”三張皺皺巴巴的紙上簽著不同字跡的名字,有的有21個名字,有的有18個名字,在徐傑看來這些都是一份誠信,一份情誼。

她的不易

丈夫三次查出患重病仍堅持獻愛心

負責該處的環衛工人屬於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環衛保潔有限公司保一分公司,公司的經理助理常先生稱,自己剛剛調到單位三年,一上班就聽說了徐傑的事。對於常先生來說,這樣的好心人十分少見。就社會説明來說,近幾年許多單位和個人都在關注環衛工人這個群體,大家也越來越理解環衛工人的辛苦,但以個人形式堅持幫助十幾年的他幾乎沒見過。

“在那附近是一個班組負責,有二十幾人,他們逢年過節就會從徐女士那收到生活用品,大米、面、油之類的,我去過好幾次表達謝意。”常先生說,自他到崗之後已經更換過兩位班組長,而徐女士的善良仍然在繼續。更讓他感動的是,從徐女士的微信朋友圈他得知,徐女士的丈夫被查出患有嚴重疾病,卻沒有放棄這份公益事業。“我聽說她丈夫患有癌症,可能很危險,人家自己家裡還有這麼多事要處理,需要人照顧,有一次給我打電話還說,自己要照顧重病的丈夫不能親自送東西,很抱歉。”如今,常先生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報徐女士的善良,只要是修車就會去徐女士家的店鋪。

據瞭解,徐傑的丈夫在2016年9月被查出胰腺癌,2017年3月被查出腦瘤,2017年9月被查出肝癌。這份痛苦砸在這個家庭的時候,徐傑曾一度覺得上天不公,隨著時間的推移她也漸漸釋懷了。“這就是因果迴圈,我的父親因為汽車死亡,我小時候吃了很多苦,而我又因為汽車生活條件變好。我小時候是吃百家飯長大,所以上天給我個機會幫助別人,也許我還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夠好,我丈夫的病雖然幾乎沒有希望,但我還是要繼續幫助別人。”徐傑說。

新文化記者 馬玉軒 實習生 陳孟瑾

那時候的東北總是被大雪覆蓋。徐傑記得,有一天早上,因為要給顧客取東西,她早上4點左右就打車趕到了商店,一下車,店門口坐著4個人。

“我永遠記得那天的情況,天上下著中雪,不太大但也不小,地面已經有一層厚厚的積雪,天是漆黑的,馬路上一個人都沒有,只有霓虹燈,有4個人坐在我家店鋪門前的臺階上,正端著飯盒吃飯,飯盒是白色鋁制的那種,裡面就一個饅頭一個青菜。”徐傑說,她走近了才看出來是4名環衛工人,看到她後,環衛工人還有些不好意思。

徐傑趕緊打開店門,讓環衛工人進屋暖和暖和。她清楚地記得,環衛工人一個一個地進屋,一個一個地跺著腳,生怕把她的店鋪弄髒。“我能明顯感覺到他們那種小心翼翼,就怕給別人帶來一點麻煩,這一下讓我想起了小時候,受人恩惠時那種感覺,真的覺得有點紮心。”從那次以後,徐傑找到了説明別人的方式,也找到了一份寄託。在此後的13年裡,她每年都堅持為附近的環衛工人提供免費物品,夏天的時候是雪糕和冰水,冬天的時候是泡面和熱水,為此她特意買了微波爐和冰箱。

她的善良也得到了一些回應,徐傑說自家店鋪的門口永遠會比別人家門口乾淨許多,她覺得這就是那些環衛工人表達感謝的一種方式。“我知道,他們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裡都記著這些。有一個事讓我特別感動,我家的掃帚一直都放在門口,有時候會用,有一天早上一位環衛工特意送來一把掃帚,說看到我家的壞了他給做了一把,其實那天他不上班的,是特意給我送過來的。”雖說有“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說法,但對徐傑來說,人生的旅途中有這份回憶,每每想起足以讓她驕傲一把,“你看,你看,這就是環衛工人送的掃帚。”

另一件讓徐傑興奮的事是環衛工人的誠信,由於這份工作流動性較大,她只知道負責附近衛生的環衛工人有20個左右,但“患有臉盲症”的徐傑至今也認不全這些人。“我送的東西雖然不多,但也都是實打實的東西,環衛工人們怕有人來我這冒領,每次都會給我個名單,這樣就能讓我知道都有誰領取我的東西。”三張皺皺巴巴的紙上簽著不同字跡的名字,有的有21個名字,有的有18個名字,在徐傑看來這些都是一份誠信,一份情誼。

她的不易

丈夫三次查出患重病仍堅持獻愛心

負責該處的環衛工人屬於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環衛保潔有限公司保一分公司,公司的經理助理常先生稱,自己剛剛調到單位三年,一上班就聽說了徐傑的事。對於常先生來說,這樣的好心人十分少見。就社會説明來說,近幾年許多單位和個人都在關注環衛工人這個群體,大家也越來越理解環衛工人的辛苦,但以個人形式堅持幫助十幾年的他幾乎沒見過。

“在那附近是一個班組負責,有二十幾人,他們逢年過節就會從徐女士那收到生活用品,大米、面、油之類的,我去過好幾次表達謝意。”常先生說,自他到崗之後已經更換過兩位班組長,而徐女士的善良仍然在繼續。更讓他感動的是,從徐女士的微信朋友圈他得知,徐女士的丈夫被查出患有嚴重疾病,卻沒有放棄這份公益事業。“我聽說她丈夫患有癌症,可能很危險,人家自己家裡還有這麼多事要處理,需要人照顧,有一次給我打電話還說,自己要照顧重病的丈夫不能親自送東西,很抱歉。”如今,常先生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回報徐女士的善良,只要是修車就會去徐女士家的店鋪。

據瞭解,徐傑的丈夫在2016年9月被查出胰腺癌,2017年3月被查出腦瘤,2017年9月被查出肝癌。這份痛苦砸在這個家庭的時候,徐傑曾一度覺得上天不公,隨著時間的推移她也漸漸釋懷了。“這就是因果迴圈,我的父親因為汽車死亡,我小時候吃了很多苦,而我又因為汽車生活條件變好。我小時候是吃百家飯長大,所以上天給我個機會幫助別人,也許我還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夠好,我丈夫的病雖然幾乎沒有希望,但我還是要繼續幫助別人。”徐傑說。

新文化記者 馬玉軒 實習生 陳孟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