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31歲醫生連續工作後猝死當地號召學習,樹這樣的典型不是社會進步

——譚梅/文

累死在工作崗位上, 敬業!如此敬業自然是典型, 號召大家學習, 號召同行學習, 看上去自然沒問題。 死後哀榮, 也是對家人的安慰, 對逝者的尊重!

但是, 也要看情況。 我們之前有個典型, 叫賴寧。 相信不少80後印象深刻, 但是90後或者00後, 估計就沒什麼印象。 原因很簡單, 當時被當成英雄來宣傳, 後來不提倡了:國際慣例, 遇到災難等, 老人孩子孕婦, 首先撤離。 當時賴寧多大?15歲, 初中二年級。 之前, 賴寧的照片在小學教室都貼的有。

現在你還見過嗎?還提倡小英雄學習嗎?同樣, 這個31歲猝死的醫生被當地衛生系統號召學習時, 我也是感覺很彆扭:31歲, 這麼年輕, 如果講奉獻, 不能多奉獻幾年嗎?再退一步, 如果他工作在企業, 我們會罵是血汗工廠壓榨嗎?

為什麼出臺勞動法?一是對人的尊重, 對人的保護, 二是對醫學的尊重, 人體不是鋼鐵, 三是讓社會資源(人也是資源)得到更大的發揮,

而不是很快猝死。

屢次傳出年輕醫生猝死的新聞, 沒有多少醫院按勞動法執行安排休息。 有人說, 醫院比較特殊, 病情特殊, 問題是醫院醫務人員之所以猝死, 之所以忙, 是因為女上當男人用, 男人當畜生用, 根本就是疲勞狀態, 這也是患者就醫感受差的原因。

不能多安排人?勞動法不適合醫院?

31歲醫生, 是在連續工作的情況下倒在工作崗位, 他很敬業, 但是他的死, 是對主管部門的舉報信, 是給社會的警鐘!

據網路資訊, 方培虎2017年12月15日值主班, 處理好當班事務回外科值班室休息時已到16日零點42分

下圖是在官網搜索查到的, 不過沒找到文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