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致敬老西藏”:西郊,一個農場的根系

春天。

83歲的王學貴家客廳裡的那盆蝴蝶蘭開出了黃藍兩色的花朵, 陽光透過窗戶玻璃在客廳裡形成一束奇異的光柱。 在柔和的光柱裡, 花朵就像只只扇動著翅膀的美麗蝴蝶在王學貴的記憶裡飛舞——蝴蝶, 曾是王學貴最喜愛的昆蟲, 當年每當看到農場裡有蝴蝶翩翩飛舞的時候, 王學貴就知道各種菜已經開花了, 豐收即將到來。

1952年春天, 作為十八軍戰士的王學貴, 在譚冠三將軍的帶領下, 響應毛澤東主席“進軍西藏, 不吃地方”的號召, 在拉薩西郊洛堆林卡的荒灘上挖下了軍墾第一鋤, 從此亂石灘變成了沃野良田, 日後成為拉薩最大的蔬菜基地。 來自甘肅的王學貴也把根紮在了西藏高原, 他在這塊土地上勞動, 也在這塊土地上收穫,

這裡也有了他的愛情和家, 有了他修建拉薩大橋時認識的四川藏族妻子, 有了他3個也留在了西藏的孩子。

1952年8月1日, 這塊即將收穫第一季莊稼的土地被命名為——八一農場。

60多年來, 八一農場經歷了軍墾、軍轉地方、土地承包、援藏、土地開發等過程。 她有過輝煌的過去, 也有過改革的陣痛, 更有著對未來的美好期盼。

最早的八一農場所在的地理範圍東起現在的柳梧立交橋, 西至現在的格桑林卡, 北接中幹渠, 南連金珠路, 耕地面積達到5000多畝。 除此之外, 八一農場在蔡公堂、大佛島等地還有大量的土地。

如今, 原八一農場在市區的地盤上已經看不到蝴蝶了,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 八一農場已經融入到拉薩繁華的城市裡,

地產商的樓盤拔地而起, 農場以另一種方式維持著它根脈的延續。

從1952年秋天收穫的那棵兩人才能抬得動的蓮花白菜, 到如今蔬菜已經不再是拉薩人餐桌上的奢侈品, 八一農場帶給拉薩人的情感體驗就像菜園裡的花蝴蝶一樣美好;從1956年陳毅元帥在果園裡種下的那棵已經枯萎的紅元帥蘋果樹, 到如今紅元帥蘋果樹的種子已經在高原大地生根發芽, 八一農場讓拉薩人的記憶裡除了蔬菜的清香外, 又增添了一道水果的甜蜜;從1980年八一農場所屬的八一綜合門市部售貨員達娃趕著馬車, 去北郊三級站提高原牌毛線毛毯, 到後來接待當時的區黨委書記陰法唐, 再到後來八一公司的鐵皮石頭房變成汽車修理廠,

八一公司在拉薩商業大潮中沉浮的陣痛, 給拉薩人上了第一堂市場經濟課, 也讓從土地上走出來的農場職工懂得了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這一道理;從1986年譚冠三將軍把忠骨埋在這塊他曾親手開墾的土地上, 到如今墓旁新蓋的大學, 將軍的拓荒壯舉已經成為人們的精神財富得以傳承。

60多年過去了, 八一農場已經成為一個精神地標繼續存在於拉薩的城市根系裡, 並且已經深深根植在每一個拉薩人的心裡。

同樣是這個春天。

八一農場大佛島分場的職工李中強夫婦在地裡挖下了第一鏟土準備種上蘿蔔, 他們知道等到夏天蘿蔔開花後, 美麗的蝴蝶就會飛來。 這對通過錯誤的手機資訊走到一起的夫妻, 除了浪漫的愛情外,更愛對方堅持的位置和腳下的土地。

乾杯,西藏

打開記憶之門,我們就在那裡微笑,記住我們當中的一個個人,一件件事,就銘記住了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號角已經吹響,堅毅和信仰發酵的壯行酒已經釀好。(18軍戰士吳光旭和戰友。)

每一座高山,每一條河流,每一片土地,每一份收穫,都有我們的汗水和微笑。啟開歲月濃烈的酒蓋,敬意每一分的付出 。(吳雲祿一家人都留在了西藏工作。)

我們的成長 ,我們的生存,我們的奮鬥 ,我們的獨立人格,我們靈魂的舞蹈,都發酵出我們的品格。舉杯,敬獻養育我們的深情大地。(郭智碧和她的孩子在布宮後面留影。)

太陽和月亮是一個媽媽的女兒,藏族和漢族是一個媽媽的女兒,我們是高原的兄弟連姊妹花。舉杯痛飲,這砸爛骨頭連著筋骨的血脈親情之酒。(藏族姑娘黃英和她的漢族同學吳英。)

除了浪漫的愛情外,更愛對方堅持的位置和腳下的土地。

乾杯,西藏

打開記憶之門,我們就在那裡微笑,記住我們當中的一個個人,一件件事,就銘記住了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號角已經吹響,堅毅和信仰發酵的壯行酒已經釀好。(18軍戰士吳光旭和戰友。)

每一座高山,每一條河流,每一片土地,每一份收穫,都有我們的汗水和微笑。啟開歲月濃烈的酒蓋,敬意每一分的付出 。(吳雲祿一家人都留在了西藏工作。)

我們的成長 ,我們的生存,我們的奮鬥 ,我們的獨立人格,我們靈魂的舞蹈,都發酵出我們的品格。舉杯,敬獻養育我們的深情大地。(郭智碧和她的孩子在布宮後面留影。)

太陽和月亮是一個媽媽的女兒,藏族和漢族是一個媽媽的女兒,我們是高原的兄弟連姊妹花。舉杯痛飲,這砸爛骨頭連著筋骨的血脈親情之酒。(藏族姑娘黃英和她的漢族同學吳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