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末代皇帝想私逃出國,為此密謀了三件事,第一件讓中國損失慘重!

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是溥儀, 可是溥儀登基稱帝時才3歲, 什麼都不懂, 登基大典時還一直喊著要回家。 又在只當了3年皇帝的情況下, 清朝便滅亡了, 溥儀成了末代皇帝。

但儘管如此他還是皇帝, 由於清朝接受了主動退位的條件, 清朝皇室也享受到了民國給予的優厚待遇, 所以清朝滅亡後溥儀還是名義上的中國皇帝, 在紫禁城之內仍然保持著皇帝的尊貴。

但可以想像這是一個多麼無聊的皇帝, 只能被囚禁在紫禁城之內, 平日見到的都是太監宮女, 世界那麼大想要去看看, 那是所有人都不允許的。 王公貴族首先就不會同意, 因為怕他出去惹事, 惹毛了民國就取消他們的優厚待遇了。

可是當溥儀接受莊士敦這位洋師傅後, 越發的認識到西方世界的繁華、科技的進步, 而反觀自己身邊的皇族大臣簡直是迂腐不堪, 於是他把代表滿清形象的辮子、他要穿西裝要騎自行車,

他要在宮中裝電話和外界聯繫。 可是當著一切都做完之後, 他發現還是沒法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他的內心已經狂奔到了歐洲, 多想去歐洲去看看, 多想拜託這腐朽的滿清貴族的禁錮。

那怎麼辦呢?直接提要求要出國去歐洲留學,

肯定所有人都不同意, 想要做成此事, 只有秘密偷跑出去, 私逃出國。 說幹就幹, 他找來了和他志同道合的弟弟溥傑, 兩人一起密謀了三件事, 為出國做準備:

1、籌錢。 倒賣宮中藝術品、文物, 他們出國需要大量經費, 這些肯定不能直接找內務府要, 那樣就暴露了, 比較好的辦法就是拿宮中值錢的東西賞賜給溥傑, 讓他拿出去賣掉換錢。 反正當時所有的人, 太監、宮女、王公、大臣都通過各種方法從宮中撈東西出去賣, 他也管不住, 那乾脆就自己賣算了, 他能賣最好的。 於是《曹娥碑》、《二謝帖》、《清明上河圖》、《資治通鑒》的原稿、《長江萬里圖》等等幾千種皇宮珍藏的國寶, 就都被他們這樣一點點運出去了。

2、制定私逃計畫。 溥儀通過莊士敦和外國公使提前聯繫好, 做好出逃準備, 只要他從紫禁城出來, 外國公使的汽車就會將他帶到外國使館, 那裡是民國政府管不了的地方, 然後再從外國使館區離開出國。 他們詳細執行了此行的計畫。

3、打通太監。 這一步是要為了能夠逃出紫禁城,

溥儀出逃最困難的就是他很難出的了這個紫禁城大院, 只有打通了身邊太監侍衛等人, 讓他們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他才能有機會出去。

當然, 溥儀最終沒能出的去, 因為他雖然買通了太監, 但是太監卻出賣了他, 將他的事提前捅到了內務府那邊, 導致計畫敗露。 但畢竟這3件事他都做了,尤其第一件,更是讓珍藏在皇宮內的中國文物損失慘重。當時雖然所有人都在盜竊皇宮藏品,但只有皇帝才有機會拿走如此多的最珍貴的最上品的拿。

被他們帶出的這些藝術品、文物,日後都經歷著不同的悲慘遭遇,只有一部分最終被找回,很多都被倒賣的、送人的、丟失的、損毀的,導致很多珍藏千年的瑰寶自此消失,還有很多下落不明,一些流失到國外至今未歸。

但畢竟這3件事他都做了,尤其第一件,更是讓珍藏在皇宮內的中國文物損失慘重。當時雖然所有人都在盜竊皇宮藏品,但只有皇帝才有機會拿走如此多的最珍貴的最上品的拿。

被他們帶出的這些藝術品、文物,日後都經歷著不同的悲慘遭遇,只有一部分最終被找回,很多都被倒賣的、送人的、丟失的、損毀的,導致很多珍藏千年的瑰寶自此消失,還有很多下落不明,一些流失到國外至今未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