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覺悟》:唱好與唱衰

文 / 項保華

期望與失望

期望一旦變成信念, 就將產生成見, 再也難以客觀面對新資訊, 尤其是反面意見。 如此習性反應的好處在於, 可以消除內心的認知失調:相信這樣, 卻出現那樣的現實, 內心會有不爽。 索性否認與信念不符的事實, 將其看成不存在, 內心自然就“和順”了。

期望, 特別是過高的期望, 一旦超越客觀能力與條件, 就難真正實現, 容易引發失望。 減少對於他人言行的厚望,

多憑自身努力創造;對於後果多抱隨緣心態, 畢竟你以為的, 並不代表就真的會出現如是情況。 把期望降低, 將依賴減少, 或許會過得更好。

每人心中都存在不易自察的隱秘期望。 當事情按照期望, 進展順利;當人們按照預想, 行動到位, 你可能不會意識到有什麼特別, 好像一切本該如此。 而一旦出現與期望、預想不同的情況時, 你內心深處就會冒出不如意的念頭, 從而自動激發出情緒反應。

現實多見的車怒、各種怒......轉念之間, 都是人家的錯, 相互指責、爭吵, 結果導致事態升級, 甚至衝突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正如王陽明所指出的, “致良知, 事上練”, 這代表著真正的智慧, 而未經實踐歷練的知識, 不足以自如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預設與猜測

不猜不預設, 就是不要用過時的預設與主觀的猜測, 代替對於現實真相的探索, 以儘量實現對於事物本來面目的客觀把握。 例如, 領導主持會議, 若先發表觀點, 就更可能得到迎合式發言;而若先提出問題, 讓參與者發言, 就更可能聽到更多的不同意見。

猜測, 想真猜出別人的預設不容易, 但卻可以通過試探, 瞭解到別人的預設。 甲、乙等一眾朋友聚餐, 甲拿菜譜點菜, 由於備選方案很多, 常在同類菜中猶豫不決。 乙見此情景, 不時在旁邊提建議。 結果發現, 只要乙一提建議, 甲就能夠很快做出選擇。

這種情況很常見, 有時你只需隨意答, 問者自會做出選擇。 例如, A、B兩款衣服, 顧客猶豫不決, 店員說:“選A款吧!”顧客馬上說:“還是選B款吧。

”再如, 妻子問:“是做絲瓜湯, 還是番茄湯?”丈夫答:“番茄湯。 ”妻子接著說:“還是做個絲瓜湯吧!”

類似以上例子, 揭示了在人們有意識思考中, 似乎沒有明顯的選擇傾向, 但在潛意識中卻存在著確定的判斷, 這就是決策者難自察的預設或定見。 這種潛隱的偏好, 在重大決策中也存在, 它妨礙了對於不同意見的接納與考量, 使得決策者陷於成見而難自知。

唱好與唱衰

對於宏觀經濟走勢, 受眾多市場參與者反身互動的影響, 帶有內在不確定性, 實際上根本不可預測。 世界各國, 儘管多有各類專家, 就是搞不定經濟, 大致每隔七八年, 金融危機就會重來。 但現實中, 不時總會有貌似專家的人站出來, 指點江山, 猜測未來。

現實不可能靜止不變, 未來變化無常, 但總不外乎幾種情況, 或者向下 , 或者向上, 或者相對穩定。 只要足夠多的人參與預測, 最後就總會有人跳出來, 說是當初自己如何高明, 提前預見到走勢等。 此類“專家”, 就只是滿足了人們對探索未來的好奇心。

從對人們的心理影響看, 各類唱衰的、唱好的、唱平的專家中, 似乎唱衰的專家最吃香, 其做法也最穩妥, 因為這在無意識中, 正好符合“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的古訓, 體現了“想要活著、活好、活久, 就得先保持穩健、平安、不死”的人生大智慧。

試想一下, 對於普羅大眾來說, 唱衰會讓人們降低對於未來變好的心理期望, 這樣當實際出現的情況並沒有預想的那麼糟時, 人們無意中就會收穫更多的意外驚喜。 顯然,如此一來,似乎在無意中就增加了人們的幸福感。反之,唱好的結果,易引發失望。

由此可知,唱衰的專家,只要臉皮足夠厚,就可一直唱下去,反正不會出人命。但唱紅的專家,就緒當心了,你把別人的心理預期提高了,一旦現實並非如預測,失望之情若嚴重,絕望會讓人情緒失控喪理性。現實就有“專家”為公司月臺,後來屢遭圍攻。

無論對未來唱什麼,預測結果都不准,就是各種不靠譜。如果想當預言家,唱衰悲觀論,似乎總比唱好樂觀論吃得開,這其中還涉及微妙的公眾逆反心理。唱衰現實,似乎有點反潮流,讓人覺得思想更獨立;唱好現實,易被看成順當政,似乎思想不獨立。

這也難怪,現實多見受民眾歡迎的悲觀論者,卻少有同樣受歡迎的樂觀論者。作為決策者,要對行動後果承擔責任,無論悲觀或樂觀,千萬別輕信、偏聽,以免變成無意識的預設或猜測。正確看待悲觀論,可增憂患意識;謹慎吸納樂觀論,可樹行動信心。

客觀地說,未來不可預見,猜測不等於現實。誠如德魯克所說的,管理者不預測未來,而用行動創造未來。故事說,從前有兄弟倆,哥哥出家當了和尚,成天不停地靜心念經拜佛;弟弟在家做泥瓦匠,整天辛勤地專注砌磚壘牆。有一天,哥倆碰到了一起。

弟問哥:“你老是口中念念有詞,究竟為什麼?”哥答:“我指望有朝一日,能從人間升入天堂!”哥問弟:“你總是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又是為什麼?”弟答:“跟你相反,我堅信總有一天,能把天堂‘搬到’人間!”信念與行動,會相互印證,自我強化。

顯然,如此一來,似乎在無意中就增加了人們的幸福感。反之,唱好的結果,易引發失望。

由此可知,唱衰的專家,只要臉皮足夠厚,就可一直唱下去,反正不會出人命。但唱紅的專家,就緒當心了,你把別人的心理預期提高了,一旦現實並非如預測,失望之情若嚴重,絕望會讓人情緒失控喪理性。現實就有“專家”為公司月臺,後來屢遭圍攻。

無論對未來唱什麼,預測結果都不准,就是各種不靠譜。如果想當預言家,唱衰悲觀論,似乎總比唱好樂觀論吃得開,這其中還涉及微妙的公眾逆反心理。唱衰現實,似乎有點反潮流,讓人覺得思想更獨立;唱好現實,易被看成順當政,似乎思想不獨立。

這也難怪,現實多見受民眾歡迎的悲觀論者,卻少有同樣受歡迎的樂觀論者。作為決策者,要對行動後果承擔責任,無論悲觀或樂觀,千萬別輕信、偏聽,以免變成無意識的預設或猜測。正確看待悲觀論,可增憂患意識;謹慎吸納樂觀論,可樹行動信心。

客觀地說,未來不可預見,猜測不等於現實。誠如德魯克所說的,管理者不預測未來,而用行動創造未來。故事說,從前有兄弟倆,哥哥出家當了和尚,成天不停地靜心念經拜佛;弟弟在家做泥瓦匠,整天辛勤地專注砌磚壘牆。有一天,哥倆碰到了一起。

弟問哥:“你老是口中念念有詞,究竟為什麼?”哥答:“我指望有朝一日,能從人間升入天堂!”哥問弟:“你總是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又是為什麼?”弟答:“跟你相反,我堅信總有一天,能把天堂‘搬到’人間!”信念與行動,會相互印證,自我強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